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在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021-11-27 05:41钟斌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

钟斌

(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四川 乐山 614099)

音乐是一种具有技能与知识的物质化形态,尤其是传统音乐寄托着人们的一种精神情感,展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是反映人类显示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不但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还能启迪人们的智慧,能够让人发现周围事物的美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不断地深入,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新态势不断发展。多元文化具有平等性、交往性、差异性、内聚性,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一个区域、地域、社会、群体和阶层等相互联系且各自具有独立文化特征的音乐形式,是针对统一的单一文化而言的。而传统音乐是指某一民族通过逐渐积累,在其固有文化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与情感动向,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面对中国传统音乐内容以及学生人文精神的确实,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还存在方法单一、体系不完善、教师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由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多元文化在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一、多元文化与传统音乐概述

(一)多元文化概述

多元文化对应的英文为“multi cul ture”,从词义本身来看,多元文化是指多种文化或多样的文化。在同一个区域中,人们的语言、生活习惯、审美情趣、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导致音乐文化也各不相同,并且体现着所在地域与创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与价值。以往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欧洲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主流,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受欧洲音乐的影响非常大。但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多元文化存在着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不断发展,音乐文化逐步显现除了多种不同色彩,呈现出自由和繁荣发展的新态势。尤其是从上个世纪60 年代开始一直到禁停啊,多元文化成了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主题。因此,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秉持宽容、平等的心态来鉴赏多元音乐文化。多元文化不但能够增进文化之间的交流,能够给音乐欣赏者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还是连接东西方音乐文明的桥梁和纽带,能让音乐艺术获得更好的发展,提升欣赏者的综合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音乐是反映人类显示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尤其传统音乐是最具本国民族特色与人文精神的一种音乐。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传统音乐具有浓郁的东方韵味,在情感表达上比较委婉,如传统音乐《茉莉花》;而西方文化炽烈热情、奔放直接,因此,西方音乐文化体现出一种阳刚美,带有热情奔放和慷慨激昂的特征,如《悲怆交响曲》等。由此可见,受地域文化差异化的影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而多元文化融入到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中,不但可以开阔高校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更好地认识音乐和世界,还能引导他们更好地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提升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传统音乐概述

传统音乐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之一,是伴随着民族的历史产生而发展的。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类极具民族特色与精神的音乐,是由中国传统乐器通过不同的演奏形式演奏出来,并流传下来的音乐文化,包含了深厚的民族情结,不但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还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风格特征、表达方式以及演变过程,具有较大的文化传承价值,反映了传统音乐所在地的人们的生活习俗、经济生产、文化特色以及思想情感等众多内容,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以人为本”

中国传统音乐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如儒家指出传统音乐集中体现了人文精神,在音乐的本质、审美、价值、社会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闪烁睿智光芒的思想。儒家从人性和道德的角度上对音乐的本质进行了理解,认为将音调的优美和人性互为融合,音乐不但能够提升人的修养,还能促使人的精神更加完美;并且儒家主张音乐是极有效的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的教化工具,通过培育人的良好德行,从“人”出发,围绕着“人”这个中心,音乐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如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线性创作思维”是以旋律思维为音乐创作思维的基本方式。在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旋律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追求清晰明辨的感性表现以及直接了当地音响形态。以旋律思维作为基本方式,可以充分表现出“以人为中心”的感性、经验、直观,这与西方音乐创作中表现出的理智、科学、逻辑具有很大的区别,是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思维的基本特征。

另一方面,“以和为美”

在传统音乐中,“以和为美”主要体现在音乐语言特征上,传统音乐强调音乐结构、旋律发展、调转换的协调以及与自然,而“情”则是音乐表现与审美的中心和重点。如传统音乐中的音乐结构的布局形式“散-慢-中-快-散”是最大最普通的特征之一,讲究结构内部各部分的逐渐变化,追求自然顺畅的变化,整个过程追求圆滑、柔和、融合,强调统一并在统一的基础上发生对比,极大地契合了人的情感发展,包含了事物尤其是人的情感发展各个阶段。并且在结构原则、旋律发展、调的转换、表演、欣赏等方面,传统音乐都以体现情感的自然流露为基本追求,情感的表达要求不走极端,以适度为限,“乐而不淫,衰而不伤”在传达人的情感时,音乐表现和审美都注重含蓄、分寸和节制,强调以平和之乐来培养谦和自守的道德人格,讲究点到为止、恰到好处,强调音乐语言内部本身的和谐生成,注重音乐与人生存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音乐与人内心的和谐统一。

