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视阈下综合英语课程创新研究

2021-11-28 23:33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混合教学内容

乔 晶

(黑龙江财经学院 人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一、引言

混合式学习模式最早是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及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随后逐渐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即只有将传统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相结合,才能突破传统学习模式的困境,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疫情的到来及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学模式的变革,更说明了混合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学者彭芬、金鲜花基于宏观角度,对混合教学进行样本研究,其以citeSpace为文献计量工具,用CSSCI数据库中2005-2020年我国高校混合式教学研究论文为样本,指出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是当前时代高校各个科目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

我国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已经从理论探索阶段(2005-2008年)和实践探索阶段(2009-2013年)进阶到了多元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从宏观角度肯定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要求下的大势所趋。 学者陈洁基于教育部“双万计划”研究混合式教学,基于“双线混融”,将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空间、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践研究。

实践研究的内容较为全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意义,但其在研究对象上仅以英语写作这一要素为例,研究主体针对性强、特殊性强,部分实践措施并不适用于整体的英语综合课程[2]。学者刘畅基于师生共同体构建的视角,指出必须依靠混合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其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实操能力[3]。学者刘畅提出了围绕混合教学的三要素(即学生、教师与教学环境)、两层次(学生-学生、教师-教师共同体的低阶层次及师生网状共同体的高阶层次)进行教学的开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目标导向和一定的方式方法。学者李媛基于高校英语“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势进行研究分析后,提出了加强网络管理、布置线上课前任务等教学措施,但其过于注重线上与线下的混合优势,忽略了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劣势及其相应需规避的教学难点,提出的方式方法还处于混合学习模式的初级阶段[4]。学者常祥琦、孙先洪基于当前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以《大学进阶英语综合课程》为例,设计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流程:线下知识内化及线上深度学习的宏观流程,以及线上知识生成+线下深度学习的微观流程,并结合成绩评价方法对此流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5]。他们在其研究流程后进行了实践,且对预期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指出,其设计的混合式教学流程预期效果较为理想,可对正处于后疫情时代下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流程及方法做出指导,具有现阶段的时新性。学者方宇波基于认知意识、教学意识、社会作用、学习氛围进行大学英语混合学习的模型构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其多注重思维开发及平台的应用,并未对高校英语课程内容等提出具体的可实践路径[6]。

综上,学术界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但鲜有学者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四个层次逐步分析综合英语课程创新对策。基于此,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根据混合式教学的四个层次,探究综合英语课程创新的难点及解决路径,以期推动我国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的革新发展。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概述

(一)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基本内容

现如今,混合式学习模式并非单一的“线上线下混合”,其包含四个层次,层层递进,是多元化、创新性的教学理念[7]。首先,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第一个层次便是大众认知的“EC”混合模式,即“E-Learning(线上学习)”和“Classroom(教室学习)”的混合。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提出最早便是EC混合模式,然而单纯的线上结合线下并不能够满足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传统大众认知的EC混合模式仅是混合教学模式的第一层次,即基础层次。其次,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第二个层次是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学习。传统学习模式的改变是由于其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目标),基于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学习结合EC混合模式下的学习环境,以达成目标为中心,将简单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进行多元化解构重组,因此,该层次的混合式学习又叫“整合式学习”。再次,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第三个层次是“研”与“习”的混合,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传统的单一EC模式下,师生仍以考试为中心,用理论知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基于“研”“习”层次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则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第四个层次是学习与工作的混合,又称“行动式学习”或“嵌入式学习”,是“研”“习”层次的进一步发展。

高等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高校学生学习后直接进入社会工作,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第四层次能够为高校学生进入社会有序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开发意义

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遵循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形势要求……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形成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优化实践育人机制”的要求。可见,开发混合式学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从教到学、到习、再到实践工作的层次递进可知,目前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有机补充、教师教学课程创新的动力,更能够为我国培养职业化、社会化人才助力[8]。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及我国在国际舞台地位的提升,英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生综合英语教学的课程内容、目标、形式等都需要进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基于此,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探究综合英语课程创新发展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三、混合式学习模式融入综合英语课程创新发展难点探析

