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血压药物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21-11-27 11:46杨帆丁惠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9期
关键词:血透服药依从性

杨帆 丁惠娜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361000)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血液透析(下简称“血透”)治疗是延长其生存周期的首选方式[1]。而通常肾病患者伴血压升高症状,需按时按量服用降血压药物,经临床研究发现[2],血透患者伴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普遍出现耐受力低下,并发症较多的情况,加之高昂的治疗费用,更容易让患者陷入焦虑或抑郁的负面情绪中,导致用药依从性降低,不仅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更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透析用药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稳定血压,提高服药依从性,才可以保障患者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3]。对此,本研究选取60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通过护理干预小组,探讨该模式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本院行血透治疗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展开研究,共计纳入患者数60例,病例收集时间在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纳入标准[4]:(1)患者连续透析时长在3个月以上;(2)患者年龄均在18岁以上;(3)合并高血压;(4)本项研究的开展已事先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文书;(5)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患者为急性肾功能衰竭;(2)配合度和依从性较低;(3)存在明显的精神类疾病;(4)近3个月内存在心脏、大脑或肺部的并发症;(5)中途退出本项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本项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即健康宣教、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等,同时指导患者按时服药,叮嘱患在透析期间的注意事项。

1.2.2 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如下:

(1)药物知识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在派发药品的过程中,通过口头宣教的方式,告知患者正确用药的方法,并指导患者长期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让其不必惊慌;告知患者疾病需要长期用药,而在这一过程中,药物的剂型、规格可能发生改变,自行更改剂量与用药频率是不可取的危险行为,使患者意识到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

(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用药管理服务时,学会利用情绪疏导等心理护理方法,逐步开导患者;平日里适当收集规范用药后疾病预后满意的真实案例,在护理服务过程中适当穿插典型案例分享,借此调动患者共情,进而提升其遵医嘱用药的主观能动性。

(3)饮食干预:为血液透析患者开展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降低相关并发症,并改善生活质量水平。制定详尽、科学及合理饮食计划,依据患者透析方式、次数、时间和病情变化合理制定。限制患者水分、食盐摄入,食物选择高热量、优质蛋白质,可积极补充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

(4)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实施有氧运动指导,因耐受力低于健康人群,运动期间注意运动量并做到劳逸结合。依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缓解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1)依从性:通过口头询问及日常观察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2)调查两组干预前后1个月的血压水平。(3)采用护理部自拟问卷,满分100分,以0-59分为差,60-79分为良,80-100分为优;满意度=[(优+良)/总例数]×100%,对比两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计算,所有统计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将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根据资料类型,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样本采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分组比较价值。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

2.2 两组服药依从性对比

在服药依从性上,两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干预后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对比[n(%)]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指标水平对比

在收缩压及舒张压指标上,两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干预后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指标水平对比(±s,mmHg)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指标水平对比(±s,mmHg)

?

2.4 两组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终末期肾病患者使用血液透析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逐渐凸显,但血透患者自身常合并其他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若病情管理不得当,将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导致不良预后[5]。

目前临床对于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多依靠药物保守治疗稳固病情。但由于患者血透时间与病程长久,长期用药可能会出现依从性问题[6]。因此,如何提升血透患者的用药规范性,就成为临床护理服务工作开展的关键与核心内容[7]。本研究尝试对血透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干预前有明显好转,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并且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提示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而稳定血压水平,主要由于在干预中通过药物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及药物知识掌握程度,可了解治疗期间各项不良反应,加强患者自我监控管理意识,同时可纠正不良服药习惯,控制病情[8]。通过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使其积极配合治疗[9]。另外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进一步说明护理干预可拉近护患距离,为医院护理服务的提升打下有利基础。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高血压药物期间配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控制血压水平,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血透服药依从性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服药不能猛仰头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服药不能猛仰头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血透室里的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