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

2021-11-27 13:54严晨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数学知识知识点

严晨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教育体系,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内容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在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深入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措施,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而且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能突破传统课堂对学生的束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助教学工具,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逐渐成为广大教师青睐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带给学生新鲜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逐渐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并且对数学课程有更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一、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导入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还要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趣推到最高点,让学生对数学课程中的知识产生渴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情境,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讲解“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点时,如果教师仅对学生讲授教材中的文字理论、概念、性质等知识点,那么会让学生认为这些知识点非常枯燥,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而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呈现形象化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将生活中与知识点相关的实例展示给学生,并且将实例与知识结合,为学生详细地讲述与四边形相关的知识点。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学校中花坛的图片,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学校平面图,或者是家庭中的一些桌椅。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更近,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奇妙之处,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主动对数学中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

二、借助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每一节数学课程中都具有重点、难点。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概念知识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借助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同时,也会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促使数学课堂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仅如此,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还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课程并没有什么压力,进而更加喜欢数学,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长方形面积的概念以及性质,并且学会面积计算方式。为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中的动画功能,将长方形直观地展示到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并且,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通过文字和形象的图形结合,为学生详细讲述知识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的概念、性质以及计算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三、借助信息技术,引导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提示学科规律,能够让学生将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学科规律的明确,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脑海中产生清晰的数學思路,正确理解数学中的规律,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讲解“分数”相关的知识点时,其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内容很多,如分数、通分、分数加减运算等。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为学生列出几个分数加法的运算题目,然后让学生自主对题目进行运算;运算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先通分、再加分子,让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结果与教师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还能让学生掌握数学中的规律,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从而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

总而言之,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内容进行整合,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课堂中形成一种合作交流的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除此之外,还能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数学知识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于G20 的知识点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