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秦皇岛市商业街区特色营造策略研究

2021-11-27 09:15张超杰孔德静王鹤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4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

张超杰 孔德静 王鹤

摘要: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得城市商业街区发展滞后,缺乏特色属性,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逐步走向衰败,城市商业街区亟需更新发展。本文以秦皇岛商业街区为例,对其现状问题进行剖析,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提出秦皇岛商业街区特色营造策略,旨在为秦皇岛市商业街区更新改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域旅游;商业街区;营造策略

引言

城市经济迅猛发展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被打破,城市商业街区滞后于城市的发展,致使城市商业街区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商业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承载着多样性的城市生活,恢复城市商业街区的活力,以适应城市化的发展,满足城市发展对商业街区提出的时代需求,在全域旅游政策背景的契机下,探索滞后于城市发展的商业街区特色营造策略,以恢复城市商业街区的活力。

1概念解读

1.1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一种区域旅游发展理念,打破过去以景点伊始为终的旅行模式,以景点带动全行政区域的旅游服务,把行政区甚至城市作为旅游服务的大景点,从游客的体验需求着手,宏观协调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全景化,促进产业建设和经济发展。

1.2商业街区

“街区”最早出现在欧美城市,与我国的“街坊”意思相近,指由街道或者自然边界划定围合形成的区域。本文提到的商业街区是指有明确边界划定占据一定空间尺度的城市商业集中区域,包含餐饮、零售、服务等多种业态,区域内部以步行交通为主并且具有场所感和认知感的城市商业空间 。

2秦皇岛市商业街区现状问题探索

1984年,秦皇岛被国务院确定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为城市商业发展奠定了基调,城市商业经济发展较快。当前城市商业街区的发展滞后,城市商业资源分布不合理,商业资源闲置与短缺并存,商业街区缺乏特色,业态结构不和谐,不能满足城市消费行为的需要。商业街区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功能配置不合理,新型业态比重相较传统业态所占比重太低,多集中在美食、休闲娱乐、商业等,业态分布较为单一,没有差异性,雷同化严重,商业业态结构欠佳;

(二)空间特色不足,形式单一,缺少对空间的营造和设计,空间流线处理平淡,缺乏过渡,均质化严重,不同空间的识别度低,细节设计不足,缺少人性化考虑;

(三)区域规划缺失,整體风貌不统一,没有形成完整的建筑群体形象,商业街区内各个体风格迥异,相互之间较为封闭,缺乏过渡空间,建筑立面整体效果不佳,街道地面铺装单调,缺乏趣味性;

(四)景观环境质量不高,区域内景观节点联系弱,建筑小品等构筑物独立于周边环境,景观不成体系;

3秦皇岛市商业街区特色营造策略

商业街区是城市的一部分,是城市为人们创造的消费空间,想要改变商业街区的现状,提升服务品质,就要从宏观的城市和微观的人群入手,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才能切实改变现状。在全域旅游的推行下,商业街区的服务人群不再局限于本地居民,在特色营造方面要开阔视野,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商业街区未来的发展,从人的消费需求、体验需求、审美需求、游憩需求以及城市的综合需求来为商业街区做出改变。

3.1合理规划商业业态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对商业街区的业态规划要突破区域限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商业街区的消费人群,从多维角度对比分析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确定受众人群的数量、需求、偏好、购买力以及出行目的进行分析,确定商业街区主题。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构建多样化的商业街区服务功能,在传统购物、餐饮、娱乐三大主要功能之外应该开拓以文化为主题的新型业态,以突出城市发展、地方特色、历史文脉为主,强调旅游文化体验,促进秦皇岛商业街区保持活力,适应城市发展。

3.2提升空间品质

商业街区不仅是满足城市消费需求的商业空间,更是作为城市空间序列而存在,以消费者的空间感受为切入点,从街区空间与人的联系入手,把空间形态、空间组成、空间序列为主要考虑点,丰富空间特色,提升空间品质,挖掘区域文化属性。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增强商业街区对人群的吸引力,打破消费行为的单一导向,让空间的积极作用引导人群停留,提升商业街区的影响力,促进隐形价值开发。

