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政课创新探索

2021-11-28 23:24李玲玲
南京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校企思政

李玲玲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200)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高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关于对现代职业教育基本要求的主要途径。思政课承担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使命,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超越知识传播,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国工匠。

一、校企合作对高职思政课创新的内涵价值

(一)校企合作是思政课创新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来临,尤其是新冠疫情影响下,“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异军突起使传统的高职思政课面临巨大挑战。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如果因循守旧老一套,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就很难取得实效。只有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使思政课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1]。这次会议的召开表明国家已经把办好思政课上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思政课的作用不言而喻。高职思政课与普通本科思政课最大的区别应当是教学能力目标的不同,它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化。通过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可实干的体魄,塑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亟需一批理论基础深厚、专业技能熟练的高级技能人才。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成为各类专业课程的主要实践创新模式,但是将之用于思政课教学创新探索的还较少。高职思政教学应当以知识普及为内容,思想传播为灵魂,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让高职大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成长为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亟需的工匠人才是高职思政课创新的重要目标。“思政课程”最终要与“课程思政”的目标融合一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校企合作”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优势之选,是高职思政课创新的必然选择。

(二)校企合作是高职思政课创新的重要渠道

2004年,国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3]。高职思政课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方面。理论深度的创新在于话语体系的中国逻辑创新,思政学科与专业学科理论融合的创新。实践创新主要是学校“育人”与企业“育人”的融合创新,让学生从“花朵”向“工匠”转变的协同培养机制的创新。高职思政课的素质和能力目标与企业的运营目标更加贴近。校企合作模式是新时代开展思政教学尤其是实践课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受限于实践成本,部分高职思政课未能贴近实际,未能在国家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锐意改革,实践创新效果不佳。新时代高职思政课程是培养高素养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也是校企合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背景之下,校企合作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基本一致,它可以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有效弥补传统思政课的不足,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改革和创新思政课与校企合作相辅相成,后者是前者的重要渠道,两者是职业教育体系紧密相扣的重要环节。

(三)校企合作可以丰富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标准

高职思政课承载着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工匠,将他们培养成符合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它是传播思想和塑造灵魂的课程,过去对它的教学评价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评价制度不够健全、人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2019年由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中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做出了培育标准,通过规定行业领域、培育条件、申报程序以及评价方法做出了详细的要求,要求企业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方可参与申报合作。校企合作模式下探索思政课教学创新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和严格的评价标准。企业文化能够为思政课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教学资源,企业的生产实践能够为思政课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而企业“营收”的本质能够为高职思政课教学创新提供多元化的考核评价要素。企业的育人和发展环境,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真实的社会实践体验,企业元素可以成为思政实践课的评价元素。企业的优秀人才尤其是行业技能大师能给大学生树立明晰的标杆,让高职思政课的能力培养目标具象化。校企合作是思政课创新教学全面评价标准的切入点,新时代高职思政课的创新教学应当符合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应用校企合作模式创新高职思政课存在的困境

(一)企业参与动力不足

“校热企冷”始终是两者合作的代名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动力不足成为合作的巨大障碍,如何提升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领域[4]。著名的经济学家包政在他的著作《企业的本质》中指出:企业就是分工一体化的关系体系[5]。企业从高层次角度讲应当是“分工一体化的关系体系”,但是实际上企业存在最直接的目的却是“营利”,这个性质决定了要让企业参与到思政课创新中去,必须让企业主看到“营利”的可能性。自1952年国家办职业教育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共出台了40多份关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指导文件,文件主要侧重从税收方面惠及企业,鼓励企业参与到高职教育。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指导的宽泛性和具体可操作性不够强。在国务院2018年颁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当中,第四章非常宽泛地规定了各级政府和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措施促进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去。在具体条文方面,该办法第22条规定:企业因接收学生实习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以及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依法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6]。我们从这个具体办法中看出,企业参与受益限制较多,能够具体落实、直接实施的措施略少。

许多政策文件倾向于支持企业付出一定的报酬来鼓励参与实践的学生。高职思政课的特殊性在于它是思想传播和品德塑造的课程,它的收益并不能用企业报表简单量化显现出来,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将校企合作应用于创新改革是一件相对困难的事情。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政课创新要取得成效,作为主体的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参与进去,这种参与是自愿参与而不是被迫参与。实际上我们在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发现,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思政课创新探索的投入产出比不平衡导致了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愿意参与创新探索的企业大多是希望收获有潜力的技术型人才或者效益产出比高的人才。由于大学生的个性成熟和成才需要一定的时间磨练,企业无法看到即时回报,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积极性。中小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时间、设备和人才培养体系方面都难以达到标准,这些造成了他们参与合作创新动力不足。