(一)教学内容适配性难点

教学内容是综合英语课程的重要支撑,是课程的骨血。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发展,目前高校的英语教学内容相比以往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健全。然而,面对现在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高校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适配性上把握不足,即对于适合线上教学的内容与适合线下教学的内容区分不清。目前,高校师生在混合学习模式下,针对教学内容的梳理主要分为三个方法:其一是顺序教学法,即高校教师根据书本教学内容进行顺序教学,并未对适合线上或线下的内容进行分类,对于需细讲、板书、面授的内容,有可能被分配到课后线上学习的网课模式上,不利于混合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其二是查漏补缺法,即针对学生无法课堂学习的情况进行线上网课教学,但教师并未把握学生进行线上教学时能够掌握的内容难易度;最后是网课主导、传统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例如国防科技大学在2019年开发的《大学英语(口语)》《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等MOOC课程,将英语教学体系化、线上化,学生可通过网课自主学习,教师再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后的反馈进行重点讲解,此类MOOC网络课程提高了混合学习模式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然而,在内容一致的情况下,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及学习自觉性的不同,则会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针对EC模式英语课程,必须在教学内容的适配性上进行创新,正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优势和弊端,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掌握、理解英语课程内容。

(二)教学目标实效结果矛盾

教学目标是英语课程教学的指导方向,目前高校英语课程还存在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目标与实效结果相矛盾的情况。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大学英语创新改革正处于发展阶段,许多教师及学生尚未摆脱传统教学环境下“分数为王”的教学及学习理念[9]。尽管目前教育部已经颁发各项文件指明现阶段培养高素质、全方位职业人才的教学要求,高校师生仍旧习惯性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研和学习,导致现代英语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结果相矛盾。另一方面,学生对自身英语学习目标把握不足,自主意识较差,过于随波逐流,学生的混合学习模式层次升华困难,混合学习的效果不佳。目前,大多高校学生更注重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英语考试等学习目标,对于英语的实践目标把握不足。可见,明确学习目标、摆脱传统教学环境及学习方式方法的思维桎梏,是促进英语课程创新的关键。

(三)教学实践研习效果不佳

学生学习的目标感不强是导致其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第二层次过渡到第三层次的困境,而混合式学习模式第三层次“研习”效果的不足,也是影响第二层次,即目标树立的关键。由此可见,混合式学习模式四个层次不仅层层递进,还相互影响。教学实践是检验教学理论是否真正掌握的关键。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针对高校英语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呼吁已经初具成果,英语课程在实践性、互动性上有所创新,然而创新力度仍旧不足。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仍旧存在,在教学实践研习过程中,师生互动性较低;另一方面,为迎合高校各类英语考试,学生在课上的英语实践较少,在线上的英语实践也会出现诸多阻碍。其一,依托蓝墨云班课等线上平台的学习模式,多出现卡顿情况;其二,因网络平台使用习惯,学生对于目前互联网开发的各类班课软件应用频率较少。

(四)职业英语人才培养困境

现阶段,虽有基于MOOC、SFOT等各类英语创新课程学习形式,但因混合学习模式下学生“习”的时间太少,实践能力不足,职业英语人才培养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困境。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商务英语、谈判英语、旅游英语、医用英语等职业英语人才缺口较大,英语的应用性十分重要。目前,高校英语课程已经创新了英语教学内容,甚至开设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专门课程,但学生在理论英语和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英语过渡上,仍旧存在壁垒。一方面,在实践平台少、学生基数大的情况下,可深入工作,在工作中应用英语实践的学生比例不高。另一方面,传统英语教师对于商务性英语的把握不足,课程内容并非紧跟时事热点,创新性不足,其指导学生的课程内容,因自身无商务经验则无法拓展,在实际社会操作中的可操作性也有待提升[10]。