二、多元文化融入到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的价值

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主要以传统音乐审美为核心内容,传统音乐教育可以令高校学生的情操受到音乐的陶冶,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还能提升他们的品位,具有独特的情感体验价值。习总书记曾强调:“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必须要加强传统音乐教育,积极弘扬传统音乐,才能保留好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

(一)能够丰富传统音乐教育资源

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多元文化主义认为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之间的具有平等性,必须要该(神)?传统教育中主流文化对非主流文化的排斥,帮助学生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消除歧视以及对文化冲突的恐惧。其强调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存在的基本价值,认为世界上不存在单一或统一的文化评价标准,不同文化之间应互为借鉴、不应相互排斥,应共同繁荣发展。目前,对于现代人来说,各种形式音乐文化的吸引力非常大,其传统音乐文化更是吸引了非常多的人,越来越多的传统音乐成了人们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在此环境下,多元文化被广泛运用到了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并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得到了全球音乐教育领域的认同,成了全球音乐教育的趋势。

从自身价值来说,传统音乐是文化领域中的重要元素,是人类文明传递的重要载体,是各地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习惯凝结而成的,受不同类型、体系的影响,传统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各不相同。但从本质上来说,传统音乐蕴含着各地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各地人们情感的宣泄和精神寄托。目前,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在促进全球文化联系的密切度的同时,也加快了信息传递的效率。而在此环境下,将多元文化融入到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中,依托各有千秋的音乐素材,不但能够增加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还能拓展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丰富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的资源,提升高校传统音乐教育效果。

(二)能够促进高校传统音乐教育革新

中国传统音乐具有口传心授、身传心授的特征,反映的是中国的文化价值。而西方音乐反映的是西方文化价值。但现如今,对于传统音乐来说,了解的人很少,人们能够想象到的就是乏味、枯燥、不好听等词汇。尤其是在我国艺术教育领域中,传统音乐教育缺位严重,即使在各高校音乐教学中,对于传统音乐的教学安排也很少。

传统音乐概念包括歌曲、乐器演奏等,其不但能打破语言的界限,还能促进思维的交流。而将多元文化融入到传统音乐教育中,是高校传统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全新教育路径的探索过程。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将多元文化融入到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教育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民族、地区、国家的音乐,通过对多元化音乐的学习与掌握,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学生还可以学习到更多不同类型的优秀音乐文化,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全世界的音乐文化,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同时,通过学习各具特色的音乐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增强学生的多重乐感、感知水平以及创作素养。学生能够以更加广阔的审美视野、更加宽容的学习态度欣赏音乐,创作思维也可以得以开拓。

(三)能够促进传统音乐可持续发展

我国传统音乐包括多民族音乐与红色音乐,是由多项内容综合而成的。这类音乐学习可以使得学生深切感受到浓郁的爱国情怀。并且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我国传统音乐具有重要的地位。教育的本质是传承与发展,在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中,融入多元文化,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其在传统音乐的熏陶、感染下梳理正确的爱国理念。同时,将多元文化融入到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中,还能拓展学生的事业,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文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欣赏能力,从而使得传统音乐文化得到可持续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增强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传统音乐作为人类众多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是伴随着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而成长的,这使得传统音乐具有了自身的文化语境、风格形式以及文化演变,尤其是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题材,拥有很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爱国主义教育的音乐等。现如今,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高校传统音乐教育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才能促进传统音乐的课程的发展。

(四)能够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传统音乐反映是人们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在我国社会主义教学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当前,为了全面提升教育工作成效,我国在教育事业上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而将多元文化融入到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中,不断可以促使高校教学工作的质量优化,还能丰富教学工作内容。通过融合多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综合能力,从而实现推动高校整体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目标。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各民族所组成的一个大国,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传统音乐演绎方式也各不相同。将多元文化融入到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文化多元化的理解,并能够欣赏、尊重以及借鉴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感受各种各样的音乐文化内容,从而吸收其优势,实现提升自身审美情趣的目的。

三、现阶段中高校传统音乐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重视,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现如今,随着多元化不断的深入发展,对于传统音乐来说,人们了解甚少,尤其是年轻一代。并且在高校传统音乐教学中,相对于其他音乐类型来说,传统音乐的安排也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们对传统音乐的重视。并且随着全球化不断地深入,西方音乐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极快,使得青少年对传统音乐不感兴趣,比较偏向西方乐器的学习,如萨克斯、钢琴等。就像一部电影中讲述的一样,由于人们对西方音乐的喜爱,学习传统音乐的学生越来越少。虽然这只是一部电影,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缺失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刚开始接触音乐时,就是西方的音乐体系,这充分说明,对传统音乐的学习缺乏重视。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各大高校的传统音乐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大部分实施的都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对传统音乐学习兴趣极低,主观能动性长期被抑制。再加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义和价值,片面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学生与教师沟通不畅,始终处于教学过程中被动地位,学生整体音乐水平难以提升,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二)多元文化的影响,教育体系不完善

