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用药组方规律

2021-11-27 22:08焦海蕾关银瑞徐冰
智慧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组方血管性痴呆关联规则

焦海蕾 关银瑞 徐冰

摘要:目的:探析近4年来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以血管性痴呆为主题词,整理、收集2017 年 01 月 01 日 -2021年07月 01 日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期刊与文献,在SPSS相关软件的基础上,分析挖掘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用药组方规律。结果:通过对符合标准的48首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使用频数≥5 次的高频中药共40种,主要以补虚药为主,药性中温性药物使用最多,药味以甘、辛、苦为主,主要归肝、肾两经;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对有6对,核心药物组合为 6 种;通过对使用频数≥10 次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归为6类。结论: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治疗 VaD 的方剂中用药主要以开窍、补肾、活血、化痰为主,组方以补益开窍为主,临床辩证佐以活血化瘀、健脾化痰等药物。温阳法治疗VaD具有新的临床价值,为治疗VaD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中药;组方;关联规则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主要表现为智能障碍,包括认知能力、记忆力、语言、思维等能力的减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血管性痴呆的患病人数稳步增加,有研究[1]表明,血管性痴呆(VaD)现已位居痴呆病型中的第二位。因此,如何防治VaD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西医治疗目前主要着重于控制Va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面,对症治疗方面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但经过大量研究表明药物治疗效果并无明显特异性,且价格贵、副作用大,治疗预期并不乐观[2,3]。中医方面,现有大量研究表明,无论是单味中药还是经典方剂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学习及记忆能力的改善有明显的作用,且效果显著优于西医药物[2]。但中医药治疗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整合效应,种类、数据繁多,运用现有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挖掘出现代治疗VaD的用药组方规律,发现其潜在的共性及创新性,反馈于临床,为中医药治疗VaD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提供借鉴及研究依据,是现代中医学子的责任与义务。基于此,本文收集近3 年来治疗 VaD 的期刊与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出治疗 VaD 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 VaD 的新药研发与临床治疗提供研究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处方来源

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剂。

1.2处方筛选

①进入 CNKI 检索页面,选择“高级搜索”项,内容检索条件:检索词为“血管性痴呆”,检索项为 “主题”,匹配为“模糊”;检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 为 2017 年 01 月 01 日 -2021年07月 01 日,其余为默认。检索到与“血管性痴呆”相关文献记录1675条。②纳入标准:选择临床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以及专家学术思想研究等含有治疗血管性痴呆方剂的文献。③排除标准:实验研究、文献综述、联合用药;少数民族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无具体药物组成或单味中药、中药干预以中成药(注射液、胶囊、片剂)为主的文献;以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等为主的文献;文献资料相同或一稿多投者选其一,仅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药方剂颗粒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最终从1675篇文章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48首。

1.3数据处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4]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5]。将道地药材、含加工或炮制中药的附加名改为原名,如“生大黄、酒大黄”改为“大黄”;“怀牛膝”改为“牛膝”;“生白术、炒白术”改为“白术”等。另中药炮制前后,其性味、功效等会发生变化,故将其仍归为不同药物,如“半夏、何首乌”等。

1.4 统计分析

将文献中符合标准的中药方剂中所有中药录入Excel 2007,以此建立中药方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数据库,并对全部纳入的中药进行分类排序,使用 Apriori 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Modeler 14.1软件、SPSS Statistic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及采用组间联接的方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2. 结果

经收集共得到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药方剂48首,共涉及中药122味,中药总使用频数558次,具体分析如下:

2.1 单味中药使用情况

在 48 首中药方剂中,使用频数≥5 次的单味中药共有40种,累计出现411次,见表 1。所有中药方剂中使用频数最高的药物为石菖蒲,其次是川芎、远志、黄芪、丹参等。因此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中上述药物为常用药物。

2.2高频药物使用情况

2.2.1 高频药物功效分类情况

对使用频数≥5的40种药物进行中药功效分类,并统计使用频数,得出共包含 12种功效分类,见图 1。功效分类中使用频数最高的为补虚药,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使用频数最多的补虚药包括有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补阴药四种,其中补阳药使用频数最多,见图2。

