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气象灾害对蓝莓生产的影响和防御措施

2021-11-28 23:31李亮张昱李炳昆亢云龙田琳王艺萱
园艺与种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日数霜冻抚顺市

李亮,张昱,李炳昆,亢云龙,田琳,王艺萱

(辽宁省抚顺市气象局,辽宁抚顺 113006)

抚顺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水源保护区,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物种[1]。抚顺市山多耕地面积小,气候冷凉,虽然不十分有利于粮食生产,但特别适合栽培优质蓝莓。蓝莓又称越橘,果实为圆形、蓝色,因其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2]。蓝莓属杜鹃花科越橘属,是一种耐低温、喜湿、喜光的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抗寒性好。蓝莓果树对气候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气候条件突然发生大幅变化或气象灾害都会对蓝莓的产量和品质带来极大的影响。文中通过研究气象灾害对蓝莓生长的影响,提出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以期为蓝莓种植的优质和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抚顺市主要气象灾害分析

1.1 暴雨

暴雨是抚顺市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经常给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影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暴雨是以20:00 为日界的24 h 内的累计降水量来界定的,当日降水量≥50 mm 为暴雨,日降水量≥100 mm 为大暴雨,日降水量≥250 mm 为特大暴雨。

抚顺市1961—2020 近60 年共出现暴雨日96 d,其中大暴雨16 d。年平均暴雨日数1.6 d(抚顺市区及抚顺县1.9 d,清原县1.6 d,新宾县1.3 d);年出现暴雨次数,2010 年最多为9 d,最少年为1 d;年平均暴雨日数呈增多的趋势(其中新宾县和清原县增多趋势明显)。抚顺市暴雨出现在每年4—9 月,首场暴雨最早出现在4 月29 日,末场暴雨最晚出现在9 月21 日。暴雨主要集中在7—8 月,暴雨出现频率8月最多,为46.7%,7 月次之,为38.4%,4 月最少,仅为0.4%。

1.2 干旱

干旱是指长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水源枯竭,导致农作物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根据发生干旱的原因可分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

抚顺市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781.3 mm,多雨年份高达1 300 mm 以上,特别少雨年为530 mm。从雨量看,抚顺市农业生产的水分条件较好,不应存在明显的干旱问题,但事实表明雨量分布并不十分协调,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季节里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干旱的发生。抚顺市1961—2020 年共发生干旱39 次,其中春旱12 次,占30.8%;夏旱21 次,占53.8%,秋旱6 次,占15.4%。

1.3 冰雹

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冰雹灾害是一种局地性强、季节性明显、来势急、持续时间短的气象灾害,发生同时伴有大风及短时强降水,常给农业生产特别是丰收在望的农作物造成重大损失。冰雹的形成必须具备2 个最基本的条件,即充足的水汽供应和十分强烈的空气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垂直厚度一般在8 000 m 以上,云顶温度常达-40℃以下,云滴为冰晶和雪花;中部-40℃~0℃,为过冷却水和冰晶;云底高于0℃,由水滴组成。云体移动前方为上升气流,后方为下沉气流。具备适当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云内对流就迅速发展,云体中上部形成水分聚集区,下层云滴抬升与冰晶、雪花相碰冻形成雹核并增大。雹体随着对流运动上下往复,粒径变大重量增加,直至云中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即落地成雹。

抚顺市1961—2010 年共出现冰雹84 d,年平均出现冰雹日数为1.4 d,1967 年出现冰雹日数最多为12 d,1999 年和2003 年出现冰雹最少,全年未出现冰雹。抚顺市冰雹每年的出现时间为4—11 月份,其中6 月份为全年出现冰雹最多的月,占全年总次数的31.0%;5月份为出现冰雹次多月,占全年总次数的26.2%。

1.4 高温

抚顺市1961—2020 年近60 年共出现高温天气(33℃以上)288 d,年平均出现4.8 d,1997 年出现高温日数最多为31 d,2000 年出现高温日数为26 d,有17 年未出现高温天气。出现轻度高温(日最高气温30.0℃~35.0℃)240 d,出现(日最高气温35.1℃~37.0℃)中度高温39 d,重度高温(日最高气温37.1℃~40.0℃)9 d。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达38.1℃(2018 年7 月31 日清原县)。最早高温日出现在1981 年5 月23 日,最迟出现高温日在2002 年9 月1 日。抚顺市高温天气出现在每年的5—9 月,主要集中在6—8 月,期间共出现高温日数280 d,其中7 月份最多,共出现135 d,占总日数的46.9%;6 月份次多,共出现75 d,占总日数的26.0%;9 月份最少,仅出现1 d,占总日数的0.3%。

