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赛事的国家构建机制的影响研究

2021-11-29 15:40南萍
关键词:环法自行车赛体育赛事

南萍

(兰州工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104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在他看来,“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1]。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非常重视做好体育工作。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和人民对体育服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推动体育强国建设,让体育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增添强大力量。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2]。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再到建设体育强国,其本质内涵一脉相承。体育产业属于强国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能够充分对外展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让国民的精神文明得以彰显。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体育外交”政策,主张用中国独特的体育产业来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平等交流,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文化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力。

一、大型体育赛事的基本概念

“体育赛事”的溯源是“运动竞赛”,大型体育赛事是以不同项目的运动竞赛为基础,体育界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研究理论并不完全一致。田麦久教授曾经在他的研究理论中明确指出在体育运动竞赛活动中,必须指认专业的裁判员来按照标准比赛规则科学判断整个赛事过程,运动员或者运动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也会谨遵相关规则。这种理论主要是解释“竞赛”的含义,并没有对体育赛事特征进行深度描述[3]。在21世纪,国家与地方政府、各媒体(包括国内外的媒体)、体育赛事赞助商和广大观众的共同参与能够提升体育赛事活力,丰富赛事活动的内涵,扩展体育赛事的新外延。目前,体育产业逐渐项目化,因此,有更多学者会站在项目管理视角将体育赛事视作一个大型项目来开展全面性研究工作。

其次,也有部分学者在解释和理解体育赛事概念的过程中会融入特殊事件。学者Damd C.Watt 曾经指出特殊事件仅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一次,这种事件还能对人们的某一种特殊要求予以满足。黄海燕先生曾经依据特殊事件的特征对体育赛事的特殊性实施分析,他指出体育赛事的主要内容是“竞技”,特殊事件是在某一段时间里仅发生过一次或者发生次数较少的事件[4]。其次,体育赛事属于在有时间期限内所完成的活动,赛事活动有规定的时间,而且,体育赛事具有集中性特征。

另外,纵观活动规模,体育赛事可以分为大型规模赛事和小型规模赛事。黄先生还指出大型体育赛事活动规模有超大型和标志性之分,虽然没有对这两种赛事活动进行标准定义,却指出超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有两大特征:第一,超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具有国际性特征,举办赛事的国家会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其他国家数量众多)一起参加这次体育赛事活动。第二,在某一段时期内,对于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地来说,很可能是一次性的。黄先生也指出标志性体育赛事活动有四大基本特征,这种赛事活动在频率上不会经常发生,通常主要是在某个国家某一座城市里进行举办(例如北京奥运会主要是在北京举办),这种赛事活动的规模大多非常宏大,后期会转变成赛事活动举办地的文化名片,人们谈论到该城市就会很自然地想起相关赛事。总体上,学者们将大型体育赛事的基本概念视作: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体育项目竞技,赛事活动不会经常发生,频率低,大型体育赛事属于国际性活动或者在当地属于规模较大的活动,具有标志性,活动举办兼具时间集中性和地段集中性。

二、国家构建概念

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同国家对“国家构建”这一概念的解释不尽相同,有不少国家将“国家构建”解释为“国家政权建设”“国家建设”或者“国家形成”。学者Bobbio指出“State”(状态、国家、政府、礼仪)是从“Status”(等级、情况、状态)这一词汇所演变而成的。也有学者曾经将“Status”应用于政治学中,当作政治术语。通常,“Status”在政治界用于描述统治者们的统治特征。后来,学术界研究表明“State”和“Status”在演变过程中存在其他过度性词汇,“Status”原本没有政治意涵,而“State”却能用来表述社会政治意涵。Dyson 先生曾经认为英文“Estate”(汉语译作:阶级、等级、阶段、条件)和“State”(汉语译作:状态、国家、政府、礼仪等)有相似的含义[5]。

