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个性化教学的实践

2021-11-26 02:39运军国
江西教育C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运军国

摘   要:高中是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发展他们物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不少传统、落后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弊端尽显,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须精心设计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深度掌握物理知识。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指的是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与实际需求来施教,也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讲授什么,学生基本处于一种自主学习的状态。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依据实际知识内容及高中生的认知特点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与形式,发展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

一、 设置个性化教学目标,落实具体教学内容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个性化教学的特点,积极运用个性化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围绕课本知识科学设计个性化教学目标,把握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的联系,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其次,教师要以个性化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落实具体教学内容,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确保个性化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例如,在“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设置个性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通过对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像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图像确定加速度。过程与方法:经过将生活中的现象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速度存在增加和减少,提出为描述物体运动变化的快慢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从速度—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斜率)”,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要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他们的探索精神。

如此,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考虑到加速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围绕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设置个性化教学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与针对性。

二、 选择个性化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师不仅要注重个性化教学目标的设置,还要重视个性化教学内容的选择。除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素材外,还应引入一些生活化资源与网络资料,这些素材应该符合高中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思维水平,有利于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换句话说,也就是高中物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及发展规律选择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积极性,助推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例如,在“时间 位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问题导入:“你早上什么时候起床?”“从宿舍到教室用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到教室?”学生根据个人真实情况回答。教师根据他们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晰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离开宿舍与到达教室所对应的是时刻,在路上所用的却是时间,即为时间间隔,是指两个时刻之差,从而使学生明白时刻与时间的区别。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在教室内任意选择两个位置当作起始点和终点,请一个同学沿不同的路径从起始点走到终点,让其他同学摸索回答这个同学在刚才的活动中的位置变化。然后结合地图让他们指出由北京去重庆能选择哪几条交通路线,这些路线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让学生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异同。

三、 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时期,思维方式由形象慢慢向抽象过渡,但是形象思维仍旧占据主导地位,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均有待发展。在高中物理课堂个性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这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丰富物理知识的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安全着陆”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然后播放常见的下落运动,如早春的露水从树叶上落下、夏季的雷雨倾盆而下、深秋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严冬的鹅毛大雪飘飘扬扬等。由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导入课堂,让学生知道落体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接着,教师提问:“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有哪些情况?”学生可能说出“重的比轻的快”“轻的比重的快”“一样快”三种答案。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硬币、纸片、纸团等进行实验,亲身体验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引领他们继续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下落快慢不一样?”从而引出用“牛顿管”来操作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四、 设计个性化教学问题,把握学生发展契机

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在平常学习中比较注重知识的积累,习惯于死记硬背,这样不仅效率较低,还极易产生厌学心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巧妙设计一系列个性化教学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增进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把握好发展契机,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重力势能”一课时,教师先提出个性化问题:“水力发电站是利用水来发电的,水是利用什么来发电的?”学生结合个人认知与生活经验知道,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教师接着追问:“怎么样认识重力势能呢?”并通过演示粉笔在竖方向上的运动,引领学生分析粉笔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使其了解到功与能是两个密切联系的物理量,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重力势能也会发生变化,因为重力要做功。之后,教师继续设置个性化问题:“物体沿曲线运动,利用已有知识能求出重力做功吗?”从而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方法,尝试变曲为直进一步计算重力的做功。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结合课本知识与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系列个性化问题,这些问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能够借此活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五、 演示个性化物理实验,增强学生感性认知

物理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特征,很多研究对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高中生在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时极易遇到障碍。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借助生活实物、多媒体技术、实验器材等媒介演示个性化物理实验,把物理知识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展示出来,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帮助他们理解理论知识,强化记忆。

例如,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将两个气球放在手上相互挤压,提出问题:“两个气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发现,两个气球都产生了形变,说明左手气球受到右手气球的弹力作用,右手气球受到左手气球的反作用力。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两人对立,手心对手心互推,两人都会向后退,使其亲身感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存在,让他们得出相应的定义。随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让他们进一步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初步总结出这两个力之间的关系与规律。

在高中物理课堂个性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把握好物理学科的特征与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问题、实验与评价等环节融入个性化教学理念,滿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预期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华.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4):11-12.

[2]丁新城.新高考背景下“选课组班”前后的班级管理[J].教学与管理,2020(22):24-25.

[3]陆永华.探析个性化高中物理生态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4(13):132-133.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个性化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儿童音乐教育方法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