当前,随着各个国家多元化音乐的快速发展,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传统音乐的传播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极大,传统音乐的发展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很大,几乎都是以西方音乐文化体系为主导。现如今各种音乐设备层出不穷,从随身听、收音机到手机、各大短视频APP,大部分人听音乐都是为了追求一些旋律优美、曲调欢快的音乐,很少有人喜欢传统音乐。尤其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短视频APP,很少会使用传统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大多都是流行音乐,传统音乐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很少有人会主动接触传统音乐,从而限制了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类现象发生,我们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好我们的传统音乐不会被人们所遗忘。另一方面,多年来,高校传统音乐主要以考试形式对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沿用的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在此背景下,传统音乐很容易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忽视了对多元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教学主要以课本中的考点为中心,教学内容有限,教学体系不完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涉及更多类型的音乐,所学的音乐知识较为单一,难以提升传统音乐教育质量。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教材资源开发不够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对于传统音乐的热爱程度来说,仅有10%的高校学生对传统音乐比较喜欢,55%的学生喜欢通俗歌曲,喜欢 其它类型歌曲的学生占了35%;并且对于乐器热爱程度来说,10%的学生热爱传统民族乐器,65%的学生喜欢通俗乐器,25%的的喜欢外国乐器与其它乐器。由此可见,传统音乐的继承性较差,国存在缺少继承的严重问题,学生普遍对传统音乐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促进。另一方面,从教材内容上来看,我国很多高校的传统音乐教材内容过于老旧,不够新颖,更新换代速度较为缓慢,所选音乐作品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教材内容老套陈旧,严重阻碍了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部分内容在选材以及编排方面的显得粗疏、牵强、俗套,没有将传统音乐以及相关文化结合在一起,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对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来说,部分高校存忽视地方音乐的问题,不能有效利用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资源,教材资源开发不够,需要高校做出音乐上的革新,才能不断提升传统音乐教学质量。

(四)教师多元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正确的认识

目前,随着多元文化不断的深入发展,高校音乐教师能力不足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在传统音乐教学教育过程中,部分高校教师未能深刻清楚地认识到多元文化对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工作中更倾向于西方教学理念与方法,教育水平和能力严重不足。并且很多高校音乐教师都接受过西方音乐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西方音乐教学方法,忽视了传统音乐教育的概念和特征,对传统音乐教学的认识不足。另外,自我国建立现代教育后,我国音乐教育体制是以西方音乐模式为基础的,因此,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时,高校音乐教师受西方“音乐中心论”的影响很大,对于我国传统音乐的学习较少,对西洋乐的学习较多,这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西方的视角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形式与内涵加以解释。再加上我国教育始终面向现代化、未来本身本虽然没有错,但教育缺少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割裂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果没有继承,何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此问题。

四、多元文化在高校传统音乐教育应用策略

目前,全球一体化的模式逐渐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多元化已经成了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思想也需要进行多元文化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社会发展与社会的整体需要。因此,在传统教学理念基础上,传统音乐教育也应与多元文化进行融合,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一种开放性、多元性以及发展性的全新教学思想进行教学系统构建,才能不断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多元化音乐教育理念,增强多元化音乐教育发展

高校传统音乐教学存在着措施老旧传统、教学手段陈旧、内容单调等问题,教学内容与形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课堂上缺失严重。将多元文化融入到传统音乐教育中,不但要明确多元化音乐教育理念,还要不断增强多元化音乐教育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其教学质量。一方面,目前,高校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传统音乐需要在特殊文化背景中才能形成的,没有充分突出传统音乐的艺术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梳理多元化音乐教育理念,促使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音乐能够跨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成为一支流动的音符,从而激荡人们的心灵。因此,为了逐渐被更多人接受、认可传统音乐,应将多元文化融入到传统音乐教育中,促使传统音乐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固定的范围中,从而实现提升学生日后音乐欣赏、学习和创作能力的目标。同时,在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中,应兼顾对非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强传统音乐教育发展能力,坚持以传统音乐文化为基础,在吸收各个非本民族文化优秀音乐经验的基础上,重视本民族传统音乐发展的内涵,才能不断提升高校传统音乐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高校传统音乐应将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于音乐所代表的文化之间相互结合,不断优化课程设置,结合各个世界上各个音乐体系的不同之处和相似指出,通过融合各具特色音乐文化精华和特点,促使传统音乐教育保持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性和整体性。如将世界各地的经典音乐曲目、不同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引入到传统音乐教学活动中,将民族传统音乐和主流音乐等不一样的音乐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在接触不同音乐形式、技巧、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传统音乐艺术发展和创新,加深他们对传统音乐艺术性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千差万别音乐文化的认识,提升他们对音乐文化的欣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引入多元文化内容,创新传统音乐课程模式