(二)校企承担的风险较大

中央颁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一文虽然在具体条文上做了相关指导,要求各地政府和当地人力资源部门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推动校企合作,但由于安全、收益风险存在,效果不佳。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政课创新主要方式是企业提供思政课实践基地,由思政教师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为主,企业参与到思政课教学创新较少,参与到思政课创新改革较少。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创新较多的方式是实践课创新,即带领学生赴企业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对学校而言安全风险和对企业而言收益风险并存。这种方式让学校和企业都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由于思政课属于公共基础课程,覆盖所有专业,在带领学生奔赴企业创新实践过程中,保障全体师生的安全是学校的首要职责。校企合作模式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企业更多的是为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提供资源和平台。这种模式造成了许多企业只愿意提供实践参观基地,降低安全风险,减少成本。如果企业还要为学校配备相应的资源和技术设施、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等,那么获取收益的周期和风险增大。企业和学校还需要协同公安、消防等安全部门对企业生产实践进行安全指导和检测。因此,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政教学创新对企业和院校来说存在的风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方合作探索。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政课的创新路径

(一)完善激励政策,打通合作之路

地方政府及院校主管部门应当在中央政府指导文件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惠及企业的政策。我们研究政策条款发现,政策更加注重保护学生的利益。除了制定相关税收政策,地方政府还应当针对性地制定惠及企业的学徒成长奖励措施、技术专利惠及措施。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发布《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规定:“省级政府要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实行定期跟踪、跟进服务、确保落地”[7]。政府制定的文件应当加强关注企业的利益,重在加强企业能够参与到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的创新应用探索中去。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创新的企业,能够出台具体可实施的资金或者项目补贴等政策。除了直接给予经济效益方式的鼓励措施外,要加强商誉和社会荣誉、企业运营资质审核与评优、技术研发支持、用地、贷款等各方面能惠及企业的措施,调节平衡校企合作中思政课教学资源创新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成本和收益。在制定具体措施时,要依据地方红色资源特色和院校特色,精准用词,减少“合理”“原则上”等宽泛性词语,细则要明确,让措施能够便利执行、落实到位。政策制定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过去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多数还是以学校教师的主观评价为主,缺乏标准的量化评价。要持续改进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结合专业学科,制定一套合理的可实施的评价体系,打造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政课教学创新的最佳路径。

(二)打造专业团队,形成品牌效应

校企合作模式下,应当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主导,通过引进思政教师进企业、工匠人才进校园两种方式进行高职思政课创新,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技能精、知识尖”的思政创新团队。思政教师应当到企业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中国精神,帮助企业人员树立工匠精神。企业的工匠人才应当将自己的成长故事带进校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政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学习企业管理与运营等相关社会实践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当中提出:组织实施好“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百万师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足迹”“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百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等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8]。这些思政实践项目说明不仅学生要参与到企业与社会实践中去,教师同样要参与。要鼓励教师主动到企业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思政科研项目,并通过工作量计算对他们进行考核。要遴选优秀的企业人才进高校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提高其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水平,使之将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凝练成更好的思政案例,将工匠精神传播给学生。要遴选优秀的思政教师和企业教师,将他们组成“素质高、技能精、知识尖”的思政教学团队,产学研结构均衡的团队,提高他们的综合实力,打造品牌教学团队,最终形成学生专业与技能同步化、院校与企业齐发展的品牌合作效应。

(三)建设实践基地,开发互惠资源

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高职思政课创新探索应当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思政课“协同育人”是核心概念。在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政课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与企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一致。传统思政课尤其是实践课的改革创新采取的走马观花式参观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校企合作双方都要努力,通过现实的、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切身体验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企业要积极主动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资源、实践资源提供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品德修养。企业和学校通过共建校内外思政实践基地,构建思政课创新保障机制,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企业和学校还应当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联系,将思政课与专业课适当结合,通过“项目式教学”,加强互惠教学资源开发。尤其是拥有思政特色资源或者实践基地的部分企业,应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或者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创新中去,通过布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惠资源的开发要结合思政课与学生的专业所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让他们真正学以致用。在互惠资源开发过程中,要以专业团队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既不能过分苛求,也不能过于宽松,应当对学生完成项目的结果进行考核。应当将较好的互惠资源推广应用于高职思政课理论教学中,同时应用于企业的运营中去,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互惠资源经过实践验证后如效果较好,应当面向社会进行推广,可以将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开发出的特色思政资源可以申请行业专家认证,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好的运营和开发资质,全面提升企业的形象,进而促进企业社会效益提升。

(四)凝练理论成果,构建长效机制

只要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探索出高职思政课创新成果,取得良好效益是必然的。校企合作模式下产出的优秀实践成果,教学团队应当将其凝练总结成理论成果(如相应的教学研究报告等)。理论成果应当进行适当的修饰和包装,以促进校企合作创新思政课模式的宣传和推广。5G时代来临,“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经成为高职思政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想促成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政课教学创新实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思政课必须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理论宣传。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思政课创新研究不应只是昙花一现,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重要的主体,高职思政课创新是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是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服务,这样的合作应当形成良性循环。只有企业和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能从合作中切实感受到思政课创新的实效,真实地将思政课创新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才能激励多方主体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新。要努力通过构建系统、长效的合作机制,让企业和学校在合作中都能够达成自身目标,才能让合作形成典范效应。

总而言之,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整合多方主体、融入多方元素,将高职思政课的培养目标、企业建设的运转目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统一起来,必能完成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思政课校企思政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