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公园景观优化设计研究

2021-11-26 13:55赵威
艺术科技 2021年18期

摘要:滨水公园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感受水陆生态环境的重要场所。文章介绍滨水公园的定义和功能,并分析滨水公园的设计原则,进而以镇江市河滨公园为例,对河滨公园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景观优化设計,以期改善河滨公园的景观环境。

关键词:滨水公园;镇江河滨公园;景观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8-0-04

1 滨水公园

1.1 滨水公园定义

滨水公园是城市中水域和陆域相连的一定区域内的公园的总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1]。城市滨水公园是人类社会城市化的产物,承载着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活动,能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亲水、游憩、交往、健身的公共场所,是滨水生态和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2]

1.2 滨水公园的功能

1.2.1 保护生态环境

滨水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是城市水域生态和陆域生态的连接者。经合理规划后,滨水公园可以改善城市的水循环和净化周围空气,同时可以丰富城市的生态系统。

1.2.2 改善居民生活

滨水公园为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亲水、游憩、交往和健身的场地,人们能在其中感受到陆地自然的美,也可以欣赏水生自然的风光。滨水公园可以舒缓城市居民的压力,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3]

1.2.3 展现地域特色

滨水公园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特色名片之一[4]。城市居民可以在感受滨水公园生态环境的同时领略城市的文化魅力,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和特色。

2 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滨水公园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整体独自存在。因此在镇江河滨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周边建筑特色、植物的生长习性,保持公园周围整体风貌的统一。同时,要合理安排河滨公园出入口的位置,合理结合周围的交通动线,使滨水公园融入城市建设。

2.2 亲水性原则

与水共生的人类具有亲水性,滨水公园恰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与水接触的平台。镇江河滨公园依靠运河而建,因此可以利用亲水优势设计亲水平台、水上廊道等,为人们提供与水接触的机会,满足其亲水需求。

2.3 生态优先原则

水陆生态系统共存是滨水公园与其他公园相比的优势之处,也是脆弱之处,丰富的生态系统在使滨水公园变得更加亲民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环境压力。因此,在对镇江河滨公园的景观进行设计时要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可以利用运河建设生态驳岸,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公园的生态。

2.4 多功能性原则

在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公园的功能多样性,滨水公园不仅要有满足人们休闲、交流、健身需求的空间,还要有满足人们亲水和感受滨水生态需求的空间。因此,在对镇江河滨公园的景观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多种人群的不同活动内容,建设多功能的活动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5 展现地域文化原则

滨水公园作为城市的名片之一,也应当表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在对镇江河滨公园的景观进行设计时,可以充分融入镇江本地的文化特色,并考虑当地的人文精神,避免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的丢失,如镇江的金山文化、道教文化、镇江三怪和充满一代人回忆的大象滑梯等,都可以作为文化传承的内容。

3 镇江河滨公园概况、现存问题

3.1 镇江河滨公园概况

3.1.1 河滨公园概况

镇江河滨公园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市中心新西门桥至中山桥之间的京杭大运河镇江段东侧,对面是镇江市青年宫,为敞开式城市中心免费公园,面积约7 500平方米,由著名造园家陈植设计。园内遍植花木,铺设有环形碎石小路,同时点缀有花棚、假山、雕塑等。抗日战争期间,公园沦为日军“养马场”,后经多次修复,并于1983年改建,自此面貌一新。南部为旅游综合服务部,中部筑有假山、花架、凉亭和书场,北面为儿童活动场所。公园不大,近闹市,但能闹中取静,是市民较为理想的游憩场所。据不完全统计,公园年客流量近50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达3 000人次。

3.1.2 区位优势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处于长江下游,市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河滨公园位于镇江市京口区双井路1号京杭大运河东岸,从1992年起,镇江城市水利管理处、住建部门、文旅集团等先后对镇江城区段的古运河进行了治理,目前运河中段已整治河道是古运河全线建设标准最高的河段,运河水质清澈,生态环境良好。河滨公园周围有居民区、医院、商场、学校、老年活动中心和青年宫等人群聚集场所,拥有不同年龄段的使用群体。公园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生态基础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可以为周围的居民和游客提供亲水、游憩、交往和健身的公共场所。