四、综合英语课程创新发展路径

(一)结合“MOOC+SPOC”混合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课程适配度

基于现有混合英语教学MOOC课程模式的困境,为提高课程适配度,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MOOC模式与SPOC模式结合,提高混合英语教学的有效性。MOOC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SPOC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相对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限制了学生的准入条件,创设“MOOC+SPOC”混合英语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提高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融合适配度[11]。一方面,根据大学综合英语入学考核来划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对于水平中等的学生应用MOOC开放网络课程,以“异步线下教学为主+同步在线教学为辅”的形式,稳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对于英语水平较差或较优的学生,开设小窗SPOC限制性课程,针对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使差生不再差、优生更优。除此之外,“MOOC+SPOC”的学生分类每季度进行更换,促进整体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大学综合英语包含类别较多,学生对于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掌握水平不均,有针对学生普遍面临学习困境的阅读理解或写作等内容进行SPOC针对性教学,SPOC小班教学的内容则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变动,通过系统分类,将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段内有机整合重组。由此,创新教学内容的配比形式,英语课程则突破以往的教条化,呈现动态发展状态。

(二)明确课程多重目标,针对性创新教学形式

2015年在《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课程目标要求 。基于此,必须明确英语学习的多重目标,针对性地创新课程学习形式,全面激发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势。首先,针对以英语理论学习为主的知识目标,通过线下课堂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词汇、语法,在课堂上提高英语课程学习效率。其次,针对须要一定实践和练习的能力目标,英语课程需创新线上练习模式,在线上进行人机对练后,再于线下实际考察。最后,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素质目标,明确素质目标条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相关行业的行业素质”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兴趣英语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以兴趣促学习,为学生能够养成自主、自愿的终身学习习惯奠基。

(三)开放化创设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情境,增强实践效果

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英语学习对于语言环境的要求较高,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下不断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水平。因此,通过开放化创设大学英语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情境实践较少、互动无法覆盖每个学生的情况,通过“线下范例+线上练习”形式 ,开放化创设情境。在线下的班级讲授中,教师可在教室为学生创设情境,模拟互动,为英语实践提供范例参考。在线上,教师通过英语学习软件或智能APP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场所环境,甚至可采用VR技术等,让学生更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线上通过两两分组进行语言实践,锻炼英语水平。为配合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研习效果达成,课程设计不仅要创新,学生的学习考察评价机制也需相应改进。首先,可通过增加口语考试、情境测试等创新性考察模式,考察学生“习”的效果[12]。其次,可通过线上测试,增加测试频率,节约教师时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课程内容。综上,开放化创设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情境,增强实践效果,为培养我国职业英语的实践性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四)专兼互补,创设中外跨文化混合教学课堂

在目前部分英语教学中,学生已经取代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创设;而在学习的后期,学生必然需要自主实践学习,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实时教学指导,学生的终身学习及职业实践需靠自己完成[13]。因此,为保障高校英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需摆脱以往的单纯灌输式教育,教师团队专兼互补,创设中外跨文化混合教学课堂。通过互联网时代下的线上校企合作,在线下由本校教师进行实地辅导,在线上建立跨文化混合课堂,聘用外籍兼职讲师,通过“专兼互补”的形式拓展教师队伍[14]。一方面,通过聘用外籍讲师,丰富跨文化课堂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能力,也相应提高高校教师团队的教学师资水平。外籍讲师在跨文化课堂上除基础英语教学外,还可以英语文学、影视等文化为依托,在线上教学时通过小窗播放英语影视文化,配合自身的语法讲解。由此,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需求或规模,适当变动教学内容,做到寓教于乐,打造真正的跨文化混合式教学课堂。另一方面,基于目前高校英语教师在职业英语教学上实操经验不足的情况,外聘职场中有经验的商务人士进行商务英语的实操讲解,提高综合英语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英语实践能力。

混合式学习模式并非单一的“线上+线下”网络学习,而是基于互联网平台,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目标的混合达成等,层次递进,促进学生从单一的英语理论学习提升至实际应用的有效学习模式。通过针对性创新教学形式、多元英语考察形式、专兼互补等路径,将混合式学习模式有效融入英语综合课程创新发展之中,优化我国高等英语教育形式、创新学生学习形式、提高教与学的实践效果,也为其他学科的课程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混合教学内容
混合宅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混合运算的方法要领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