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2021-11-28 12:43余江舟
关键词:创造精神建党品格

余江舟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安庆2460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党的百年历史正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本文拟从三个维度切入,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深化细化对建党精神的理解,在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创建中国共产党可谓困难重重,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切都将不可能;先驱们创建党的初衷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不计个人得失,甘心付出和奉献,勇于牺牲甚至包括个人生命在内的一切;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我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极大彰显了敢于创造的精神。这三种精神生发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实践,并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得到淬炼升华。新时代,以艰苦奋斗精神涵养中国人民辛勤劳动精神品格、以甘于奉献精神涵养中国人民诚实劳动精神品格、以敢于创造精神涵养中国人民创造性劳动精神品格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举措,也是三种宝贵精神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承。

一、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传承,中国人民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始终传承着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我们的祖先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光辉的精神文明。这种优良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追求,是激励我们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从盘古开天辟地、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古代人们塑造的不惧艰难的神话形象,到为了读书而不惜头悬梁的孙敬、锥刺股的苏秦;从万世先师孔子口中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到中国千千万万刻苦求索的学子无不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是中国人民文化遗传基因中的重要部分,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标签之一。

中国共产党对艰苦奋斗精神作了伟大的淬炼和提升,使得这一精神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广泛赞颂。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在其著作《苦难辉煌》中解读了党之所以百折不挠、始终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我们党历经筚路蓝缕而愈挫愈奋,不断披荆斩棘,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为了建党所经历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他们不畏艰险,极大地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使一个全新的政党在中国那种落后、复杂和危险的环境中诞生。在随后的政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形成了积极的革命主义乐观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困难时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党始终坚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到人在世界变化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尤其是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世界的任何进步都离不开人类的辛勤实践和艰苦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像“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塞罕坝精神、劳模精神等等都鲜明承载着这种艰苦奋斗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主体是广大劳动人民,这就需要着力提升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劳动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新时代的劳动人民首要的是应当具备辛勤劳动的精神品格。这是因为劳动本身是一项需要人克服身心困难的过程,需要面对重复性枯燥、各种困难的阻碍以及条件限制等多种因素干扰。另外,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任务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多。然而,少数青少年受不良文化影响,在思想意识上存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的情况。让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的必然要求,也是以伟大建党精神来涵养新时代中国人民劳动精神的重要举措。可以说,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像“精忠报国”“克己奉公”“鞠躬尽瘁”“慷慨解囊”等故事都深刻彰显着这种价值主张。

真诚对待他人和集体的这种甘于奉献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及其百年历程中得到充分的弘扬和升华,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又一重要精神标签。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党的初衷是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心怀国家和人民,不计个人得失,甘心付出和奉献,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了甘于奉献的价值主张。在其后的政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一切为了人民,无私奉献于人民,这种精神在人民当中得到广泛传颂并赢得了人民的真心付出和大力支持。一方面,“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一集体主义政治理念贯穿于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全过程,打土豪分田地,为工人谋取利益等实际行动感动了人民。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甘于奉献精神得到了人民的真诚回报,像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不计其数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切。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仍然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的甘于奉献精神,但更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的真心付出和诚实劳动。新时代的劳动者需要诚实劳动的精神品格。然而,受不良价值观、社会现实等多方面影响,当前有部分劳动者存在着以虚假劳动甚至是欺诈劳动方式来获取报酬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对社会的进步形成了阻碍,又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广大青少年。当下培育诚实劳动的精神品格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等都是甘于奉献的典范,甘于奉献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用这一宝贵精神资源来滋养新时代中国人民劳动精神可谓相得益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

二、甘于奉献精神

诚实守信、待人真诚等伦理规范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范畴。《中庸》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里的“诚”既有本体层面的意蕴,也有认识及道德修养层面的内涵。正因为“诚”范畴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诚实”“真诚”等伦理层面的价值规范也深入人心。另外,心怀家国的集体主义精神一直是主流价值取向,在面对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时,总要强调个人奉献集体的价值导向。

三、敢于创造精神

敢于创造精神不仅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而且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中熠熠生辉,也应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一面。“开天辟地”以极其宏大的气势彰显了中国人民敢于创造的精神特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艺术等辉煌成就有力证明了中国人民敢于创造,能够创造的优良传统。除此之外,就是在科技领域,我们国家在古代也取得了骄人成绩。坦普尔在《中国的创造精神:中国的100 个世界第一》中,列举了96 项中国的发现和发明,并详细给出了它们领先世界其它国家的具体时间长度[3]。无论是从生物基因遗传角度还是从文化基因遗传角度来说,在敢于创造上我们永远无需自卑。

敢于创造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和其百年历程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和淬炼。首先,就党自身来说,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创造性地提出有效解决方案,这是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体现。在中国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无疑极大地彰显了敢于创造精神。在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有着许多伟大的创新壮举。我国的革命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之路都是敢于创新的典范。其次,党还带领人民进行了大量敢于创造的实践。在这当中,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尤为突出。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众多令世人惊叹的科技奇迹。“两弹一星”、量子通讯、5G技术等不计其数的奇迹都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民敢于创造的精神和能够创造的能力。

新时代,我们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创造性的工作支持,尤其像“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的破解更是对创造性劳动精神品格提出了迫切要求。工匠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都是敢于创新精神的体现。用敢于创造精神来涵养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劳动精神,让创新创造素养在广大劳动人民劳动素养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的劳动者不仅能够辛勤劳动、愿意诚实劳动,还能创造性劳动,那么,中华民族就会无往而不胜。

四、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号召大家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不难发现,这当中的“老黄牛”精神指代的就是艰苦奋斗、辛勤劳作精神,亦即辛勤劳动精神品格;“孺子牛”精神指代的就是甘于奉献,真心为人民服务精神,对广大人民来说就应该是诚实劳动精神品格;“拓荒牛”精神指代的就是敢于创造精神,亦即创造性劳动精神品格。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运用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充足养料,大力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的劳动素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实现。

猜你喜欢
创造精神建党品格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
建党百年颂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数学教学中让人文与德性洋溢
学习行知精神,发展现代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