从发展视角来看,“State”的含义发生过多次变化,这种改变可以说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演变历史,原本只有“状态”之意,后期渐渐融合了政治解释后,开始用来描述阶级制度以及统治阶级所拥有的权利,包括对土地、财产和人民的权利。斯金纳指出这个词汇历经三个世纪的演变过程,是从13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末。词意的演变和统治者的思想意识变化息息相关,统治者最初只想维护他们的社会地位,后来相继制定了一套规则制度来维护和管理他们的所在地区,此时,“State”就被解释为统治者能合法合理地管理他们所在地区的权利。蒂利在他的研究中,指出“国家构建”体现了政权的官僚化与渗透性、权利分化与巩固以及对下层人民的管理控制权。总而言之,“国家构建”可以解释为形成一个国家,产生相关政治权力,通过制定和执行权力与制度以便于有助国家维持、发展和变强的过程。

三、环法自行车赛构建机制

体育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不言而喻,在一个完整的体育产业体系之中,每个国家所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均属于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集中展示了体育精神,对提升经济水平、加强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增强文化凝聚力至关重要,同时,也应正确认识大型体育赛事的国家构建理论及其作用。世界体育发展史中享有盛名的对法国政府以及相关组织完善构建机制工作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两者间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环法自行车赛可为中国在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举办策划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多种可借鉴的经验,充分发挥体育赛事举办活动的综合功能,不断优化和完善国家构建机制[6]。

纵观环法自行车赛,不难看出大型体育赛事的国家构建机制有三个因子:英雄、仪式、媒体。环法自行车赛在媒体全面大力的宣传下,英雄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整个赛事完成得非常艰辛,普通民众眼中的高难度任务,被环法英雄以娴熟高超的技能完成了,体育精神得以彰显,赛事活动成绩属于运动员身心素质的象征。在这一场大型比赛中,有多个国家的选手参加,不仅有法国本土英雄,而且让各国英雄面向法国人民[7]。环法英雄增强了民众的自豪感和国民对本民族的认可感,重建了法国人民的共同记忆。

环法自行车赛围绕着法国的国土开展,环法英雄们对国家领土进行了丈量。在将近一个月的比赛活动中,国民的爱国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环法自行车赛在活动中加入了仪式与国家符号,提高了国家意识。有大量的媒体栏目对环法自行车赛进行了全方位跟踪与宣传,让赛事进展状况深入民众心里,大幅度提升了赛事的经济效益。法国媒体运用了先进的节目制作技术,同时,结合信息时代特征,对媒体传播技术进行创新与优化,从而完整展示了赛事活动的精彩场景,还原赛事画面,并呈现了法国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一场环法自行车赛的成功举办也对国家进行了重新构建,其赛事策划、举办和媒体传播经验可供中国在后期赛事策划举办工作中予以借鉴,国家后期在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策划、举办管理和媒体宣传介绍工作中,应注重发挥赛事活动的综合功能,不断完善国家构建机制。

在赛事活动举办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理念,注意满足国民的求胜心理、家国情怀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情,运用赛事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举办体育赛事,必须谨遵国家政府的价值引领。举办能让全世界瞩目的赛事活动能够使国家价值得以传递,这种价值的输出有一大特征——潜移默化且影响深远,人民会很容易而自然地接受[8]。运用赛事活动对国家机制进行良好地构建,应树立光辉的英雄形象,将冠军形象转变为国家英雄,以此发挥榜样的力量。此外,理应在赛事活动内容里深度融合国家文化符号(例如国旗、国徽、国歌以及各种特色文化符号),努力让赛事的仪式感更好、国家符号的内涵更丰富。同时注意发挥媒体的传播功能,借助媒体平台宣传英雄形象和整个国家的风貌。

