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路径研究

2021-11-30 12:20张爱卿李金云谌勇刘晓立付旭
安徽建筑 2021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思政育人

张爱卿,李金云,谌勇 ,刘晓立,付旭

(1.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人事处,河北 廊坊 065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把育人放在首位,不能只是注重知识传授,还要加强思想传授,把学生思想育人放在与传授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入路径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教学成果,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也没有体现出特色,为此,本文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为例,对课程思政融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展开以下研究,以期为今后其他同类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1.1 注重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应用型本科相比其他类型的高校,更加注重应用,即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具备了可以进入企业从事相应工作的能力。近年来,大多数应用型高校从课程体系上进行了调整,将理论课时压缩,增大实践课时。开设一些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达到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自学能力。

1.2 产教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

产教融合是近年来各类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环节,目的是通过产教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学生与实际工程的对接,通过实际工程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另外也能帮助企业解决相应的问题。产教融合既锻炼学生专业技能,又将企业拉入培养学生的行列中,真正意义地将学校与社会融合,培养出的学生社会认可度高,达到了应用型本科培养学生的目标。

1.3 多元育人,向国际化和复合型发展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不是单因素或者单方向,而是多元化、综合考虑个性化发展。既要加强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又要将国外一些先进教学理念引入,不断地丰富人才培养路径。通过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引入国外高校教师等一系列举措,丰富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本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增加学生的就业面,提升学生的全面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强调实践能力,通过产教融合和多元化的培养实现对应用型本科人才专业技能的提升,但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技术过硬远远不够,还需要政治思想过硬。因此,亟须开展基于课程思政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路径的研究。

2 基于课程思政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路径

课程思政有别于思政课程,即不是单一讲思政,而是结合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特点,从专业课中挖掘思政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案例或者图片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思想,使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坚定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的信念,将个人荣辱与祖国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为了实现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拟定了以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具体见下图所示。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2.1 建立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专业教师的思政思维培养

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较强,而思政思维欠缺。应由学院领导牵头建立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从本校思政教学队伍中选取优秀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结成帮带对子,定期召开思政教育研讨会,思政教师参与专业教师的教学大纲和教案的设计和制定,通过一学期的专业课教学,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同时不断完善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将该机制长期贯彻于课堂教学,从而实现对专业教师的思政思维培养。

2.2 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引经典体现时代精神

课堂教学方式在以职业道德为主线的工程案例教学方式基础上,融入工程伦理考量,并引入经典的工程案例和新时代的伟大工程,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从中深深地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取得的成绩,坚定学生毕业后勇于担当国家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信念,采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也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本枯燥无味的专业课授课现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

2.3 重塑实践教学环节,以红色教育和民族复兴为主题开展生产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大多是去工程现场参观学习,时间较短,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学生反馈的结果不能完全达到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认证对实践教学的能力要求。因此,要重塑实践教学环节,在此环节增加思政元素,以红色教育和民族复兴为主题,选取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教育和能彰显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工程开展实践教学,在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同时,灵魂得到洗礼,信仰得到坚定。

2.4 融入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首任,若能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中,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处事思维,乃至他们的一生。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校训,在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同时,将此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中。如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航天领域人才为目的的高校,教学过程中突显航天精神,经常性地引入有关航天人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2.5 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有效地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迫在眉睫,充分考虑多因素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影响,运用现代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量化指标,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通过两个学期两门专业课程的实施,不断修正完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成两门“课程思政”下的专业课程,并按此方法开展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

3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3.1 新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①工科类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但是,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仅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规范的职业道德,是不能满足新时代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因此,国家提出了培养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应在专业课授课方式上予以改变,强化工程伦理教育,在选择教学案例数量上的同时更要重质,应以彰显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为主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②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强调要以红色教育为主,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了很多红色教育基地,这些基地与专业相关,因此在每年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应优先选择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教育和能彰显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地方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讲授,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等形式,由学生讲解,将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起来。

③高校培养出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办事、处事上都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而且会越来越显著。因此,“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入校园文化也将成为今后“课程思政”的一项重点工作。只有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习目标才能明确,学习知识才有动力,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中,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2 新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①教师是“课程思政”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要从思维上培养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将每一个专业知识点均对应一个思政内容,并能将“课程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学生从专业课中也能得到灵魂洗礼和坚定信仰。为此,建立健全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是十分必要,也是迫在眉睫的。这种机制必须是由高校领导开始,从上至下逐步开展,机制的实施也要有相应的监督,保证机制的运行,保证“课程思政”的成果。

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因此,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要经过多方共同制定,其中包括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督导组专家、企业领导等,评价体系不能仅仅是定性的评价,还要通过数学的手段进行量化,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利用多层次的指标体系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更真实地反映“课程思政”方法的效果。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已经开展了7年,在这7年历程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初衷没有改变,依然是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但面临国外形式复杂多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还需要不断地更新,只有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人才培养路径,才能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才能将今天的大学生培养成为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应用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