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社区养老规划的设计探索

2021-11-30 12:20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00
安徽建筑 2021年11期
关键词:石家庄户外活动居家

芦 冰 (河北地质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医疗等产业的不断进步,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针对养老问题,由于传统观念束缚,老年人普遍选择居家养老,而由于“4+2+1”结构的家庭组合,对子女来说兼顾赡养老人、抚育子女与赚钱养家无疑成为诸多七零后、八零后的主要生活压力。而在二三线城市中,对于选择送入服务设施较好的养老院,也多视为“不孝”的行为。在一些一线城市中,老年人虽然想入住养老机构,但也存在一床难求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与结合我国养老情况,一种“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而日间照料中心正是以这种形式为原型,设立在社区内的养老机构,构建医养结合方式,照料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年人日常餐饮、保健、娱乐等日间托养的服务项目,而夜间老年人可以选择回归家庭享受天伦之乐的养老模式。日间照料中心既可以扩大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可以延续老年人在本社区内已有的社会关系,又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健康护理服务,以此弥补了“居家养老”的不足之处,成为众多老年人的养老选择模式。

1 调研区域内老龄化及养老机构现状

1.1 老龄化现状

本文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区为调研区域,河北省近年老龄化日趋严重,如表1为河北省2015-2017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及其占全省总比重表,从2015年到2017年,河北省老龄化比重由10.19%上升到11.25%,而在2020年6月在石家庄召开的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上提出,河北省65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017万人,老龄化率19.43%,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于重度老龄化省份,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河北省2015-2017年65岁及以上人口数及其占全省总比重表 表1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行政面积达到14464平方千米,人口众多,从2000年逐步迈入老龄化城市,如表2为2000年和2018年石家庄老龄化人口数量统计,可见石家庄老龄化也在逐年加剧。

2000、2018年石家庄老龄化人口数量统计 表2

1.2 石家庄养老机构现状

石家庄养老模式与全国相同,基本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截至2019年,石家庄现有养老机构209家,主要类型为公办和民办两种,主要服务对象为半失能或失能的老年人,提供基础护理、日常饮食、康复训练等内容。床位数3万余张,但也缓解不了石家庄养老机构床位数不够的现状,诸多养老机构产生“排队等床位”的现象。为此,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提出将在市区内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布局,即步行15分钟内就可以享受社区的养老、卫生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并且石家庄作为全国首批居家养老的改革试点城市,社区养老将成为日后养老的主要发展模式。截至2018年,市内拥有200余家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分为托老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等,正在推进社会化运营,社区委员会负责其管理与提供服务。以养老院为主体,社区养老为依托,石家庄市开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2 疫情背景下老年人生活问题

2021年初,石家庄市由于新冠疫情突发,于1月6日进行全市民居家隔离措施,因子女外出务工等众多原因,形成了老年人独自居家隔离的情况,为其生活带来众多不便之处。

2.1 老年人身体问题

老年人免疫力较低,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而老年人多有基础病或慢性病,虽不用长期住院治疗,但需要长期服药、生活照顾以及专业的健康管理与干预等服务。而对于半失能、失能或残障的老年人,更需要长期专业护理与康复性训练。长期的居家隔离,因活动受限,使得老年人运动量下降,从而引发各种潜在性疾病;生活规律被打破,也会引起慢性病的复发,而在疫情期间的封闭管理,也使得老年人不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方式,若家中只有一位老年人,突发昏厥等情况,也不能立刻发现。

2.2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封闭式管理,老年人容易受社交媒体上虚假信息的误导,引起部分老年人在认识上的偏差,继而产生焦虑等消极情绪。再加上居家隔离,不与外人进行沟通,焦虑心理很容易上升为恐怖、害怕等情绪,心理情绪会导致身体上的病变,诸如出现胸闷、心慌、失眠、食欲不振等现象,从而让自身抵抗力更加低下。

