基于学习迁移下的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策略

2021-11-26 14:45杨慧娟
魅力中国 2021年26期
关键词:小数乘法思维

杨慧娟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大源镇中心小学,江西 上饶 335513)

思维迁移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根据教师已经教授的知识和教师的引导,对所学知识进行联想来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思维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迁移性思维在小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学生解决难题、复杂题、新题型的重要技能。教师在小学数学计算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时,要注意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索,发现数学的魅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的联想,将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很好的适应未来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

(一)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教学方式单一,而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的情绪。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有限,而小学数学的知识具有概念性和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消极态度,课上的学习氛围不浓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不利于学生记忆的加深。一方面教师认识不到数学课堂氛围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的课堂理念不足,不懂得去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气氛的手段老套,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师注重成绩,忽略学生综合发展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对学生衡量的一个最重要标准就是成绩,因此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只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放松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课本相关和考试相关的题目和题型,不注重对知识进行拓展,讲解公式的由来和推理过程,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很容易培养出社会所说的高分低能儿。由于一般情况下一个数学计算具有多种解答方法,教师为了方便学生做题和节省时间,只会解答最简单那个,学生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框架,不利于以后的发展。教师在课程上只注重成绩,忽略了“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没有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有限,不利于学习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传统思维较重,不主动去发展和创新教学方法,只是认为教师在黑板上讲课,学生在座位上听,管理好课堂的纪律就可以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充分理解,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方面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单一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使学生全面理解,另一方面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课堂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使教师的授课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课堂学习效率不足。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满足现状,不思创新,造成学生不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不足。学生对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使用不熟练,无法在课下通过网络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二、思维迁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一)注重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

由于学生的做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都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概念公式和实际生活中总结得来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概念的由来和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在讲解概念时,要多向学生们问一句为什么,如果不是这个条件,这个概念还会成立吗?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明白其由来和应用范围,而不是机械化的去强行记忆,这样方便以后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在数学计算过程中,注重概念和公式的演变,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迁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各个公式,并能在一个题中将公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找到解决问题最简单的办法。

(二)加强联想,培养思维迁移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学知识的联想,来发散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在联想过程中,将与知识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可以使生活中的实践认识、知识的拓展学习、知识的灵活运用等,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看待问题。在联想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自媒体来进行,使用PPT、微课视频、电子课件等使学生产生直观的认识,刺激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协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视频中捕捉到更丰富的教学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的联想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是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和应用的前提。例如:在四年级的小数学习过程中,学习小数的乘除法时,单纯的课堂讲解可能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播放一段我们生活中经常去超市买菜视频,假如白菜1.5元一斤,阿姨买了2斤,应该花多少钱呢?要是买2.5斤呢?通过学习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乘法,使学生思考联想到多位小数的乘法,对小数中0的位置进行判定,什么时候能省,什么时候不能省,最终教师对小数乘法的基本性质进行说明,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乘法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和公式的变化,此外教师可以讲解小数点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因小数点产生的失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解决数学难题。

(三)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

数学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高年级的概念和知识是由一些基本的理论、法则推理而来。他们之间的关系较密切,每个知识都与其他知识具有一定的联系,可能为推理关系,可能为逻辑关系,可能为相互结合产生新知识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讲解知识间的互相联系,利用共同因素来教授新知,丰富自身的教学技巧,使学生明白知识间的关联性,利用关联性来发现新的思路。利用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各章节间知识的横、纵、包含、推理演变的关系,来促进学生对小数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把握,为学生的知识迁移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小学学习运算的简便算法时,教师应先全面的讲解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性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对各个性质间的联系进行讲解,如讲解乘法分配律时要将其拆开来看,由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来分步讲解,之后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灵活运用的题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迁移,由学生间探讨分析题目的做法,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并进行实践,查看自己的做法是否简便。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在一个计算中运用两次乘法分配律后在继续运用加法结合律成果计算此题。帮助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计算中使各种方法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思路自然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时,要注意学生学习思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数学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将数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将数学生活化可以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用数学来思考的习惯,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将其牢记于心,增强学生的实践认知。在课堂上将数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便于学生的理解,思维转变更加顺畅,在遇到抽象难理解的题型时可以进行实际转换,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例如:在一年级学习加减法时,学生可能因为思想理解不够,稍微复杂点的加减法题型无法解决,可以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如:同学们手里有7 元钱,妈妈又给了你12元钱,现在你的手里一共有多少钱?可以引导学生们将7一点点加到12上,也可以给学生们分发一定量的火柴棍进行观察计算,由此来提出一个疑问,如果同学们手里有70 元钱,新年压岁钱妈妈又给了你120 元,那么你手里一共有多少钱呢?在实际问题中通过运用思维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总结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思考数学问题时思路自然,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总结

小学阶段的学生联想能力和想象力较为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一特点加以运用,打破学生的思维框架,延伸学生的思考范围。数学教师重视数学计算中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才能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爱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从各角度突破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养成自己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系统,能灵活的结合和使用各个公式。在小学数学计算中注重学生思维迁移的培养,发散学生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小数乘法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乘法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