2.2.2  高频药物性味分布情况

对 40味使用频数≥5 次的药物的性、味进行统计,同一味药物的不同性味则分别统计入内,结果显示,药性中温性药物使用最多,占总频数59.37%,其次为 平、寒性药物,占总频数35.02%,凉、热性药物应用最少,共占总频数5.6%;药味中甘、辛、苦等 3 味占 89.02%,其次是酸、涩、咸味占10.99%。药性比重分布见图 3,药味比重分布见图4。

2.2.3 高频药物归经分布情况

对 40味使用频數≥5 次的药物归经进行统计,若同一中药具有不同归经,则分别统计,结果显示:共包含 10 种不同归经,累积频数 1009次。归经中肝、肾占比最多,心、脾、肺次之,归经频数分布见图5。

2.3 高頻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使用 SPSS Modeler 14.1 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建立“数据源→类型→网络”关联规则数据流。

2.3.1  药对研究

按照关联规则算法,将最低条件支持度百分比设置为20%,置信度百分比设置为80%,最大前项数为1,提升≥1,得到6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常用药对,分别为益智仁、石菖蒲;陈皮、石菖蒲;茯苓、石菖蒲;桃仁、川芎;地龙、石菖蒲;黄芪、石菖蒲。详见表2。

2.3.2  药物组合研究

按照关联规则算法,设置支持度为 20%,置信度为 80%,最大前项数为3,提升≥1 等条件挖掘出常用中药方剂中的潜在药物组合,共计得到核心药物组合 6 种,见表3,高频药物(使用频数≥5 次)关联“网络化展示”见图 6。置信度能反映出规则预测的准确程度,提升值越大,规则的相关性越强,上述药物组合的提升度都大于 1,说明这些药物组合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

注:线条的粗细程度表示不同药物之间关联度的强弱

2.3.3 聚类分析

对高频药物(使用频数≥10 次),使用 SPSS Statistics 19.0 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组间联接的聚类分析方法,共得到6类。类 1:熟地黄、当归、杜仲;类2:茯苓、枸杞子、远志;类3:山茱萸、地龙;类4:石菖蒲、益智仁、陈皮;类5:丹参、黄芪;类6:川芎、桃仁、天麻。详见图7。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归属于中医“呆病”、“痴证”等范畴,中医认为其病位在脑,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对单味中药的使用情况分析表明,使用频数最高的药物为石菖蒲,石菖蒲属开窍药,可开窍化痰、醒神益智,直接作用于脑,符合中医认为其病位在脑的理论基础;其主要成分榄香素、β-细辛醚、α-细辛醚均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6],另卢成淑、冯宁等[7]发现,大量的研究证实:石菖蒲的提取物及主要化学成分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影响中枢胆碱能神经功能、保护中枢神经元、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等作用,这些作用机制通过不同的表达起到保护脑组织,改善脑缺血缺氧的作用,无论在临床研究还是实验研究中,均能明显改善患者及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也进一步证实了开窍药具有治疗痴呆的基本作用,为临床治疗VaD使用药物提供了数据支持。

功效分类中使用频数最高的为补虚药,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等,归经中肝、肾占比最多,加之上文分析得出开窍药的主要作用,由此可大致推测出临床治疗VaD主要针对其肾虚血瘀痰阻病机,该病机与刘向哲教授[8]、刘敬霞教授[9]及师会[10]等认为肾虚血瘀、脾虚痰阻的病理机制相一致。对药物性味统计结果得出,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温性药补火助阳、温经通络;甘味药多补益,补肾益精;辛味药活血行气;苦味药燥湿化痰消滞。进一步表明在药物使用方面,与 VaD 肾虚痰阻血瘀的病因病机相对应。由此可见,大多医家均主张本虚标实的病理机制以及侧重于肾虚为本、血瘀痰阻为标的发病机制。通过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出近4年来补虚药中补阳药使用频次最高,与后世扶阳学派的兴起则有关,罗莎[11]、张瑞杰[12]、王启芝[13]、唐农[14]等认为VaD起于五脏阳虚,临床中运用温阳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临床治疗VaD带来了新的思路,药性中温性药物使用最多,药味中甘、辛味药物应用广泛,也进一步为温阳法治疗VaD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得到的治疗 VaD 常用药对分别为益智仁、石菖蒲;陈皮、石菖蒲;茯苓、石菖蒲;桃仁、川芎;地龙、石菖蒲;黄芪、石菖蒲,体现了 VaD 补肾活血、化痰开窍等常用治法。通过6对核心药物组合的配伍分析得出,药物组合主要发挥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祛痰开窍等作用,均与 VaD 肾虚、血瘀、痰阻为主的证候分型基本相符,也体现了中医治疗时注重本虚标实的疾病特点。

