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协同式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11-27 11:46梁迎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9期
关键词:用药冠心病评分

梁迎兰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362000)

冠心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国的冠心病发病率在全世界的排行中也处于较高的位置。冠心病逐渐成为了引发我国人民心血管病风险的一种重要疾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0》显示,中国城乡心血管病的死亡率继续保持2018年以来的上升趋势,冠心病的发病和治疗现状与我国居民的生活习惯有直接的关系[1]。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应注重对其生活习惯、用药习惯、情绪状态的管理。医院、家庭开展的协同式护理将通过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在不同医疗环境中受到连续性和协作性照顾。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家庭协同护理非常重要[2-3]。现就家庭协同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应用效果展开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心内科确诊为冠心病80例患者。准入标准:(1)均为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思维清晰,沟通无障碍;(3)术后无并发症,心功能在Ⅰ、Ⅱ级;(4)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积极同意的患者及家属。排除标准:(1)精神意识存在障碍的患者;(2)排除依从性低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试验经医院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入院时均给予给予抗凝药及调血脂等药物标准化治疗。

对照组使用了常规的护理方法,向患者进行了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指导患者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嘱托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住院环境的舒适,并在生活方面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

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添加了家庭协同护理方法。具体方法:(1)干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添加了家庭协同护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人史和既往病史等实际情况,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监测生命体征并定期记录比较,根据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康复训练项目。医生指导其在家进行适量的运动,提升患者体能素质,例如饭后散步或者练太极拳。(2)用药与饮食指导。定期向患者讲解用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不遵医嘱用药可能引起的后果,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在家要形成良好的饮食、用药习惯。(3)心理护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群聊的形式组织病友沟通交流,医护人员可以在群内对患者疑问进行解答。开设与患者沟通的渠道,倾听患者治疗、护理期间心中所想,为患者排忧解难,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

1.3 观察指标

(1)自护能力:采用冠心病自护能力量表统计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不良嗜好管理、情绪认知管理、疾病知识和依从性几个维度。

(2)生活质量:评价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生理、功能、情感和社会情况。分数越高,其生活质量就越理想。

(3)焦虑与抑郁评分:采用焦虑评价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无序分类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有序分类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证明数据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

2.2 两组自护能力对比

干预组患者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s,分)

?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

2.4 两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对比

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对比(±s,分)

?

3 讨论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指出:我国现有心血管病人数为2.9亿,每年的医疗支出已超过3000亿元。该病多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男性发病早于女性。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4-5]。

现阶段的临床研究未对冠心病病因、发病机理得出统一的结论。但有研究表明,冠心病发病与患者日常的饮食、情绪和生活习惯都有非常密切的关联。高血脂:过于频繁食用奶油、烧烤制品物、油炸制品等,人体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有显著升高,导致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吸烟:一氧化碳会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冠状动脉内壁水肿,影响人体正常血液循环。肥胖:体质量过高的患者,心脏负担了更高的重量,再加上血压、血脂较高,就可能引发冠心病[6]。情绪:生活中经常有激动、生气情绪的人更容易患上冠心病,是因为在激动的情绪下,人体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痉挛从而诱发冠心病症状。应用家庭协同的护理模式,可以延长医院专业护理服务的有效时间,让患者在家也能继续与在医院时保持一致的饮食、用药习惯,让患者及家属都能参与到对冠心病的护理工作中,从多维度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总体而言有利于针对冠心病的诱发因素来改善护理结局[7-8]。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干预组的自护能力明显比对照组理想(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显著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显著较低(P<0.05)。

综合上文分析可见,家庭协同的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调整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用药冠心病评分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