3.3协调整体风貌

商业街区是众多商业建筑集合形成的区域,区域的整体性尤为重要。要协调建筑外部空间界面,在建筑风格上要对商业街区建筑的形态、尺度、色彩以及商业街区的天际线作出合理的协调统一;对于外部空间界面,要从商业街沿街立面、街道铺装、第五立面设计进行特色营造,把握好空间尺度,做到开敞空间与闭合空间相协调,打破单一的街道外部界面,丰富街区形态,营造有序、多变、具有韵律感的街区风貌,为街区带来生机。

3.4景观环境营造

城市的发展,让人们远离自然,人们向往自然,亲近自然,渴望自然,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商业街区应该构建区域景观体系,通过绿植景观、水景观、特色小品等进行区域生态化设计,增添商业街区的亲和感、生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营造舒适、惬意、宜人的自然空间,拉近人们与自然的距离,满足内心深处对自然环境的渴望。

4秦皇岛市海浪花商业街区特色营造

4.1海浪花商业街区现状

海浪花商业街区位于秦皇岛太阳城,是海港区最大规模的商业设施群,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有良好的商业资源,具有很强的商业潜力。商业街区分为市场区和商贸区,缺乏以地域特色文化为主的新型业态,旅游体验感缺失;内部街道以棋盘式路网为主要结构,以人行路为主,街道铺装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流动商贩阻碍街区通行能力,公共空间被严重侵占;街区内整体空间尺度较小,出现“一线天”的压抑之感,降低游客的购买欲望,街区活力不足;街道设计过于单一,缺乏特色,沿街立面无序,空间单调冗长,缺少空间装饰与分割,空间感受不佳;街区内景观绿化严重缺失,没有集中性绿化景观节点和具有特色趣味性的供人们休息的座椅等公共设施,购物环境不佳,休闲惬意感缺乏。街区急需以人的切实感受为出发点进行特色营造,使其在沉浸之后焕发新的活力。

4.2特色营造设计

根据前文对秦皇岛商业街区特色营造策略的研究,针对海浪花商业街区现状存在的问题做出特色营造设计。

(一)整合现有商业街区购物、餐饮、娱乐主要功能,引入港城文化、山海文化、长城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独居地方特色的历史符号,打造以文化体验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服务功能。

(二)梳理区域街道流线,通过增加带有秦皇岛地方文化符号的雕塑、艺术装置、座椅等景观小品的轻改造方式来打破现有的冗长空间,增加街区空间的积极性和吸引力。

(三)改变现有单一的铺装形式,加入港城文化符号,以地面铺装的形式构建区域活动流线,诱导人们的自发性社会活动,通过增加壁画、指示牌、建筑门窗等小品以及绿植景观打破现有沿街立面的单调冗长,在具有压抑感的狭长街道建设景观穹顶,改变街巷尺度,增加街巷趣味活力。

(四)以现有绿化景观为基础,在街道入口空间、交叉空间以及街巷空间增加绿植景观、水景观、景观小品等进行区域生态化设计,构建商业街区区域景观体系。

5结语

通过商业街区的基础研究以及对秦皇岛商业街区现状和更新改造策略的分析,确定了特色营造的方向,从区域业态、空间品质、区域风貌、景观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特色营造策略,并通过海浪花商业街区进行实例论证,以期通过本文研究对秦皇岛实际更新改造项目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宋晨. 城市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改造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20.

[2]李榕.振兴商业贸易 促进秦皇岛经济发展[J].经济论坛,1997(12):44-45.

作者简介:张超杰(1994.9~),男,河北省张家口市,助教。

项目来源:秦皇岛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立项编号:2021LX090,课题名称:全域旅游背景下秦皇岛市商业街区特色营造策略研究

立项编号:2021LX091,课题名称:从基础需求至精致生活:社区规划建设中商业空间形式及功能流变的民生价值研究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
传统农耕存留区的农旅融合路径构想
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理性思考
全域旅游背景下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高职旅游类课程改革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