系统聚类分析发现,采用组间联接的聚类分析法共得到 6 类。类 1:熟地黄、当归、杜仲;类2:茯苓、枸杞子、远志;类3:山茱萸、地龙;类4:石菖蒲、益智仁、陈皮;类5:丹参、黄芪;类6:川芎、桃仁、天麻。通过对6类药物及配伍进行分析得出:类1侧重补肾活血,类2提示补益的同时,应重视健脾化痰开窍,类3提示在补益的同时,要注重调气平肝,类4侧重开窍益智、补肾健脾,类5提示补益同时兼活血,类6提示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兼平肝息风通络。其中类1、2、4、5的聚类结果均佐证了肾虚、痰阻、血瘀是VaD 发病及临床证候中最常见的 3 种证型,类3、类6聚类结果则表明肝郁夹风化痰是导致VaD的又一可能因素,也进一步证实VaD病位在脑,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相关。

综上所述,近4年来中医各家在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中,普遍认同本虚标实的病理机制,以肾虚为本,血瘀、痰阻为标,治疗上主要以“开窍、补肾、活血、化痰”为原则。此外,五脏阳虚为本的理论及温阳法治疗VaD治则的提出,为临床治疗VaD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前景,望广大学者能够得到启发,进一步研究证实其可行性,为治疗VaD提供新的参考及借鉴。

参考文献:

[1]Wortmann M. Dementia. a global health priority-highlights from an ADI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port[J]. Alzheimers Res Ther,2012,4(5):40.

[2]王凌雪,李双阳,梁岚,等.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3):91.

[3]陈乐,周华东.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9,21(5):437-439.

[4]中国药典[S].2015年版.一部.3-1749

[5]钟赣生.中药学(供中医药类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482

[6]唐洪梅.石菖蒲治疗脑病的物质基础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1-2

[7]卢成淑,冯宁,南国,等.石菖蒲及其活性成分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6,47(7):1237-1239

[8]王晓丽,刘向哲,尚官红.刘向哲教授运用健脾补肾活血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49-51

[9]王楓.刘敬霞教授辨治血管性痴呆经验[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2):14-16

[10]周赛赛,师会.师会从肾虚痰浊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4):18-19

[11]罗莎,宫洪涛,王文静,等.血管性痴呆从阳虚论之[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62-63.

[12]张瑞杰.温阳化痰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7,33(5):20-21.

[13]王启芝,胡跃强,李媛媛,等.温肺降浊汤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扶阳自愈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8):104-106.

[14]唐农,古联,严雁.五脏温阳化瘀汤治疗动脉硬化性血管性痴呆87例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6):1421-1422.

作者简介:焦海蕾,1994年3月出生,女,汉族,籍贯:(河南省灵宝市),学历:在读研究生,职称:无,研究方向:中医脑病学;

徐冰,1975年4月出生,女,汉族,籍贯(陕西省乾县),学历:硕士生导师,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脑病学方向。

此文由2020年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项目名称:醒脑益髓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的影响,项目负责人:徐冰,项目编号:20JS036

猜你喜欢
组方血管性痴呆关联规则
自组方与穴位贴敷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中药组方治疗肥胖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七十味珍珠丸与二十五味珍珠丸的现代研究进展对比和分析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及安全性
关联规则挖掘Apriori算法的一种改进
基于关联规则的计算机入侵检测方法
《中国卒中后认知障碍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分析
养肺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组方用药规律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