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运动训练体制的构建

2021-11-27 21:09陆敏仪
山西青年 2021年23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体育项目教练员

陆敏仪

(广州工商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850)

学校运动训练是在学习之余对具有体育天赋与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运动训练活动。[1]学校运动训练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最基本的途径。

为了确保学校体育训练队训练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教师能够更加规范管理体育训练队的日常训练,不断地提高学校的运动技术水平,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训练体制,以此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训练。

一、构建学校运动训练体制的必要性

对于学校而言,组建体育训练队,选拔队员参加省级、国家级的体育竞赛。首先,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强学校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次,体育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和精神的建设。再次,体育教师可以把队员培养成各项目的体育骨干,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辅助教师完成教学动作的示范,辅导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中,协助教师开展体育竞赛的各项活动,提高竞赛效率。

对于学生而言,加入学校训练队,获得专业的指导,能够减少运动训练的盲目性,获取更加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技术动作和竞赛水平。此外,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体育竞赛平台,学生通过参加校外竞赛,身心都能得到锻炼;还能在学校里起到一个很好的榜样,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使更多的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学习效率。

对教师而言,构建一套完善的运动训练体制,让学生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训练,才能够让训练变得更加有效率,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展示竞技能力和体育竞赛,实现自我价值。

二、构建运动训练体制的主要方法

(一)构建长久有效的训练机制,提高学生训练效果

1.发挥体育社团作用,保证运动人才储备

体育社团就像学生与学校沟通交流的一个媒介,为学校储备体育人才,同时对学生来说,社团也是一个可以提高和发挥自己实力的舞台。所以,管理以及构建学校体育社团,对构建运动训练体制起到了人才引进的根本作用。[2]

2.加强竞赛宣传效应,增强学生训练意识

学校训练队的人数相对于全校学生来说是少数的,对于同时喜欢多个体育项目的学生来说,选择心仪的项目之前往往会犹豫很长时间。首先是因为学生对于这些运动项目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还有就是大学的体育训练与高中的体育训练会有不同,这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考虑。所以面对这样的现象,学校在开展体育训练队的训练工作之前,应该先通过多种渠道和多样的方式来加强对于训练的宣传,首先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到训练的具体项目。其次,学校的各个工作部门和体育教学工作者也应该把体育训练队的日常相关训练内容通过多样的途径来告知学生,让学生的体育观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大学生真正地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并且不断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3.开展特色体育项目,丰富学校体育活动

目前多数高校的体育训练队都是传统的体育项目,像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对于运动员的基本功要求都非常高,然而一般民办高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因此这些项目想在省赛或者国赛中能取得好成绩,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学校可以组建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训练队,比如地质球、武术、蹴球等,这些项目在比赛中的竞争强度相对于传统的球类项目会稍低、但趣味性较高,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能使身体得到锻炼,还能获得快乐。[3]而且这些项目都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既可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向学生和社会传播了一股正能量。

4.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目前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但是由于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中会出现一部分学生掌握较快,一部分学生掌握较慢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利于整体的教学进度,容易出现优秀的学生感觉技能学习太慢,而一般的学生则会感觉学习进度太快的情况。因此,体育课程应该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选择学习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最佳的水平,因材施教。对教师而言,实行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尽量考虑给同一个层次的学生准备学习内容,能有效保障教学进度的一致性。

5.加大体育物质投入,给予充分训练保障

学校的体育训练队在给学生开展体育训练的时候需要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很多学校正是因为对这样的物质基础不够重视,学生们的体育训练场地不足、设施不够到位,从而影响了训练队训练的效率。[4]以网球训练为例,学生在训练的时候,可以自己准备网球和球拍,但是学校需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宽敞的训练环境,至少要保证有足够的网球训练场地。学校只有把这些物质建设落到实处,才能够让学生们训练的积极性以及体育训练队的发展得到快速的提高,学生们的体育训练才能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训练队也能够取得预期训练的效果。

(二)构建合理的管理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训练满意度

1.加强学生监督,制定管理措施

这里的监督主要是让学生们在日常的训练中能尽量遵守运动项目的规则,并且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维护学校提供的外部环境设施。体育训练队的训练过程应该是长期的、全面地,所以必须要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机制,并且要相互进行管理和监督,让学生们尽力完成训练,对于训练得好的学生学校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如果训练不够认真,训练的成果比较差,或者是爱偷懒、不努力的学生,学校或者体育训练队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构建激励机制,完善管理策略

在大学校园的体育训练队的日常训练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应该遵循公平性的原则来进行训练,公平性原则是学生日常训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要想让学生们保证所有训练活动都正常进行,首先训练应该尽可能少地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要给学生们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训练效果。有激励才能够有动力,所以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师也可以使用一定的奖励机制来促进学生日常训练的发展。这种训练机制不仅仅是针对训练的学生,对于教练、管理团队也应该有所激励,并且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来构建不同的训练机制。对于学生可以尽量选择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激励,物质是学生日常生活的最需要的一部分,而精神是学生们在体育训练中,加强个人投入最有效的过程和途径;对于教练,可以把教练的具体训练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和层次,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物质奖励、职称评定的奖励以及个人发展的奖励。而对于管理团队,只有良好的管理团队才能够制定一套完善的机制,才能够让他们根据日常学生的不同表现不断地完善管理策略,让体育训练队的日常监管机制变得更加完善,无论是在日常的训练中,还是在面临竞争和比赛的时候,都能够让学生全力以赴。

3.培养“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1)定期参加教练员的培训与深造。教练员是优秀运动员的塑造者,是竞技体育的研究者,是运动训练的管理者。[5]拥有优秀的教练员,对于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民办院校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致使学校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工作潜力和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随着时代的创新发展,体育项目的训练知识和理念不断地在更新,教练员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还是使用上学期间学习到的技能动作和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为了让学生的训练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教练员需要了解和掌握信息的更新,让训练方法变得更直接有效。通过教练员的培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训练能力,了解自身的不足加以改变,让训练变得更加合理,使学生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动作。

(2)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创新。作为一名教练员还必须具备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基础,教练员需要对运动训练科学的学科体系进行研究和学习,比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等学科。通过理论知识和训练方法的结合,才能构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运动训练体制。教练员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首先可以通过浏览体育科学期刊、杂志等,这些文章反映了当下体育界最新的动向以及一些新的理论知识;其次,一些权威的教授以及老师出版的专著也非常值得一看,其中的观点和知识对教练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再者,如果教师时间有限,可以在网上寻找慕课等线上教学资源,通过视频可以更快地了解和掌握专业的理论。当然,教练员对理论知识不仅是停留在学习的阶段,还应该更进一步,除了思考和分析之外,要学会灵活应用到学生的日常训练当中。[6]

总而言之,一套好的训练机制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之上更好的锻炼体魄、用体育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自身的体育精神的有效途径,同时相关运动训练体制能够不断地得到完善,学校的体育训练队的训练工作也能够得到更加长久高效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体育项目教练员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中小学校开展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成语魔方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