1.5 霜冻

霜冻是指一年的温暖时期里,土壤表面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引起农作物受伤害或者死亡的一种低温冻害。根据霜冻发生时期,可分为早霜冻和晚霜冻。

抚顺市霜冻天气出现时段一般为每年的9 月至翌年5 月,平均初霜日为9 月26 日,终霜日为5 月7 日。抚顺市平均无霜期为137~154 d,无霜期呈延长趋势,特别在1990 年以后明显延长,增加趋势为3.8 d/10 年。

2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2.1 蓝莓果园选址

建设蓝莓种植基地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程度,不能选择在低洼、易积水或河道两旁容易遭受洪水危害的地方。种植场地要排水通畅、根基扎实、设施牢固。

2.2 应对暴雨和湿害

夏季是暴雨洪涝的多发季节,降水过多会造成蓝莓根部处于水浸状态而通气不良,可导致果树生长不良,烂根甚至死亡。同时阴天果树的光合作用仅为晴天的1/9~1/2,在土壤过湿和光照不足的双重影响之下,易造成果树生长不良,产量下降。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提前疏通沟渠,提前做好排水工作,将暴雨洪涝损失降至最低;在低洼、易涝地区选择种植耐涝品种的蓝莓果树;控制果树的种植密度,适当修剪以改良通风透光条件;清除杂草可以降低近地面层的湿度。

2.3 应对干旱

蓝莓果园多分布在缺乏灌溉条件和水分已流失的山地丘陵,北方春季降水少,空气干燥,大风天气多,气温较低,蓝莓根系的能力不强,易发生干旱。应发展果园灌溉,山区丘陵可发展喷灌和滴灌;营造防护林,改善小气候;山区沿等高线筑埂,防止水土流失;中耕除草,培土覆盖;施用抑制蒸发剂。

2.4 应对冰雹

冰雹天气虽然平均每年只出现1~2 d,但对蓝莓生产影响极大。冰雹可将蓝莓花和果实砸落,会影响品质和产量。应对冰雹可采用“三七”高炮炮弹通过爆炸播撒碘化银微粒的人工消雹方法。应用播撒法的基本原理是把比自然雹胚多得多的人工雹胚引入云体中,使众多的雹胚去“争食”可利用的过冷却水,从而减小其成长,如果提供足够的雹胚,就可以减少局地过冷水量和雹块增长率,从而不能形成对农作物有损害的大冰雹。在沿冰雹路径上,对造价较高的温室或收益高的栽培作物,还可以采取遮盖法防雹。

2.5 应对高温

蓝莓热害的原因是光、热交加导致蒸腾作用加剧,使枝叶水分失衡,形成的生理性脱水。蓝莓根系较浅,耐旱能力较弱,夏季的干热对蓝莓植株的影响较大。蓝莓防热害的实质是保湿和降温,高温时段只要保持土壤湿度不低于35%,田间空气湿度不低于60%,控制田间最高气温在33℃以下,就可以有效控制新梢的灼伤。应对高温可以挂遮阳网,有明显的降温作用;用喷灌设施进行微喷灌喷射水雾,可控制蓝莓的水分供给,同时起到降温的作用;利用沟灌来增加蓝莓果园的田间空气湿度。

2.6 应对低温

蓝莓低温灾害主要有越冬冻害、寒害、霜冻等。越冬防寒最常用的方法是埋土防寒法,可有效保护蓝莓树体安全越冬[3]。蓝莓花期遇霜冻天气可采用熏烟法,同时要合理配置气候资源和品种资源,改良果园的生态环境,调节果园小气候,以及加强田间管理和灾后补救。

猜你喜欢
日数霜冻抚顺市
基于MCI的1961—2016年中国北方不同等级干旱趋势研究*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南方多地9月热到破纪录
铜陵市区近58年初终霜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祈 祷
盲道保卫者
1961—2010年抚顺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4年济南市霾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14年临夏州霜冻特征及防御对策
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