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管理沟通》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2021-11-28 23:33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管理沟通思政育人

王 晔

(内蒙古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理论知识和应用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是落实三全育人,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能够较好地实践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具有实践价值和意义。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提高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功效,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深化当前《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一、《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实践价值

(一)发挥思政功效,实现三全育人

新时代大学教育不仅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沟通》课程中开展并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发挥思政教育的功效,防止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两张皮,把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无缝对接,使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将爱国植入心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主导下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从内心深处保障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2]。这种课程培养目标与现阶段高等教育育人理念的内涵正好相一致。

(二)改变教学模式,强化价值引领

《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确立以理论知识体系为主线,以提升沟通职业素养为根本,以培养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教学目标。通过《管理沟通》课程思政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以强化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为核心,增强课程内容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在提升学生管理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通过思政进课堂,课堂中能够实现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也能更好地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以学生为主,激发学习兴趣

实施《管理沟通》课程思政要细化课程的隐性功能,紧跟时代和培养人才发展的需要,通过发掘、积累沟通类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思政资源。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授课重点,确立思政教育的融入点,把以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作为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的领悟力。授课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细掘思政素材,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度和主动性,回归“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明星”,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氛围的良性互动。

综上,《管理沟通》课程可以通过充分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思政素材融入课堂,把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择业观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育人功效在课程建设中得以深化。同时,在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能更好地明确《管理沟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进一步提升《管理沟通》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二、《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

(一)重塑教学理念

课程教学设计从需求开始,需求决定课程教学目标。《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首先从改变教学理念开始,打破常规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考评方式,注重融合学生未来职业相关活动所需的职业素养与价值观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教学体系。课堂教学设计中更加重视沟通理论与管理实践、知识传授与职业技能、情感价值与个性体验等多种教学需求的融合。课程教学设计在明确学生需求的前提下,《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提升,另一方面沟通中融入思政育人的功效也能较好地实现,真正起到教学设计对教学目标重塑的作用。《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个方面进行适当调整。

首先,《管理沟通》课程的价值塑造目标注重在课程内容中有机融入思政要素,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传统文化、系统论、方法论、优秀人物典型案例等思政素材融入课堂。由此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责任、体味生活价值、树立正确人生目标,提升学生家国情怀和服务地区发展意识,从而培养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其次,《管理沟通》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注重提升个人的沟通技能,让学生培养相应的职业素质,跨入职场之前掌握沟通的规律和方法。解决企业内、外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熟悉企业的各种沟通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表达、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创新探索等能力,提高学生未来职场沟通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学生解决实践中管理沟通的能力。

最后,《管理沟通》课程的知识传授目标注重通过沟通知识的学习和探讨,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沟通的基本原理,认识到沟通管理在企业管理活动和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并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和策略。

(二)丰富教学内容

《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重设的过程中,首先,摒弃传统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的程序化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例如,穿插沟通专题研讨形式,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中探索与自身学情相符的学习方法,在交流辩论中有感有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思政素材会依据专业知识进行选择,只有找准与专业知识和教学目标相契合的思政素材,例如:热点话题、典型事件、榜样人物等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沟通素材,才能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只有能让学生接受和认同的教学内容,才更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和共鸣,从而起到德育育人的效果。最后,通过完整建设周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将与沟通课程内容相符的国家精神、社会现象、人物事迹等富含思政元素的典型案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和认知激励,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并融入中国特色价值理念的企业管理,对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指导意义。

《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是沟通原理篇,包括沟通、管理沟通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管理沟通过程与要素等;第二层次是沟通策略篇,包括一般沟通策略、人际沟通、组织内、外部沟通等;第三层次是沟通技能篇,包括报告、建议、信函等管理文书的写作技能,演讲与表达、会议等口头表达技能,倾听和会议沟通等沟通技能[3]。另外,课程教学设计中还有部分专题,包括危机沟通、团队沟通、媒体沟通、跨文化沟通、冲突沟通五个模块。课程在各章节的内容安排上,设计了开篇引导案例,补充与沟通篇章相关的案例文章和视频作为阅读和学习的素材,进一步丰富沟通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另外,增加团队沟通游戏和面谈演讲,可以使学生从互动式的沟通活动中进一步感悟有效沟通的魅力所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搜集大量来自人民网、新华网等互联网官方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与沟通知识相关的资料素材,让学生在掌握沟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同时提升在中国情境下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4]。

基于上述的思考和实践,对照《管理沟通》教学大纲,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融入思政育人元素,现节选部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具体的思政融入点设计如表1所示。

