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2021-11-27 10:25黎明
教育界·上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黎明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化的本质与内涵。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并结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情況提出了相关的渗透策略,希望能助力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与中华传统文化关系非常密切,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媒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存在的意义,并形成主动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进而扩大传统文化的覆盖范围与影响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

(一)缺乏传统文化传播意识

通过对当前初中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发现,很多学生缺乏文化传播意识,学习过程表面化、形式化,仅仅是学习课本上描述的内容,并没有深入挖掘语文知识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是教师缺乏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最终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二)爱国教育意识有待提升

爱国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初中生的爱国教育不仅是教师的责任,还是国家的重任[1]。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课文中作家、诗人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爱国情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学,没有体现传统文化中爱国主题的教育价值,影响了学生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的形成。

(三)传统文化学习意识不强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是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并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古诗词教学为例,这一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形式与类型的有效途径。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传授基础语言知识与方法,并没有渗透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类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若想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与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明确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重要性,并体现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元化方法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传统文化学习意识[2]。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意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化素养,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文化知识学习效率。

以《背影》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火车站离别时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述,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具体而言,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材中的“父子情”,让学生思考中国的父子情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父子情”的出现。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与父亲之间的交流方式,并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亲子关系的影响,从而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知。通过自主讨论,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感受文章中心思想,促进语文思维与文化意识发展。

(二)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兴趣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对学生人文情感培养有推动作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分析,选择与课本有关的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掌握更多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强,同时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尊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了解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利用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中提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谈骨气》为例,这篇文章是议论文,围绕“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句话展开。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历史故事进行探究,说一说中国人的骨气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如何体现的。其中一名学生这样说道:“我认为中国人的骨气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抵抗侵略者,中国革命战士浴血奋战,终于抵抗住侵略者入侵的脚步,赢得了自由。”另一名学生这样说道:“我认为中国人的骨气,就是顽强、坚毅、勇往直前,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自己的尊严,保护着国民的权益。”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教师以“中国人的骨气”引出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在实际讨论中形成爱国意识与民族自豪感。

(三)加强教材分析工作,培养学生思想品质

语文教学活动中,教材分析工作是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前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材分析工作,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变化。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文章信息的分析,教师可以了解文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促进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孔乙己》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思想,并将文化知识内化,从而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孔乙己》是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文章。当时,虽然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但教育仍停留在科举模式,很多知识分子还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鲁迅先生将底层知识分子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发展状态,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当前的政治特点,并积极改善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在学生对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中经历了哪些过程,是否所有的文化都是可以传承、发扬的,然后引导学生就孔乙己事件及传统文化思想对当时人们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传承观,提高文化素养。

(四)多元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学习意识形成

语文教学活动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提升语文教学效率。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教材内容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掌握语文知识学习技能。以情境教学法为例,该方法可以将教材中的信息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图片、视频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语文知识。很多初中生认为语文学科比较抽象,无法理解教材描述的知识或者不能发现教材深层次的价值和情感。而情境教学的应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够辅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使其感受文化在自身成长、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养成主动学习的情感态度。

以《出师表》为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刘禅、刘备等人物,将文言文中描述的内容以情境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受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的智慧。在情境表演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君臣、师生之间的情感,体会到作者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五)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提高文化渗透教学质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语文素养与知识运用能力培养提供技术手段支持。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结合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获取不同的教学资源,展示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文化知识学习中[3]。

以《社戏》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社戏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社戏,然后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激发学生文化意识。在讲解完课本知识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體为学生播放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划龙舟、京剧等,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传统文化,并说明各个文化活动存在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并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多媒体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文化传承意识与主动学习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王子晨,王光龙.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设计:以《〈论语〉十二章》为例[J].学语文,2020(03):40-43.

陈记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以《诗经》两首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0(13):99-100.

黄莉雯.相机而教、遇物而诲:语文教学中渗透节日文化的有效形式[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37-38.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