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管理及供水安全对策

2021-11-27 09:43陈选锋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4期
关键词:安全对策城镇

陈选锋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所以水也被称之为生命之源。城镇供水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由于部分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和供水设施建设,还是在供水管理水平方面都存在极大问题,这不仅会带来一定的饮用水安全隐患,而且不利于城镇供水的健康发展和安全保障。基于此,本文分析城镇供水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城镇供水管理及供水安全的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供水管理;安全对策

1城镇供水管理及供水安全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用水的安全管理对生命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是摆在地方政府和城镇供水战线工作人员的重要命题,也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满足民众日常生活需求,我国多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水资源现状和供用水发展状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案,旨在保证群众的饮水安全。基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我国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城市供水系统已经能够为民众提供安全的饮用水,但是由于城镇地区较为偏远,而且经济发展与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所以很难建设完善的供水系统,加之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这就使得城镇供水安全存在极大的问题。因此,加强城镇供水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应对策略的研究,无论对于解决城镇供水安全问题,还是提升城镇生活水平与质量,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与重要的意义。

2城镇供水管理及供水安全对策

2.1明确责任

(1)明确主体责任。落实县级政府统筹、乡镇负责、乡村主管的责任机制,由县级政府统筹协调建设资金、技术指导和职能部门等,乡镇政府统筹负责所辖范围内饮水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制度保障、管理机构、人员和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经费落实工作。

(2)强化行业监管。县级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抓城镇饮水工程规划、项目实施方案前期工作和组织实施,指导、监管城镇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水质检测、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水源划定和保护工作。

(3)加强供水管理。城镇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强运行管理,有效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引进先进技术,降低供水成本,从而维持可持续运营的合理用水价格。饮水工程建设完成后,应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水利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组织研究,建立长期稳定的运行管理资金投入体系以及饮水工程的管理制度、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加强监管制度,指导项目运营管理。

2.2注重供水安全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完善

政府部门作为供水安全管理的主导者,在实践工作中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以及城镇供水安全管理工作现状,注重对安全管理体制的不断优化与完善,才能为城镇供水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实践工作中:一方面要不断强化对城镇地区企业污染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动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审批工作稳步推进,并且不断完善与优化水质监测工作制度与监测标准;另一方面,针对居民的生产生活行为进行制度化管理,在制度中对破坏供水设施、破坏水源地环境的行为制定明确的管理与惩罚制度,严格监控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开展,真正落实饮用水质量管理体制,实现城镇供水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2.3水价系统优化

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是保证饮水工程长期良好运行的经济基础,是弥补项目折旧和运行维护费用的重要保证。水价是推动供水厂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合理的水价和较高的水费回收率将直接影响供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供水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目前的经济社会条件和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尚不能充分支持具有较强公益性的城镇安全饮水工程。

水价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供水单位的合理利益、成本补偿,以及用水户的支付意愿和能力,形成科学的有偿供水制度。水价应遵循政府指导、价格合理、成本补偿、公平分配、合理收益、用水计量的原则,及时进行调整,以考虑市场需求、费用、供水成本以及生产用水和家庭用水的变化。必须根据分类原则定价,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实施不同的水价制度,分为居民用水、非居民用水、特种用水三类水价。

用水量大的地区或用水户应实行阶梯水价,逐步拉开阶梯水价额度。合理设定价格,召集用水代表、管理部门、供水部门、发展改革部门等参加的水价调整会议,核实价格,获得用水户支持,政府部门和供水管理单位应开展相关的舆论宣传和公共关系活动。

供水管理单位采用“按表收费”的方法计算收取水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广使用物联网水表或者IC卡水表,逐步实现“先缴费后使用”。供水管理单位应当合理收取建设维护费和折旧费,告知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逐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接受社会和用水户的监督。

2.4加大政策扶持

为了确保业务的顺利进行,政府应积极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考虑一些供水项目的社会性、公益性属性,经济发展与居民用水负担的均衡,城镇供水电费成本高、运行维护费用高等问题,相关部门应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阶梯水费、减税、运营补贴等,为极端贫困的贫困地区提供足够的财政补贴。为解决设计给水规模远超过实际供水量的问题,建议扩大给水范围,扩大给水管网,降低运行成本,以达到降低水费、增加营业利润的目的。

2.5加强业务培训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维护和运营服务技能的水平,是实现城镇饮水安全工程健康、可持续运营发展的客观要求。鉴于城镇供水管理水平低、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不足的问题,从管理和生产管理操作的标准化、基层服务系统的完善以及对水厂行业的合规性来看,专业管理的做法是创建操作规范和技术手册。在行业发展、技术知识和市场规范等方面,应定期进行培训教育,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有条件的可以实施项目管理认证体系。例如根据现有水厂业务管理经验和大量调查研究,在某些地区组织专家和学者,为城镇的水厂项目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技术指导和水厂管理人员培训。通过业务培训,促进城镇饮水安全工程的标准化管理。

2.6注重水源地的水质监测与保护管理

水源地水质,无论是对于饮用水质量,还是对供水安全管理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城镇地区水源地的水质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包含了农业生产、畜牧养殖等活动的影响,还有部分地区存在工业生产项目,这些因素都会对水源地的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实现城镇供水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必须注重水源地的水质监测与保护工作,一方面,要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杜绝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建设生产企业,避免工业废水污染水源地水质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注重宣传与普及科学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知识,同时适当控制城镇水源保护范围的农业生产活动,避免农药、化肥等对水源水质造成污染;此外,通过科学制定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计划与目标,提升城镇供水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与质量,为城镇群众饮用水的安全性提供重要的保障。

总之,城镇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直接关乎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我们要意识到加强城镇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的紧迫性,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提前规划好城镇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的目标要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饮水工程良性运行机制,综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加强城镇饮水供水安全管理,构建系统的饮水工程建后管理体系,以保证人饮工程安全供水的健康可持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永康.浅析在城市供水管理中如何提高反窃水能力[J].城镇供水,2020(02):70-72.

[2]黄晓芬.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20(05):5-6.

[3]高佳伟,叶海军,罗建娣.水厂运行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284.

[4]江平,面向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公共供水标准体系研究.上海市,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2019-12-26.

猜你喜欢
安全对策城镇
民机运行类手册投入运营风险评估与对策初探
政务网站安全问题及安全防护体系研究
吉林省果蔬冷链物流质量安全对策
智能电网中的云计算机应用及安全思路探究
整车物流安全的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