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水肿神经内科急救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1-11-27 12:22张晓
智慧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脑水肿神经内科效果

张晓

摘要:目的:探讨脑水肿患者神经内科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脑水肿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实验患者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措施,分析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内科急诊治疗措施,分析神经内科急诊治疗后患者的转归。结果:分析组总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9%。两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χ2=5.233,P<0.01);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析组为7.32%,对照组为14.63%(χ2=6.890,P<0.01)。结论:在治疗脑水肿病患者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内科急救措施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脑水肿;神经内科;急救治疗;效果

脑水肿主要是指患者脑内水分不同程度的增加,导致患者脑容量逐渐增大,可导致颅内高压,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脑组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脑水肿是由全身疾病和颅内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病理过程。患者通常伴有颅内压升高,这与患者的原发疾病一起作用,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及时治疗和控制患者病情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脑水肿患者的病历,探讨了脑水肿患者神经内科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脑水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实验患者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两组均41例,分析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52~77(67.8±3.1)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51~77(66.4±3.4)岁。本实验开展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实验患者病历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针对患者病因进行对症治疗,有患者出现颅内骨折,修复患者骨折面;有患者出现脑挫裂伤、坏死、液化脑组织,清除颅内血肿;有患者出现脑肿瘤,要行肿瘤切除术;同时要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治疗,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100ml、速尿40mg,并进行补钾、胶体溶液治疗。分析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神经内科急救治疗,白蛋白40~100ml/次,一天2次,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40mg/次,一天4次,静脉注射;20%甘露醇,125~250ml/次,一天3次,渗透治疗。

1.3观察指标

(1)两组治疗前后NIHSSS、ADL评分及血肿范围比较,通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及生活活动能力,以CT检查方式检测治疗前后的血肿范围。(2)治疗后,经CT检查显示患者脑水肿大小无任何改变,甚至有加剧迹象为无效;经CT检查显示患者脑水肿症状不显,呕吐、嗜睡等病症体现有显著好转为有效;指治疗结束后,CT检查结果表明脑水肿症状、呕吐嗜睡等病症体现消失为显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8.29%,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233,P<0.01)。

分析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4.63%,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6.890,P<0.01)。

3讨论

脑水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状态。脑损伤、脑肿瘤和肝肺疾病可导致脑水肿。脑水肿后,患者会出现脑容量增大、脑循环障碍和颅内压升高。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脑水肿患者一般可通过脑CT进行诊断。脑水肿患者通常很少表现出特定的症状,但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临床上,一般认为渗透疗法、钙拮抗剂、利尿剂和激素等紧急治疗可显著缓解脑水肿症状。渗透疗法是用甘露醇和高渗盐水建立一定的高渗压,将颅内积水排入血管。甘露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在治疗脑水肿时,往往会出现脑血流灌注减少和颅内压高反弹,限制了治疗效果。近年来,高渗盐水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对脑水肿有很高的疗效。高渗盐水可减少甘露醇的不良反应,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此外,高渗盐水可以改善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调节血管,改善脑水肿,促进脑损伤的恢复。钙离子能促进脑血管血流量增加,改善脑缺氧和脑缺血环境,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脑血管痉挛,减少水和大分子物质进入患者脑实质。对脑水肿的辅助治疗有显著效果。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钙拮抗剂主要是尼莫地平,它可以选择性作用于钙通道,减少细胞外钙离子的进入,减少钙离子超载,改善血管痉挛症状,进而降低颅内压,从而改善脑水肿症状。利尿剂主要作用于患者肾脏,促进脑积水排出,减轻患者水肿反应。本研究结果也证明,分析组患者采用内科急救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方式(χ2=5.233,P<0.01),且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常规治疗方式低(χ2=6.890,P<0.01)。

结论

综上所述,在治疗患者脑水肿疾病时,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采用神经内科急救治疗措施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在促进患者疾病转归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田方泽,宋文婷,姚明江,等.神经血管单元在缺血性脑水肿中作用机制和中药对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0,36(6):759-762.

[2]徐天阳,徐挺立.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脑水肿的影响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3):267-269.

[3]赵俊伟,王芳芳,汪宏伟.神经节苷酯钠治疗急性脑水肿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1):1956-1959.

[4]王静芬.观察甘露醇联合血浆治疗脑梗死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8,24(3):47-49.

[5]董小清.甘露醇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并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6):41-43.

[6]洪明.微創血肿清除后脑出血行早期高压氧舱治疗对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3(24):80-81,143.

[7]田方泽,宋文婷,姚明江,等.神经血管单元在缺血性脑水肿中作用机制和中药对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0,36(6):759-762.

[8]杨长路,连丽霞,罗玉福.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9,40(3):642-643.

[9]杨长路,连丽霞,罗玉福.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9,40(03):642-643.

[10]姚奔驰.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脑出血后急性脑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1,16(03):109-111+119.

猜你喜欢
脑水肿神经内科效果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急诊洗胃后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研究
蛛网膜腔出血后脑组织氧自由基代谢的实验研究
灵动耳环
高压氧治疗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血浆脑钠肽、脑脊液乳酸浓度的影响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