四、深度挖掘国家大型体育赛事的价值作用

在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业绩,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与此同时,民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及对体育事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不仅能够促进人体健康,而且逐渐转变成了一种有价值的市场要素,该要素在当今市场运行活动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能够使相关市场资源得以科学合理地配置,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的衍生价值。体育赛事属于整个体育产业的重要组合内容,而并非只是一种单纯的体育竞技比赛,其综合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竞技体育的所属范畴,所拥有的经济、社会现象具有非常宏大的规模,从而帮助赛事活动举办城市对当地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还能够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充分满足体育活动举办城市、区域投资需求和消费的需求,提升体育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对一个城市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的检阅,还能够为广大民众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竞技场,充分展示各个国家和地区性体育实力,以此能够强有力的推动城市各个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体育带式凭借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一个城市所具有的综合活力充分激发出来,使其逐渐成为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的一个重要纽带,并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来更好的发展、提高城市综合性竞争力。2015年,国务院针对体育产业发展工作颁布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对所有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承办工作的审批流程予以取消,以此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来广泛的开展体育赛事,促使各种体育赛事大量涌现出来,各个城市也争相举办,从而为许多城市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政策均为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9]。2017年,国家制定了《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以此刺激体育产业消费,培养新的经济发展动力,确保经济稳定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财政收入增长到了410亿人民币,北京市的GDP在短时间内上升到了1055亿人民币,在举办奥运会的时间段,北京市的生产总值首次增加到了10000亿人民币,获取了可喜的经济收益;广州市曾经因为筹备亚运会而促进了GDP的显著增长,在筹备阶段,广州市的GDP平均每年所增加的百分点是0.56个;F1赛事决定在上海落户之后,有效提高了当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承办期间,上海市各行业的业务量所获取的增额当期效益在15.3到17.3亿元人民币,上海的国内外游客数量骤增,在游客的宣传带动下,上海市良好的赛事服务管理质量与美好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被大范围传播,有效提高了上海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深圳于2011年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南京市在2014年所开展的青年奥运会,2015年在北京所举办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ATP1000大师赛和世界一级方以及即将在陕西举办的第14届奥林匹克运动等,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均能够为国家带来各方面的收益[10]。

不可忽视的是,中国近年来所举办的体育赛事活动大多存在“重经济效益而轻政治意义”问题,与环法自行车赛相比,体育赛事活动的国家构建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尚未有效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在传递“国家符号”的过程中,方法途径也需要优化和创新。环法自行车赛成功升级为法国的国家象征性赛事,其方法策略可以在中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进行借鉴。

赵犇先生曾经深入研究了中国各城市举办大型赛事的热潮现象,他指出这种热潮能够充分展示中国的超级大国形象、明确政治方向和正确的立场、展示中国人民的好客心态。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应处理好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平衡关系,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这一经济投资活动获取预期的政治回报。刘瑜先生和赵犇先生的观点相似,他认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符合国家政治需要,能够促进体育外交。从辩证视角来看,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能满足两方面的政治需求:一方面,体育外交兼具输出和引入功能,有助于提高中国体育的影响力,引入先进的体育产业管理策略,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同时会谨遵政府的指导,邀请国外的官员,不断完善中国政治平台。刘瑜先生还指出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目标不仅是为了促进外交,而且因为体育赛事属于多种元素(包括政治元素、经济元素、文化元素)的综合体,国家体育产业本身就有政治意涵。梁雪村曾经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大型体育赛事展开了深层研究,他认为体育赛事是凭借一种内在精神来表达民族情感,属于一种“民族主义的想象仪式”[11]。

董杰先生曾经从文化经济视角来深入研究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他在其著作《论奥运会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特征》中对“文化的经济化”进行了深层描述,指明奥运会这种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因素,而这些特色文化能够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而且,体育产业所获取的经济效益和丰富的体育赛事文化内涵关系密切。他表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之所以能收获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是因为赛事活动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独特的丰富文化内涵息息相关。优秀文化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循环发展,与此同时,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助于推进地方文化的创新和良好发展,文化经济一体化特色当属未来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发展特征之一[12]。体育赛事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主要具有三个特点,即综合性、大型商业性、公益性,同时,体育赛事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管理、运营工程,承办体育赛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充分展现出来,还能够进一步加强城市各方面之间的联系,诸如体育设施、基础设施、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办赛经验、居民支持程度等,举办时有必要结合城市自身发展战略、国内外城市的举办经验,明确发展定位并选择合适的赛事。因为体育赛事可以划分为众多项目,对于比赛场地一般都会设置相应的要求,为了顺利举办体育赛事,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第一,符合城市自然条件。在承办初期客观分析本市自然环境条件,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选择举办合适的赛事活动。例如:青岛市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帆船项目,其主要原因是青岛距离北京较近,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环境优美。浙江省龙游县能成功举办了亚太拉力赛分站赛是凭借本市的砂石路地理条件;张家口曾经与北京联合承办了冬奥会,这凭借的是独特的地理优势与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第二,强大的经济支撑。经济实力归根结底才是城市竞争的关键,一个城市能否成功的举办体育赛事,核心因素就在于经济实力是否高超。城市要完成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作业,通常要集中发挥全市的力量,耗用大量的GDP,例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广州市所举办的亚运会、亚太拉力赛分站赛、上海市所承办的F1,这几座城市均属于中国一线城市,经济基础十分雄厚。第三,和谐的人文环境。通常情况下,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要求群众基础良好,还需要本市居民的大力支持,如此才能顺利的举办体育赛事。第四,紧密结合所在城市文化。当代每一项体育赛事自身的文化魅力和文化传承工作都非常贴切,城市在选择承办的体育赛事活动的同时也会充分体现区域文化特征,促进体育赛事活动与本市文化的有机融合,例如广州市所举办的国际龙舟邀请赛(融合了当地赛龙舟传统文化习俗)、山东潍坊所举办的风筝节(融合了当地风筝工艺文化)等,这些无一不再展现本市独特的文化魅力。曹继红、岳同彦、吴永志也曾基于文化视角对大型体育赛事展开全面研究,他们在针对奥运会开幕式与闭幕式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深刻解析,指明这两场仪式上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最引人注目,这些文化可以积极弘扬本民族文化。梁磊和杨彩云老师曾经在著作中指明北京奥运会不仅对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起到了良好地作用,而且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平等交流,提高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王婷老师指出新媒体时代对当代体育赛事文化以及国家形象的重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媒体的传播作用下,重建国家形象,理应增加民族元素、弘扬民族文化、充分体现民族特色。