3.1.3 气候

镇江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5.6°C,降水量为1 088.2 mm。

3.2 镇江河滨公园现存问题

3.2.1 亲水性不足

镇江河滨公园为京杭大运河镇江段上一处重要的滨水公园,公园依运河而建,拥有优质的水资源,但是供游人休憩的亲水平台只有15平方米左右,其余皆为人工河岸步道,外形虽为自然式弯曲驳岸,但是部分驳岸安全性较差且单调,人与水体的联系也较少,不能满足游人的亲水需求。因此,应增强市民和水景的互动性,可以增设亲水木栈道,增设观景亭和钓鱼台等设施,还可扩充绿化树种,种植水生植物,这在改善观赏景观的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

3.2.2 功能分区混乱

镇江河滨公园历史悠久,地处闹市,游人众多,附近除了医院、商场外,又新增了老年活动中心和青年宫等场所,是周围居民首选的放松休闲场所。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当初的公园景观规划已不能满足市民和游客的日常需求。目前镇江河滨公园的用地功能分区较为混乱,如健身场所紧靠路边,没有绿植遮蔽也没有安全防护,同时健身器材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导致大部分人并不愿意在健身场所活动,而是聚集在公园的休憩区。公园休憩区的分区也并不明显,导致很多市民、游客抄近路,造成公园绿植与景观小品被破坏。公园北部尚存废弃商业区,区域年久失修,存在用地资源的浪费和安全隐患。因此,应对公园进行动静区分,重新规划用地分区,为不同需求的人提供相应的场所。

3.2.3 基础设施不完善

镇江河滨公园依运河和闹市而建,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公园的游人络绎不绝,但是河滨公园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也日趋严重。例如,公园没有停车场所,出入口也紧靠路边,导致周边的交通堵塞严重,同时铺地块质量较差,园路已出现很多坑洼,这对于公园的使用主体——老年人来说十分危险。此外,园内健身器材老旧生锈、绿植因维护不当逐渐枯萎、景观小品遭到人为破坏、公厕清理不及时等都凸显了公园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因此,应对公园的公共基础设施加以改善,如可以增设停车区域缓解周边交通压力,对已损坏的园路铺地加以修整,更换公园健身器材,加强对公园绿植、景观小品和公厕的管理,同時加大文化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4 镇江河滨公园景观优化设计

4.1 功能分区

镇江河滨公园主要可分为入口广场区、健身活动区、亲水活动区、安静休憩区、停车服务区、文化宣传区等。

入口广场区:公园设有两处小入口广场(分别在公园的南端和北端)和公园中心处的中心入口广场。南端的入口广场同时也是公园的文化宣传区,承担着公园南部商圈游客集散的功能及文化宣传功能。北端的入口广场为下沉式广场,与西侧的亲水活动区相连,同时设置了儿童活动区,有大象滑梯等儿童娱乐设施。中心入口广场位于公园东侧的中心位置,景观轴贯穿南北,配有树阵,树阵下配有座椅供游人休憩纳凉,同时保留了公园原有的纪念碑。

健身活动区:该区位于公园南部,设有健身器材区和健身广场区,为游客和市民提供健身活动的场所,可同时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亲水活动区:位于公园西侧,设有生态型驳岸,并配有亲水木栈道、钓鱼台、景观亭等设施,为游客提供近距离观赏与接触水的空间,同时开阔视野,放松心情。

安静休憩区:主要设置于中心广场北侧,以植物为媒介,采用自然式布局,为游客提供休息长廊、景观亭、座椅等设施,使游客身处闹市也有一处静谧可循。

停车服务区:位于公园北部,原为公园北部的入口小广场,现改造为非机动车停车场,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40辆以上的非机动车。停车场的设置可以解决原公园无停车场地的问题,间接缓解了公园周围及入口处的交通压力。由于河滨公园地处市中心,周围已有大型机动车停车场,而公园缺少非机动车停车场地,因此本设计只配备了非机动车停车场。

