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2021-11-29 06:06通讯作者项馨鑫祝红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康复训练针灸

王 东(通讯作者) 李 林 项馨鑫 祝红军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9集团军医院中医康复理疗科 , 辽宁 辽阳 111000 )

伴随着手术治疗在骨折干预中的不断普及,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结合既往骨折术后管理经验可知,这类患者的术后活动功能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方可康复,术后功能障碍的存在对患者的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早期康复训练主张于早期阶段开展锻炼,以促进患者活动功能的恢复[3]。中医针灸则可借助穴位刺激发挥良好的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等作用[4]。为了验证二者的联合应用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118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功能障碍康复方法的异同,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64例。对照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49.2±11.7)岁。观察组男38例,女26例;年龄(49.1±11.5)岁。差异不显著。

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早期康复训练:于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依据患者的骨折部位、严重程度、术后恢复状况等信息,设计早期康复训练方案。肌力锻炼:术后3周内,依据下肢骨折患者的实际状况,设计适宜强度、运动量的康复锻炼方案。本组41例恢复良好、体质较好的下肢骨折患者,按照每天1组,每组30-45次的频率,进行跌屈、踝背屈、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另外23例身体状况欠佳的下肢骨折患者则按照每周1次,每次15-30组的频率进行锻炼。术后4-8周时段,将训练重点调整为膝关节功能锻炼,这一时段,可辅助CMP机设备,动态调整患者的屈膝角度,以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按每天2次、每次30-45分钟标准进行锻炼,其他骨折患者则按照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的标准进行锻炼。待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后,可引导骨折患者进行下床活动锻炼,以缩短其功能障碍的时间。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康复:(1)早期康复训练。与对照组一致。(2)中医针灸。取穴:阳陵泉、阴陵泉、膝眼、委中、上巨虚等。针灸方法:分别于上述穴位,以1.5cm毫针斜刺,得气后,每穴留针0.5小时。针灸手法以平补平泻法为主。针灸治疗频率为每天1次。对于功能障碍严重者,于针灸前,经上述穴位给予骨折手术患者隔姜艾灸,同时辅以针灸干预。

3 统计学方法:以SPSS17.0软件统计,P<0.05:差异显著。

4 结果

4.1 2组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对比:干预前,对照组活动功能(Fugl-Meyer)(80.26±3.81)分,生活质量(51.92±6.16)分,观察组活动功能(80.31±3.82)分,生活质量(52.03±6.18)分,组间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对照组活动功能(87.19±3.23)分,生活质量(56.92±5.28)分,均低于观察组活动功能(96.12±2.59)分,生活质量(61.38±4.35)分(P<0.05)。

4.2 2组疼痛程度变化对比:对照组术后4周疼痛(4.19±0.61)分、术后8周(2.89±0.59)分、术后12周(2.16±0.44)分,均高于观察组术后4周(3.26±0.45)分、术后8周(2.03±0.38)分、术后12周(1.61±0.35)分(P<0.05)。

讨 论

近年来,由于受到交通压力剧增、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骨折发生率逐渐升高[5]。手术治疗作为临床干预骨折的主要方法,这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明确证实。但其在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较长[5]。如何快速改善骨折患者的术后功能障碍,已经成为目前骨折手术患者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们对骨折术后功能障碍康复要求的逐渐升高,康复医学科的康复干预体系也变得越来越完善。目前对于骨折术后功能障碍,临床主张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干预。这种方法的特征为:于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引导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恢复其活动功能[6-7]。伴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理论逐渐在康复医学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中医认为,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机为:骨折创伤、手术刺激造成气血循环不畅,气滞则血瘀,造成经络受阻,最终影响其活动功能。针对这一状况,中医主张采用舒经通络、活血化瘀原则进行干预。针灸作为一种常用中医治疗方法,其可用于各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中医治疗认可度的升高,针灸治疗变得越来越普及。这种中医治疗方法干预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的原理为:根据中医理论及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恰当的穴位,经穴位刺激形成良好的活血散瘀、舒经通络功效,进而减轻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的痛苦体验[8]。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干预中,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方法的应用优势为:(1)作用效果显著。早期康复训练干预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的原理为:按照肌力训练、关节训练、整体功能训练的流程,逐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活动功能。而将这一方法与中医针灸方法联用,二者可形成相辅相成的作用:中医针灸的活血化瘀作用可加快其锻炼进展,而早期康复训练也有助于强化中医针灸的效果。由此可认为,相对于单纯早期康复训练方法而言,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治疗同时用于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患者,其作用效果更加显著。本研究证实:干预后,观察组活动功能(96.12±2.59)分,优于对照组(P<0.05)。(2)见效速度快。相对于单纯早期康复训练方法而言,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治疗可于较短时间,改善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后功能障碍。这一方法的见效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为:该方法在整合早期康复训练、中医针灸方法纠正活动功能障碍优势的基础上,同时借助二者的协同干预机制,促进骨折手术患者活动功能的康复。本研究证实:观察组术后4周疼痛(3.26±0.45)分,低于对照组(P<0.05)。(3)可改善生活质量。骨折手术患者多因活动功能受限而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情绪状态改变,上述变化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于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干预中引入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方法后,二者可共同促进患者活动功能的康复;随着影响因素的有效控制,骨折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可随之提升。本研究证实: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61.38±4.35)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宜于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干预中,推行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干预,以缩短患者的功能障碍康复时间。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康复训练针灸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