五、大型体育赛事的国家构建机制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地位

用大型体育赛事健全国家构建机制,政府理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地位,重视满足国民在物质和精神领域的双向追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阶段,体育赛事活动已成为国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之一,举办更多的高质量赛事活动能够满足人们国民对体育产业以及消费的需求,激发国民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文化情感,树立国民对体育健儿以及英雄人物的钦佩与膜拜心理。环法自行车赛曾因为满足了法国人民的家国情怀,激发了人民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情,满足了国民对胜利的渴求而颇受好评,本次赛事活动也有效促进了法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二)坚持价值引领服务国家战略

环法自行车赛举办工作将国家价值与赛事活动紧密融合,赛事路线设计在包含了法国所独有的代表性地标,这些相对特殊的地方体现了法国的发展史、独特的文化理念和风俗习惯等。同时,政府官员积极参与和支持体育赛事活动,展现了法国政府的形象与价值,增强了法国文化软实力,也让其他国家更为深刻地认知法国形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人民政府向来充满亲和力,党中央一直非常重视体育文化活动,也可以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来发挥国家价值,增强国民和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可感。

(三)塑造国家英雄形象

研究环法自行车赛相关资料可以看出赛事活动中的胜利者能够鼓舞人心,转变为国家英雄形象,参赛运动员坚韧不拔的品质、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国民的认知有良好地影响作用。中国在举办赛事活动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冠军的影响作用,塑造光辉的英雄形象,像跳水英雄、体操英雄、女排英雄等,用优秀运动员的精神号召国民,激发国民对英雄的崇敬和膜拜之情。

(四)凸显独特的国家符号

无论在哪个国家、哪座城市,所举办的体育赛事活动均会遵守相关仪式,例如赛事活动开幕式、前三名运动员的颁奖仪式、为获奖运动员所在国家升国旗和奏国歌、闭幕式等,要在仪式中凸显国家符号,则需要将国家符号的文化内涵深度融入于各项仪式中。环法自行车赛的仪式内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比赛的艰难性让参赛运动员历经参赛仪式转变为国家英雄,代表国家精神;第二,赛事举办的盛大情景被誉为“奇观”,使这一场赛事属于一种综合性仪式活动,法国人民对此很尊敬和充满,每年都会去赛事场所进行观摩和朝拜。此外,媒体的广泛宣传让这一场赛事被全世界所认知,这些经验都可以被中国所借鉴。中国所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也充分融合了国家文化符号,像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吉祥物和福娃系列动画片等,均良好地体现了国家符号。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用大型体育赛事健全国家构建机制,政府理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地位,深入融合国家价值,树立崇高的英雄形象,充分彰显国家文化符号。

猜你喜欢
环法自行车赛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大小轮
艺术足球
那些赢得奥运金牌的环法冠军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悲情康塔多两摔 退出本届环法
畅聊体育赛事
Olympic Venue Map
空中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