2.3 疫情背景下老年人的需求

我国正处于防控疫情常态化阶段,社区养老中心也要根据老年人防控需求进行相应的改善。老年人身体各器官与机能的退化,需要长期的健康指导与护理服务。日常指导吃药与进行健康锻炼,掌握各老年人的身体指标。在疫情期间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与专业卫生宣传,讲解日常抗疫防护知识,辟谣虚假信息,定期观看专家讲解等等,通过大量的宣传工作,让老年人知道新冠肺炎的特点与防疫要求。而在居家隔离期间,也要根据各个老年人病症不同,定期电话回访询问用药情况,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辅导老年人进行居家锻炼等服务设施。

疫情防控下,如何使社区养老中心避免大范围的交叉感染,又可以让老年人有聚集娱乐、学习的空间,在突发事件下能够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是现在社区养老中心在进行整体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社区养老机构规划现状

现阶段的养老机构,一类老旧建筑的改造,结构模式较为单一,且不利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要求,另一类为新规划社区养老中心,有较多的设施服务,在规划时多采用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建筑本身兼具多种功能,如住宿、护理、餐饮、娱乐等,景观大多为户外的活动场地。而随着老年人的入住与疫情防控,传统的社区养老中心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出来。

3.1 绿化与设计程式化

在进行规划之处,对于景观绿植,采用“一绿遮百丑”的规划方式,根据季相性选择种植绿植,使得景观能达到一年四季都有“绿景”。这种规划方式在道路绿地中较为常见,但用在社区养老中心则显得缺少人性化。老年人的生活特点与身体需求,使得老年人每天都要有相应的户外活动,诸如冬天晒太阳唠嗑,夏天在树荫下纳凉等静态活动。因此,在养老中心的绿化设计上,就要考虑树荫朝向与园椅的位置问题。如图1为石家庄某养老中心的园椅设计,在规划之初就考虑了树荫的朝向,按照个人喜好,选择阳面椅还是阴面椅,并采用弧形园椅,增加老年人之间的相互交流。而图2的老年中心园椅,虽然在设计形式上,能够体现出节奏美等形式美法则,但园椅设计过于程式化,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及社交问题。

图1 石家庄福寿居养老凉亭椅

图2 某老年中心园椅

3.2 功能分区过于单一

目前的养老中心,都会配以绿化广场,而为使整体规划美观,赋予各个广场不同的功能分区,可分为运动场、植物园、活动区、棋牌区和观赏园,而过于单一的功能分区会限制老年人的活动场地。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退化,活动范围根据自身情况有所限制,因此,固定且单一的功能分区反而会限制老年人的活动区域,例如老年人进行户外下棋活动,但由于体力等诸多个人原因,无法走到固定的棋牌区,因此会产生限制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情况。所以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对宅间绿地进行多功能的规划(如图3),即在附近区域内,就可实现耕种园艺、户外活动、观赏娱乐等的多种户外活动组合。

图3 老年中心的多功能分区组合

3.3 人性化设计

由于养老中心的使用群体是老年人,因此老年人有其特有的功能需求,除此之外,还应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活动的静态与动态尺寸,进行符合老年群体的人性化设计。通过规划设计,让老年人参与到活动之中,保持老年人自身思考和健康的行为能力。

现阶段的社区养老中心多为老旧社区改造,其基础服务设备并不是专门为老年人所设计,在后续使用中,多有不便之处,因此在改造或规划之初就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习性。例如老年人由于机能退化,走路时需要扶手借助行走,众多养老中心也都安有利于水平行走的扶手,但高度差异较大,按照老年人的行走习惯,扶手高度应保持在800-900mm高,并要保证其连续性。除此之外,老年人对强光较敏感,但看书读报时仍需要光线充足,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卧室就要考虑无主光源设计,当老年人躺在床上便不会被屋顶的主光源刺激眼睛;但客厅就要考虑使用可调节的灯光,以满足老年人在不同时间阶段进行读书等不同活动的光源需求。通过增加人性化设计,尽量解决老年人生活起居的日常活动。

