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提升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质量实践研究

2021-11-27 12:22彭思颖
智慧医学 2021年6期

彭思颖

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提升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质量实践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老年高血压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慢病管理,研究组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慢病管理模式。通过比较两组严格遵医嘱治疗率、规范复诊率、非计划再入院率及生活质量、焦虑情绪变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严格遵医嘱治疗率、规范复诊率、正确使用药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非计划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管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焦虑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管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慢病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病管理;以家庭为中心;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

引言

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是目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近年来,居家养老服务迎来了突破性的发展机遇。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机体器官生理功能逐渐退化,高血压发病风险大大增加,在我国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高血压病人数大幅上涨。目前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作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顺应居家养老的大潮,以家庭为中心结合有效的慢病管理干预措施对于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15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6例,平均年龄(71.7±16.0)岁,平均病程(6.3±1.2)年,平均年龄(71.9±15.8)岁,平均病程(6.4±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诊断标准,三次非同日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②确诊原发性高血压。③均在本社区内长期居住,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病变或精神疾病;②继发性高血压;③依从性较差。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慢病管理。观察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慢病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药物治疗,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用法用量、服用方式、服用时间等;指导患者家属家庭自测血压技巧,加强对患者血压的日常监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防治知识、持续治疗重要性、高血压并发症等;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指导控盐控油技巧;指导患者开展规律有效的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等。对患者发放一份药膳指导菜单,辨证患者体质,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主要指导方式为门诊指导。患者入组时建立健康档案,每间隔2周对其进行1次随访,了解患者服药和生活方式调整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干预方案进行调整,随访时记录血压指标。定期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中醫治疗理念认知程度以及慢病管理模式的相关需求。

1.3观察指标

(1)慢病管理指标比较;(2)生活质量、焦虑情绪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慢病管理指标比较

干预结束后,对严格遵医嘱治疗率、规范复诊率、非计划再入院率、正确使用药物率等慢病管理指标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非计划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2.2生活质量、焦虑情绪变化情况

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照护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焦虑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照护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2)。

3讨论

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以患者动脉血压超出正常值,并且通常会伴随发生心脑血管、肾脏等器官功能异常的一种周身性慢性疾病。同时,高血压病程较长,致残致死率高,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加强社区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高血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病”,人们不良的饮食、运动、睡眠等习惯以及不良情绪管理,均与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不仅要关注药物治疗效果,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生活方式的有效管理,从而对治疗起到正向影响作用。以家庭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下,患者及家属能够共同学习慢病自我管理及生活方式干预技巧;社区医生的干预,及家属的监督提醒下,能够有效优化患者各项指标,提升管理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慢病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发挥着积极影响,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社区慢病治疗与管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蒲豪杰,王路平.养老机构老人自理能力现状与医疗照护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1):183-184.

[2]李启强,杨鹏,钟赤妹.慢病创新照护模式对社区家庭签约高龄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3):162-163.

[3]谭桂蓉,崔妙玲,杨连招,成翼娟,胡秀英,王芳,冯宝芝,张小芳,吴媛,姚冬芳.广西慢病老年人健康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9,34(02):69-72.

[4]宋平.失能老年人社区化长期照护整合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