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模式在妊娠高血压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价值分析

2021-11-27 11:46纪玉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19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率

纪玉华

(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361006)

手术室属于医院一个重要的救治场所,其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还与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1]。妊娠高血压是妊娠女性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据调查,有3%-5%的妊娠女性会罹患该病症状,患者发病期间会由于全身小动脉、冠状动脉、多脏器血管等痉挛而引发心肌血液灌注量不足,进而出现抽搐、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情况[2-3]。因此,对于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更需给予高度重视,通过科学的护理模式来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保障母婴健康结局。据有关研究表明,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安全护理模式可进一步提升其护理质量,获得比较满意的护理结局,但该护理模式应用至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是否能够取得同样的护理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这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从我院妇产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中选择,总共有220例参与研究,均通过双色球自由抽取的原则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纳入条件:(1)符合妊娠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且均选择剖宫产手术;(2)单胎足月妊娠;(3)知情并自愿配合研究相关环节。剔除条件:(1)孕前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2)合并存在肝肾功能严重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3)存在认知、沟通与精神等方面异常情况;(4)孕期有吸烟、酗酒、吸毒等情况;(5)存在手术相关禁忌证;(6)合并存在其他严重妊娠并发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术前告知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和评估患者病情,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用药和配合医师进行手术。

1.2.2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展开安全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包括:

(1)组建手术室安全护理监督小组:选择手术室护士长及3名具有丰富手术室护理经验和高度责任心的护理人员组成该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小组结合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及护理实际制定相对应的安全护理方案,并且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有效监督。

(2)排查安全隐患:对手术室内环境、护理操作、患者自身等方面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科学统计与分析,并以此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3)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素养与技能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专业的知识与护理操作培训,培养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排除,重点培训其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

(4)制定弹性的排班制度:灵活弹性的排班制度可使护理人员获得充分的休息,以此更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相关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

(5)完善交接工作:交接时与回手术室后均需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药敏检测结果、手术位置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签字。

(6)加强患者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力度:术前耐心告知疾病与手术相关知识,以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对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的患者应及时给予科学的心理疏导,告知手术成功概率,通过聊天、播放轻音乐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以免情绪波动过大引发机体应激反应。

(7)严格执行护理流程:术前备好与消毒相关手术器械,检查并连接好有关仪器设备,常规消毒铺巾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且舒适体位,注意为患者做好身体遮挡与保暖措施;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提前做好有关突发状况的准备工作,并随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术后及时清洁与核对各类手术器械,做好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保暖工作和生命体征监查。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临床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周、孕后患高血压时间等。

(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包括手术出血量多、手术配合不默契、患者情绪不稳、手术时间过长、护理操作失误、护患纠纷6种情况[4]。

(3)护理质量评分对比,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评分,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操作水平、应变能力、护理记录4个方面,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所用数据可分为计量和计数两种,其中前者包括护理质量评分,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后者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以n(%)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数据经由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若对比结果显示P<0.05,则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表1 可见,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及孕后患高血压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

2.2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表2 可见,观察组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表3 可见,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

3 讨论

妇产科手术室作为一个专为产妇服务的特殊场所,术中发生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概率极高,如手术时间过长、手术配合不默契、护理操作失误等,都有可能造成产妇出血量增加等危及其生命安全的不良事件]。此外,受到分娩经验、疾病担忧等因素的影响,产妇多多少少会出现情绪波动,若此时再出现不良护理状况,则会进一步加重其情绪波动程度,进而影响妊娠结局,导致相关护理纠结事件的发生[5]。考虑到妇产科手术室的护理重要性,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技术水平,还需要随时关注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提供适宜的情绪安抚,以保证产妇顺利分娩[6-7]。

由表1-2数据对比可知,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各项护理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提示安全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护理效果。究其原因,该护理模式通过排查护理隐患、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灵活排班、仔细核对信息、监察护理工作和完善护理流程等环节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细节化与安全性,可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加强护患沟通、安抚患者情绪和加强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则可有效避免因患者情绪过激而引发的生理应激反应,也有助于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8-10]。

总而言之,在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安全护理模式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我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