将多元文化融入到传统音乐教学中,效果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补充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类别于不同语言的音乐作品,推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建设,让学生品味多元文化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5 个少数民族各具不同的音乐文化。在传统音乐课程当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我国多个民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了解不同民族的独特音乐文化,如悠扬的蒙古族长调、粗犷豪迈的陕北民歌、温柔婉转的苏州评弹等。并且在选择和增加西方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结合西方音乐发展史进行教学。如从贝多芬到肖邦,从宗教音乐到古典宫廷音乐、摇滚音乐、复古乡村音乐、电子音乐等。并且教师在选择和补充音乐作品时,必须要在多元音乐文化欣赏和作品分析中,坚持雅俗共赏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中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积极对中西方音乐进行对比研究,感知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在高校传统音乐教学中融入多元文化,需要积极创新传统音乐课程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欣赏层次,在增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综合理解的基础上,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在推进音乐教育方面,西方很多国家常常选用能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多元文化的魅力,提升他们对多元文化和传统音乐的欣赏水平。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活跃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够将音乐欣赏、评论、历史、美学等诸多要素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升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在传统音乐课程教学中,高校同样可以借鉴这种模式,不断增强独特而多样化的音乐审美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心境于思维,提升了他们的音乐体验能力。同时,为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迸发出强烈的热情,教师应注意给学生提供沟通和分享各自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令他们对音乐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从而实现传统音乐教育的目的。

(三)增强教师多元文化素质,树立多元化教学思路

传统音乐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在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中应用多元文化,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和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讲授传统音乐时很地道的、很娴熟的范唱、介绍教材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等,才能很到位地演奏传统乐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确保多元文化在传统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一直存在着艺术性和排他性的特征,教师和学生对其他民族和地区的音乐文化漠不关心,严重地制约了多元文化的融入。但目前,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在多元文化融入教育改革的新时期中,高校传统音乐教育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故步自封的模式,突破自我思想的束缚,深刻认知传统音乐教育状况,不断提升自身多元文化的综合素质,梳理音乐教学多元思维,才能促进我国传统音乐教育改革,引导高校学生走向多元化音乐学习轨道。另外,为了提升高校传统音乐教学效率,高校教师应梳理多元化教学思路,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不能局限于我国传统音乐、西方音乐体系,还能学习借鉴全世界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精髓,探索研究每一种音乐体系的发展路径,如流行音乐、小众音乐以及主流音乐、非主流音乐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对世界音乐文化多样性和唯一性的理解和认知,增强学生更丰富、更敏锐的审美素养,加深他们对不同文化特点的理解,全面提升高校传统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益。

(四)拓展本土化外延,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将多元文化融入到教学过程成了关键的发展方向,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大格局。但同时,教学实践如何于本土音乐结合在一起成了关键问题,在具体的音乐教育中如何不被多元文化淹没,如何具备自身民族音乐文化属性成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也就是说,在多元文化融入过程中,高校传统音乐教学必须找准本土文化于多元文化的契合点,找到自身音乐的定位,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学习借鉴多元文化的精髓,才是本土文化外延的真正价值。如客家民间艺术的瑰宝——客家山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是客家人世代传承下来的。很多音乐制作人利用现代的表现形式,再保留原有客家山歌的原本风味基础上,对客家山歌进行了再创造,伸手观众的喜欢和追捧,让客家山歌被更多人所接触。而将这些客家山歌融入到传统音乐教育中,可以让学生对客家山歌产生共鸣,呈现出本土文化多元化的勃勃生机。另外,为了拓展传统音乐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基础乐理课程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化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文化性原则,将技能课程、实践课程引入其中,通过建构完善的课程体系,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精华于特色融入到现有课程中。如为了引导学生以平等的心态接触更多音乐内容和形式,应引入于自身要求相符的多元文化教学内容,将传统音乐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文化为基础,不断完善和创新学生的自身音乐文化,确保学生深刻领悟音乐文化的内容。并且为了教师应积极分析和改进教学环境、方式,坚持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使教学成效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