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团课建设策略研究

2021-11-27 15:37杨逍胡若涵王鹏
魅力中国 2021年49期
关键词:团课高校学生背景

杨逍 胡若涵 王鹏

(大连工业大学南安普顿国际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为了满足国内不同层次的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需求作为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40 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结构和体系日趋完善,地位也从原先的中国“教育事业的不被充分需要”发展到了“教育事业的重要构成”,其培养的各类人才也逐渐成为能够成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支柱。截至2019 年6 月,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大约55 万人,已经毕业的学生超过200 万人[1]。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必须确保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明确社会主义大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而团课建设就在这其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维护了意识形态安全。

一、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团课建设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人类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理论武装,多次对共青团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提出要求,并强调要用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工作[2]。在提高团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青年引导青年的等方面,团课可作为重要途径,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团课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等快速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随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青年团员可以在团课的学习中了解世界大势,在课堂上与同学相互分享学习的收获和体会,从学习、生活、工作等角度深入展开,谈认识、谈思想、讲目标,从而进一步明确责任与担当[3]。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团课作为青年群体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对于坚定高校青年学子跟随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在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确保中外合作办学团课建设下的重要的目的是有效地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之上,将思想上的被动转为完全主动,从而使得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团课建设更具有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意义。

二、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团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团课建设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团课形式趣味性不足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团课思想教学形式较为单调,手段较为单一,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其模式与文化课上课模式相同,大多的课堂主导为教师,而学生却依旧是被动接受知识。由于这种传统填鸭式、灌溉式的教育模式过于单调,从而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办法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而相比较之下更受到欢迎的微团课虽然以更接地气的微博和微信等形式融入大学生活,但其作为一种新新事物,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加以摸索,在这同时,它的缺点也很快地暴露出来,缺少了学生的评论和反馈导致微团课的内容不够了解中外合作高校学生的想法和兴趣点;除此之外,中外合作办学下的高校学生家庭情况普遍优渥,他们更加有经济基础去选择自己更有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与兴趣相比较之下目前的团课形式显得更为普通。

(二)团课内容思想性不强

00 后大学生思想观念多样化,且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许多新新事物的出现也使得其有更多机会获取更多的兴趣爱好。而当前社会还属于转型时期,环境较为丰富和繁杂,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方向引导,将会导致很多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思想空乏。而从目前来看,过半数的高校团课内容与大学生生活以及兴趣点的联系较少,内容较为空匮。相对于大学生们热爱的网络世界,团课较为理论化,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未有在教学中体现。而针对团组织安排的重大会议和方针学习,更多仅限于死板地完成任务,毫无创造发挥,忽视了现代大学生接受事物的特点,没有结合具体事例具体分析,让现代大学生学习不彻底,理解不到位,使得大学生对于知识只是草草了事,没有深入了解的想法。

(三)团课目的意义性模糊

较多中外合作的高校学生对团课没有清楚的认知,不知道团课的意义及目的,从而对团课产生较为排斥的心理。对团课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团课只是走形式,应付上级检查的想法已经深深印入学生脑海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团课课程的设立,也多是被认为是无意义的课程或是被其他课程挤占,导致学生缺少学习团课的意识,对于团课学习主动性不高,从而忽视了自身的思想发展。

(四)团课学习时间性缺乏

通过对当前在校的中外合作学生的学习任务研究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平时更在注重相关语言以及自身专业课的学习中。在中外合作办学制度下,教师对学生的语言以及专业水平的考核的压力大,同学们面临着语言和专业课程等的考核危机,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高校学生几乎将实践和精力全部投入在语言和专业课程内容上,从而在对团课及相关知识学习这方面就缺乏精力和动力,造成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难以平等分配自身专业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团课学习时间的问题。

(五)团课开展重视度不够

在智能手机和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化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原因如下:一是网络上出现的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素材歪曲了大学生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一些西方不法分子利用我国网络监管的裂缝,对我国青年群体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浸透,潜移默化侵蚀我国青年的思想。而中外合作办学条件下,此类情况会更为严重。我国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仍然没有领悟到问题的严重性,对于此类问题没有较为有效的应对措施,且在传播相关知识时也因学生无兴趣而不提升自己,敷衍了事,以完成任务的想法传授团课知识。因此如何正确应用团课,使在大学生群体中充分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的思想引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团课建设的提升策略

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政治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创新思想意识,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内容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做到不断完善,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积极与大学生思想接轨,做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更加“接地气”,创建真正科学合理、富有时代特色、深入人心的团课。

(一)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等院校学生,更愿意接受“做中学”的学习模式,根据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学生的特点在普通传授团课教学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入所在地区有关团课主题的地点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通过老师的讲解来了解历史进而提高学生对团课的兴趣。

(二)增加互动丰富课堂授课形式

传统团课形式以单向为主,学习者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虽然也有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与反馈,但这种交流与反馈的参与者只是少数,在主客观条件的作用下,这种机会对每个人并不是均等的。当没有参与感的时候,我们对正在从事的事情的热情会大打折扣。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对于能够展现自我的课堂更加踊跃,如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进课堂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演讲以及演说展示的方式来展现学习到的团课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团课当中来,在加深自己对团课掌握和认知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将团课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

较之于团课相关内容,高等院校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知识较有兴趣且较为了解,高校思想教育政治工作者可以在团课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激发同学们对团课学习的热情。比如如果学生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那么就可以从历史电影及相关设计类视频中去挖掘爱党爱国的素材,以典型人物为主题开展团课,这样既可以了解设计行业的发展历史,又能坚定自己的爱党爱国立场。将自己的专业与团课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又提升学生对团课学习的兴趣。

(四)向外籍教师传播中华文化

在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政治工作者可以结合中外办学背景的特殊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与外籍教师进行交流,通过阐述有关团课内容及观点来让外籍教师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国情,即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还宣传了我国文化,促进外籍教师知华、爱华、友华。

(五)利用网络线上开展团课教育

除做好传统线下团课外,我们还应积极通过网络媒体组织团课学习内容,如线上答题、线上竞赛等。线上团课更加方便快捷,花费时间少却更具有思想引领的作用。通过此类“微团课”与网络流行元素相结合,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等宏大、晦涩的抽象内容转化为青年团员更加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小文章”“小话题”“小竞赛”,使得团课教育更加生活化。

总结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确保中外合作办学团课建设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是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在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合理进行团课设置,加强学校的组织管理与团课编排,充分发挥“微团课”的优势,建立一套完整和有机统一的、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团课模式,维护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

猜你喜欢
团课高校学生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江西:“微团课”引领团组织生活“新时尚”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团课标准化体系初探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黑洞背景知识
辅导员依托团课培育大学新生理想信念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