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气管插管拔除配合及护理管理*

2021-11-27 16:27梁娟铭兰艳周盛娴
保健文汇 2021年9期
关键词:漏气插管气管

文/梁娟铭,兰艳,周盛娴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因其原发病较重,意识障碍发生率高,气道保护能力下降,且容易诱发应激性神经源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1],有相关报道拔管失败率高达44.33%[2],神经科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拔除气管插管的指征更具挑战[3]。而后颅窝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时容易损伤或牵拉到后组颅神经,从而导致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插管顺利拔除,做好过渡期的护理工作,需要医护共同做好配合及管理。我科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106例后颅窝肿瘤患者,在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期间,我们规范了护理评估,护理配合,护理管理,加强医护协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6例患者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5.2±2.1岁,男64例,女42例,均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住院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前经洼田俊夫饮水试验<Ⅲ级,无明显吞咽障碍;无肺部感染;术前神志清醒,格拉斯哥评分15分;排除术后因颅脑相关原发病恶化患者。

1.2 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

106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开颅后颅窝肿瘤切除术,术后入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术后均成功撤机,连接低流量吸氧(21%≤FiO2≤29%)≥30 min。

1.3 结果

91例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6例拔管失败重新气管插管,9例评估后按计划行气管切开术,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气管插管拔除护理评估及配合

2.1.1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

应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量表进行评估;GCS 评分越低地拔管失败率越高。

2.1.2 评估患者咳嗽反射

咳嗽反射强:患者可自行将痰液咳至气管插管门齿外段;弱:吸痰时患者存在咳嗽反射,但未见痰液咳至气管插管套管中;无:吸痰时患者无咳嗽反射[1]。在进行吸痰时,咳嗽反射可以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拔管成功率预测的指标。

2.1.3 评估痰液黏稠度

痰液黏稠度评估标准:Ⅰ度(稀痰),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无痰液滞留;Ⅱ度(中度黏痰),痰的外观较Ⅰ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净干净;Ⅲ度(重度黏痰),痰的外观明细黏稠,常呈黄色,吸痰时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滞留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4]。

2.1.4 评估吸痰频率

高:1h内不吸痰,SpO2下降值≥5%,需高频吸痰保证血氧;中:1~2h不吸痰,SpO2下降值≥5%,需吸痰改善血氧;低:2h以上不吸痰,SpO2下降值≤5%或SpO2无下降,SpO2基本不受吸痰频率影响[1]。

2.1.5 配合评估患者肺炎情况

胸片或肺部CT查看,双肺有无新的或渐进性炎性渗出。患者体温情况,是否>38℃。有无新发脓痰,痰液的性状发生变化,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新发或加重的咳嗽,呼吸困难,机械通气支持需求。

2.1.6 配合评估患者病情

无恶化情况,护理评估生命体征平稳,无颅内压增高导致的头痛、呕吐,血压升高等临床体征。CT或MRI复查,颅内恢复情况有无加重现象。

2.1.7 配合医生行拔管前气囊漏气试验评估

强阳性:清晰听见(耳听)漏气声音;弱阳性:不能清晰听见(耳听)漏气声音,棉絮放在口腔或鼻腔前,看见棉絮顺着气流方向产生运动;阴性:听不见(耳听)漏气声音,且棉絮静止[1]。

2.2 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气管插管拔除期间护理管理内容

(1)拔管前30 min,必要时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计划拔管前半小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利于减少患者拔管后喘鸣和喉头水肿,从而减少再插管率。

(2)拔管前后禁饮食2小时,避免误吸;有胃管患者监测胃内残余量〈150 mL。

(3)准备吸氧装置,及时吸氧;准备好简易呼吸气囊;必要时准备再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抢救物品,以备拔管失败时使用。

(4)气管插管拔除前,抬高床头30~45°,充分吸出呼吸道、鼻腔、口腔内分泌物。医护配合,解除气管插管的固定带和胶布后,将吸痰管插至气管最深部后再拔出1cm,抽尽气管插管气囊内气体,边吸痰边快速地将气管插管拔出,拔管后再次吸净口腔、鼻咽腔分泌物。

(5)拔管后,必要时给予患者布地奈德等药物雾化吸入,以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及气道痉挛;拔管后让患者取半坐卧位,给予加强叩背协助排痰;拔管后及时行口腔护理,预防雾化后激素类药物沉积口腔,预防感染,提高患者舒适度。

(6)拔管前后30 min查动脉血气分析,血气结果PO2>60 mmHg 且PCO2<50 mmHg、氧合指数>250 mmHg。拔管后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浅度,监测经皮脉搏氧饱和度(SpO2)。