(三)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讲授为主,主要强调教师教了什么,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采用本地化案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翻转课堂学习、慕课学习平台及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加大线下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让学生感悟未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沟通能力。另外,利用线下第一课堂和线上第二课堂的相互补充,课堂设置启发性问题,线上学习平台布置自学案例,让学生课前进行资料调研,对自学知识进行梳理,课上教师理清知识体系和脉络,鼓励学生分组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政案例的讨论,学生通过分享和交流各自学习的内容与想法,了解彼此的观点,在讨论中获得新知和树立正确的全局意识。思政案例中渗透管理理论与价值理念,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四)改进教学评价

设计合理的考评方式对于验证课程思政设计成效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中隐含思政元素的把握,授课教师需要不断探究符合学生学情,且不断优化能够培养学生诚信考试意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课程考核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拓展的思政知识,学习效果诊断和考评体系构建贯穿于整个学期,课程采取开放的“过程+结果”考核方式。《管理沟通》课程思政过程考核设计将沟通价值观考核、沟通能力考核、沟通知识考核三者相结合,同时加入符合课程内容设计的思政教学素材。考核体现在出勤情况、知识学习、案例分析和个人表达等多个教学环节。过程考核中案例和专题讨论的占比较高,讨论过程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案例为讨论主线,教师起引导角色,学生需充分论述其中隐含的管理沟通理论知识及思政元素。成绩评定由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及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最终使得学生在自我感知、主动思考、积极讨论中获得反思。

课程思政结果考核设计以学生出勤情况、知识学习、案例分析和个人表达过程中表现出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中华传统文化、职业理想、心理和身体素质、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价值体现作为综合评价依据。课程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内互动学习实现凝聚共识和价值认同功效。结果考核主要根据课程性质,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考察。例如,闭卷测试主要针对学生对管理沟通理论知识的掌握、沟通技能的应用、思政素材的理解开展测试,考核学生对所学管理沟通知识技能及思政育人的掌握情况。通过采用过程加结果、个人加团队、笔答加讨论等多元考评形式的考核评价,引起学生对思政学习环节的重视。

三、《管理沟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

(一)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展现课堂育人功效

《管理沟通》课程设计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对教师授课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只有明确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了解学生感兴趣和易接受的学习方式,课程思政教学才能收获较好的效果。可以通过思政理论学习、培训、研讨等学习活动的开展,加大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与外延的理解。针对沟通类课程特点,思政建设要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融入党和国家所提倡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修养规范等内容,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职业素养,发挥责任意识,将立德树人、以身作则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现和发挥教师在课堂这个主渠道的育人功效[5]。另一方面,教师不断了解学生学习需求,重视学生思想的变化,灵活调整教学形式,挖掘和专业知识契合度高且有价值的课程思政素材。它需要授课教师既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契合课程内容的思政素材,同时利用形式多样的思政素材资料也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这种教学形式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起到有力的助推功效。

(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实现课程思政育人

课程建设离不开教学团队的建设。首先,《管理沟通》课程带头人需要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在课程建设中能起到身先示范做表率的关键带头作用。课程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既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协调,也重视教师团队成员间的学习合作建设。其次,团队建设结构需要合理的配置,包括成员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合理化。通过不断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形成适合课程发展需要的老中青梯队结构。《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应当融入多学科教师、企业家、公益活动家等不同层次教师,以不同领域的沟通管理实践为背景,从不同视角给予学生学习指导及问题解答,让学生掌握从理论到应用的复合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6]。最后,能够有效发挥老中青传帮带作用。由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并作示范教学,对教案设计、讲课技巧、教学方法进行认真指导。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示范课等教学活动的开展,让授课教师拓展授课思路与视野,通过直接学习课程组教师先进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学习借鉴取得较好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教学经验,帮助授课教师探寻课程思政的融入点,探索教书与育人的契合点,满足课程思想育人的根本任务。

(三)倡导互动教学,打造有温度的课堂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通过教与学之间的良好互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在课堂这个主阵地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对专业理论与知识掌握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从沟通的特殊性出发来把握一般性管理原理与沟通策略,培养学生专业思维,有助于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辩证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入许多与专业知识相关联的时政热点话题,通过专题讨论的形式,将学生所见、所闻、所感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分享,在课堂交流中不断提升学生领悟能力和明辨能力。课堂中通过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启迪学生会讲中国管理故事,讲好中国管理故事,讲懂中国管理故事,将有温度的国情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通过课堂的良性互动交流,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关系,使课堂更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7],真正让课堂鲜活起来。

(四)依托产教融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传递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加强校企合作可以提升这种获得感知。课程教学持续的创新改进需要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和配合,重点需从体制机制、育人平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体系的调整和构建,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机制,产教融合的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根据岗位要求构建课程体系进行课程建设,将教学过程与管理实践对接。根据实际管理工作遇到的常见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入沟通实践训练模块。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价值塑造、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等,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缩减企业人才培养的周期。另一方面培养出的学生所掌握的沟通技能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要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人才能力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

猜你喜欢
管理沟通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管理沟通应用对企业业绩的积极意义
基于文化多样性的管理沟通技巧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