4 后疫情下养老中心空间规划趋势

我国大部分省份仍处于防控疫情常态化,而突发的疫情也为日后的建筑和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保障老年人日常照料生活,又能确保在隔离期间不影响日常生活,成为新型社区养老中心规划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4.1 优化交通流线

在调研石家庄市内的几所社区养老中心发现,大部分养老场所只留有一个进出入口,护理人员、工作人员、送货人员甚至是垃圾清运,都是同一个出入口,无疑给卫生和人员流动带来隐患。在后期的规划中,应留有相应的进、出口,人员出入口、货物出入口,进出口分工明确,如遇突发事件根据其功能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出入口形成洁、污、人、物的分流管理。

在内部交通规划上,可采用“双廊式”或“三廊式”的设计,将房间和连廊相结合,连廊既可用作交通流线,也可用作阳台,增加采光,在突发疫情中,也能够形成闭环管理。对于垂直交通流线,以往的老年中心有设置电梯和楼梯等通道,但电梯往往设置在一起,这样不仅因人流聚集增加交叉感染风险,也做不到货梯和客梯的分流。因此在设置垂直交通流线时,应考虑在两处地段,例如走廊的两端,设置电梯和楼梯,平时可做人与货物的分流管理,在隔离期间,也可减少人员聚集。

4.2 空间多功能化

以往的养老中心,平面规划的空间布局相对集中,例如集中住宿,集中娱乐游玩,人员过于集中,安全隐患较大,也不利于闭环管理。因此,在日后的社区养老中心规划中,应采用“组团式”的平面布局,如图4为丹麦的艾特比约哈文养老设施的组团化平面图,从图中可见组团式的平面布局,老年人不需要走很远,既可实现餐饮、娱乐、护理等基础服务,各组团之间通过连廊进行连接,连廊安装有隔离门,而遇突发事件,例如火灾或疫情,也可按照“组团”形成闭环管理,而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宅间绿地也可进行多功能的户外活动项目。除了“组团式”,还可以考虑“回”字式或“L”式空间布局,通过关闭隔离门,也可做到闭环管理。

图4 艾特比约哈文养老设施的组团化平面图

在建筑内部的空间规划上,也要考虑到空间功能的多变性。如在建筑入口处设置门厅,平时可视为室外到室内的过渡区域,引导人流或放置应急老年设施,而在疫情隔离期间,通过新风系统控制气流的流向,门厅又可作为半污染区或是缓冲区,用来隔绝污染区(以隔离人员)和清洁区,也可在此区域进行货品的消杀工作,以保证护理等工作人员的安全。

4.3 增加室外空间的互动

老年人需要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以维持身体机能,而传统社区养老中心,室内外界限过于明显,建筑外部空间即为室外空间,单纯的庭院或广场式的活动区域,在疫情防控或阴雨天气就无法进行户外活动。在日后的社区养老中心,可以适当模糊室内外的空间界限,可利用单面空廊作为户外阳台,增加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既可让老年人在疫情防控下或是阴雨天气进行户外活动,也可提升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加入到户外活动,增加身体锻炼。

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屋顶空间打造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在屋顶种植适合老年人耕种与培育的花草植物,进行屋顶露台设计,并适当进行景观规划,既可增加老年人的各个娱乐和活动项目,也调节空气湿度,增加绿化面积。

5 结语

对于社区养老中心的建设,我国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经过此次的疫情,也为养老中心的规划设计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设计也正是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然而养老中心的设施是十分复杂的设计,本文提到了优化交通流线,空间多功能化和增加室内外的空间的互动并不能解决全部的养老中心规划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要以“老年人”的健康生活作为设计的出发点,真正做到为老年人考虑的设计,在平常生活与疫情突发状态下,平衡兼顾,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程度。

猜你喜欢
石家庄户外活动居家
石家庄旅游学校 优雅礼善 服务天下
居家的日子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居家信条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微生高的往事
梁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