(7)拔管后注意并发症的观察:①声门损伤,声带麻痹;②气道分泌物、食物误吸;③喉痉挛;④上呼吸道水肿致呼吸道阻塞;⑤喉痛、吞咽困难。

3 小结

3.1 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气管插管拔除条件和时机探索

后颅窝肿瘤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条件和时机,是安全拔管的关键所在。经过对本组106例病例的观察,及参考相关文献的总结出,后颅窝肿瘤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护理评估时机宜选择在:①GCS评分>12分,意识水平为轻度意识障碍,拔管成功率高。Namen等研究者认为[5],GCS评分小于8分即表明拔管有可能不成功。但是昏迷不是拔管的绝对禁忌,它取决于脑干功能状态和痰量多少。②咳嗽反射:在进行吸痰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强烈或中等程度的咳嗽,才有拔管指征[1]。对患者进行自主咳嗽评估,相较于吸痰带来刺激的被动咳嗽,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患者的主动气道保护作用[6]。③痰液黏稠度和量:满意的指标为气道分泌物稀薄,可顺利吸出,呼吸通畅,患者安静[7];呼吸道分泌物量少,患者可以有效排除。④拔管前,通过气囊漏气试验,评估气道通畅情况,预测拔管后上气道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在拔管前,协助医生行气囊漏气试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试验组10例患者结果为弱阳性,在拔管后1小时出现呼吸急促,闻及喘鸣音,伴烦躁,SpO2值<95%,考虑喉头水肿,气道痉挛,经过激素、解痉平喘药物静滴、雾化后,7例症状逐渐得到缓解,4例患者因持续性呼吸衰竭予再次建立人工气道。通过气囊漏气试验,评估患者拔管后是否有上呼吸道阻塞的问题,降低因气道梗阻重新插管的风险。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颅内压增高,肺炎加重等病情恶化情况。总而言之,患者良好的气道自我保护能力,是气管插管成功拔除的关键。气道自我保护能力包括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气道通畅情况,神志反应,肺部感染等[8]。

3.2 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气管插管拔除护理配合及管理的重要性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日夜守护在患者的身旁,最能动态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发现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最大限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本组病例的护理工作中,在吸痰过程的评估中,护士细微观察到有8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咳嗽反射由强变弱情况,汇报医生,经过共同讨论评估后,延迟拔管。有调查报道,随着显微外科与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后颅窝肿瘤手术对后组颅神经的损伤大大减小,但手术后72h至1周是反应性脑水肿的高峰期[9]。经一周左右的药物治疗,8例患者均能顺利成功拔管,有效避免重新置管的伤害。

本组有9例患者,在吸痰过程的评估中,护士观察到患者的咳嗽反射始终较弱,其中有3例患者GCS评分<12分合并肺部感染,经汇报医生评估后,给予这9例患者按计划行气管切开术,避免并发症发生。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中枢神经在合适的条件下,只要神经元未完全受损,具有再生功能重建的能力。有文献里报道[10],在对脑损伤患者经过(28.1±7.5)d的常规住院治疗后,吞咽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3.3%。经过出院后随访,经过康复治疗,有4例患者在术后2个月内成功拔除人工气道。

气道保护能力下降是导致神经危重症患者拔管失败的主要因素,如果患者存在颅神经受损导致咳嗽无力,误吸风险大,加之大量分泌物存在,拔管容易失败[5]。在评估患者痰液黏稠度及吸痰频率过程中,我们发现有1例老年患者,痰量逐渐增多,吸痰频率需求增大,性质呈黏稠脓性痰,但是患者神志、咳嗽能力尚可。汇报医生患者病情,查胸片及痰培养,提示:肺炎加重,有肺炎克雷伯菌细菌感染。采取延后拔管计划,在患者肺炎情况稳定后,最终也顺利成功拔管。

护士专业的评估、判断,可以成为医生有力的左膀右臂,有利于医生能够快速对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过早拔除气管插管,会因气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除,误吸等因素造成呼吸道梗阻甚至窒息;如果过晚拔除易发生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自行拔管等意外。加强医护一体化管理,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加快患者康复。

3.3 规范专科护理工作流程有利于提供优质同质的护理,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

规范专科护理工作流程的制定,有利于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处理主动模式。本组有1例中老年患者有长期吸烟史,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容易导致拔管后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值班护士利用专科知识评估病情,及时汇报医生,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使用AIRVOⅡ呼吸湿化治疗装置,加强湿化,持续正压通气;协助患者行俯卧位通气等有效对症处理措辞,有效避免呼吸道梗阻发生,避免重新气管插管。

本组病例有6例患者拔管失败,重新置管,占5.7%。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后颅窝肿瘤疾病治疗护理难度大,干扰因素多有关。后颅窝肿瘤切除易损伤后组颅神经,出现吞咽困难,咳嗽无力,是导致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更容易导致拔管失败。但是经过专科护理规范统一的培训后,有效避免年轻护士面对错综复杂疾病认识的误区,避免日常护理工程中易遗漏观察内容。让我们每一人在护理工作中有据可循,真正为患者提供全面有序、专业规范、优质同质的护理管理,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预防风险的意识,也提高工作积极性。

加强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气管插管拔除配合及护理管理,有效加强神经外科医护协作,让护士提供给医生更及时、更有价值临床观察指标;为后颅窝肿瘤术后患者气管插管拔管过渡期提供安全保障,降低气管插管的重置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漏气插管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汽车发动机漏气量分析及限值研究
柴油机漏气量试验研究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你可真淘气
缸内漏气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