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蜡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1-29 06:06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椎动脉血流颈椎病

姜 楠

( 长海县人民医院 , 辽宁 长海 116500 )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是因为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而造成的椎动脉造成压迫、刺激,致使血管曲折、狭窄,影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颈痛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我院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中药蜡疗方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疗效显著,现为进一步研究该疗法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收治的4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详细资料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间收治的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平均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3例,包括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46.9±6.5)岁。对照组患者23例,包括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2±6.3)岁。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均满足《中医病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1],且影像学检查结果发现钩椎关节增生。患者的排出标准为:(1)其他类型颈椎疾病患者;(2)患者伴有严重的肝脏、心脑血管疾病或者恶性肿瘤患者;(3)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患者。

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注射西汀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蜡疗干预,药物组方为:红花、当归、川芎、桃仁、没药、乳香、透骨草、威灵仙,研磨至粉末状后,用姜汁调制成糊状;之后将药物均匀涂抹在蜡疗专用无纺布上,根据患者肩颈部位大小制成相应的中药块;将中药块小心放置在患者病变位置,再将蜂蜡加温至50℃,倒入在专用袋中,成型后放置在中药块上外敷,1次/d,每次30分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主诉所敷部位不适,或者出现过敏、水疱等情况时应该立即停止治疗。

3 观察指标:2组患者均接受14天治疗后,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根据我国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相关内容拟定本次治疗效果,主要标准包括:(1)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阳性体征转阴;(2)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阳性体征减弱,基本能从事基本日常工作;(3)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同时,详细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情况[2]。

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以x2值、t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治疗干预后,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存在数据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其中包括显效患者18例,有效患者4例,无效患者1例。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包括显效患者10例,有效患者7例,无效患者6例,组间数据相比,P<0.05。在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左椎动脉血流为(34.9±5.8)cm/s,而对照组为(31.6±5.4)cm/s,P<0.05;比较2组患者的右椎动脉血流情况,其中观察组为(33.9±5.7)cm/s,优于对照组的(30.1±4.4)cm/s,P<0.05。

讨 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被认为是颈椎失稳或者钩椎关节损伤而对椎动脉形成压迫,造成血管狭窄、扭曲,引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局部脑血流量改变,其临床症状以头晕头痛、眩晕耳鸣等为主要特征[3]。我国传统中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为“眩晕”范畴,精血不足、肝肾亏损等导致“筋骨失于润养”;若长期伏案劳作,造成颈椎慢性劳损。因此在临床干预阶段,中医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对其实施中药蜡疗与常规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从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中药蜡疗之后,其治疗总有效率到达了95.65%,与对照组的73.91%相比,P<0.05;同时,2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治疗干预后,其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情况也存在数据差异,P<0.05。本文研究结果证明,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蜡疗的整体治疗效果满意。也有学者在研究中,对中药蜡疗的临床治疗先进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选取21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采取了中药蜡疗与常规治疗,结果显示中药蜡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14%,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3.10%,P<0.05,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是相同的[4]。中药蜡疗方中的当归具有满意的行血、补血效果,且桃仁通滞开结、活血化瘀,用药后可以快速改善患者血流功能受限等问题;红花、威灵仙、透骨草等均为临床上的常见药物,其舒筋活络、解除肌肉痉挛以及化瘀止痛的效果已经得到医学界的认可;芎、乳香、没药活血止痛通络,“血活风自灭”,褚药连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在疾病临床治疗中,中药蜡疗技术也具有理想的效果,主要集中为:(1)温热作用。石蜡具有温热作用,因此在治疗期间可以持续扩张毛细血管,热透入皮肤可达1cm,且局部温度的的温度下降慢,因此具有持续性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处吸收药效,保证了疗效[5-6]。(2)机械压迫作用。石蜡具有满意的可塑性与黏稠性,在冷却过程中的体积会持续缩小,因此会对皮下组织产生柔和的压迫作用,可以对患处形成保护,维持肩颈部正常的血流供给[7]。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在当前临床治疗中,中药蜡疗是一种便捷、操作简单且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具有无痛苦、无创伤等优点,满足中药治疗的“简、便、效、廉”的治疗原则;同时在治疗期间,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疾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中药处方,进一步保证了疾病治疗的针对性[8]。

综上,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药蜡疗治疗方法具有科学性,该治疗方法可以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具有操作简单等优点,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在未来临床治疗中应该成为首选治疗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椎动脉血流颈椎病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