文化宣传区:由于公园的南部靠近商场和交通主干道,外来游客较多,因此将公园的文化宣传区设置在公园的南入口处,可以更便捷地向游客宣传镇江地域文化。同时,文化宣传区也承担着公园告示、政府宣传等职责。

4.2 景观节点设计

景观节点是滨水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内容包括主题广场、历史纪念碑、绿植区和其他各景观设施。河滨公园南部为商业聚集区,因此设计了文化宣传广场和民俗风情墙,以传达政府理念,并介绍镇江本土的历史文化。同时,在中心广场保留了原有的历史纪念碑,在儿童广场仿建有历史价值但已拆除的大象滑梯等。河滨公园的亮化节点应突破传统亮化的照明意义,可结合光线和景观节点达到呈现景观意境和营造氛围的目的,如设置动植物造型景观灯、地灯和园林灯等。在景观设施满足人性化需求的同时要考虑景观趣味和文化融入[5],如垃圾桶可以改造成木屋、树洞,座椅可以改造为树桩等,这能在具备功能性的同时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还能使游客更好地感受河滨公园的生态氛围。

4.3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镇江河滨公园占地约7 500平方米,南部靠商业区为动,北部休憩区为静,因此应以公园主景为节点,合理安排园路走向。该设计以河滨公园外园两条东西交通轴线和内园两条环绕式轴线为主,各景点以相互连通的交通曲线为辅,使各景观节点以多种路线相互连接,并配以植物和景观小品,形成“一步一景”的效果。公园东部靠城市交通干道,设有一大二小三个入口广场,因此以中心入口广场为主要节点贯穿南北。公园西部为京杭大运河河岸,因此以滨水步道为主要交通轴线。公园原先滨水步道形式单一,安全防护较弱,游人与水景的联系较少,现增设木栈道、汀步、步石、瞭望台等丰富滨水步道形式,同时搭配水生植物如芦苇、荷花和其他景观小品等丰富滨水步道景观空间。

4.4 植物群落设计

由于镇江气候条件优越,因此可以考虑种植四季分明的花卉树木,以形成“四季有绿,季季开花”的风景线。镇江市的市花为杜鹃花,市树为广玉兰,配置植物在考虑生态和色彩搭配的同时也要考虑乡土植物的运用,如春天有连翘、杜鹃、迎春花、报春花、木兰、擦树等;夏天有丁香、海棠、紫薇、美人蕉、荷花、槐树等;秋天可以用鸡爪槭、狼尾草、红枫、银杏等,营造金红相映的氛围;冬季用梅花、松树等搭配,形成青中带绿的景观。在公园的园路上考虑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同时考虑连续遮阴,避免种植根系发达和落果严重的树种,可搭配小叶榄仁+黄金榕+朱蕉+变叶木+银边草+榕树。公园里宜种植阔叶乔木,营造安静、自然的氛围,可采用凤凰木+榕树+黄金榕+九里香+金叶假连翘+冷水花+沿阶草+银边草的搭配。在公园和场地的边界处宜种植能降噪除尘并有一定高度的植物,如广玉兰+樟树+桂花+朱蕉+鹅掌柴+春羽+黄金榕等搭配。对于水生植物的配置则要考虑能适应生态环境的植物,从而在营造景观氛围的同时改善滨水生态环境。

5 结语

滨水公园不仅是城市居民感受自然、亲近水源的场所,它还承担着城市文化名片的职责。文章对镇江河滨公园的景观进行分析,发现在对滨水公园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人的行为模式外,还要考虑如何丰富城市滨水公园的文化内涵和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从而将滨水公园建设为一个为市民提供生态气息和文化气息的滨水空间。

参考文献:

[1] 颜悦.郴州市临武县沙溪湖公园设计[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

[2] 臧公秀.城市滨水区规划中的空间公共性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0.

[3] 王楠.寒地城市滨水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0.

[4] 田蕊.重庆主城区城市公园边缘空间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5] 李成,陈雅晴,徐硕,等.基于生态理念的地域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9,45(3):51-53,61.

作者简介:赵威(1996—),男,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与公共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