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采条件下的淮北市裂隙岩溶水水位动态预测

2021-11-30 12:20胡林叶飞虹杨杰
安徽建筑 2021年11期
关键词:淮北市采区含水

胡林,叶飞虹,杨杰

(1.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2.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1 引言

裂隙岩溶水是淮北市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水源,由于几十年的过度开采,其水位埋深持续下降,形成了较大范围的岩溶水超采区及区域性的降落漏斗,有引发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灾害现象发生的风险。为此,安徽省政府划定了面积约123.8km的限采区,淮北市政府于2019年实施了《淮水北调水源置换及地下水压采工作方案》,力图缓解区内岩溶水的超采状况。因此,建立三维非稳定流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对压采方案实施后研究区岩溶水水位动态变化,进行预测显得很有必要。

2 研究区概况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华东地区腹地,市域范围南北长108km,东西宽近 60km,总面积约2741.4.4km。淮北市地处淮北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地面坡降1.5/10000,区内分布有山涧盆地、低山丘陵和洪冲积平原。

淮北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水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淮北市年均气温15.0℃,最高气温41.1℃(1972年6月1日),最低气温-21.3℃(1969年2月5日),月均日照时长为193h,积温4753.6℃(t≥5℃),太阳辐射全年为总量124.5千卡/cm,干热风多出现在5月中、下旬,年均相对湿度71%。

淮北市地层除第四系松散层沉积外,下覆地层裂隙发育丰富,部分地区裂隙裸露,地下水的开采呈现出孔隙—裂隙岩溶水混采的局面。浅层孔隙水分布于西部和南部平原区,主要用于农田灌溉、禽畜养殖、工业用水;深层裂隙岩溶水分布于淮北市北部地区,主要用于城镇居民生活和公共等项目用水。本次研究区域为淮北市岩溶水集中开采区域,位于淮北市北部地区,面积约1000km。研究区地理位置图,见图1所示。

图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

3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3.1 含水岩组结构及分布

区域属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O-C)、三叠系(T)、侏罗系(J)缺失,上第三系(N)、第四系(Q)为松散岩,组成松散岩类含水岩组,赋存孔隙水;上震旦统(Z)、二叠系(P)、白垩系(K)、下第三系(E)为碎屑岩,组成碎屑岩类含水岩组,赋存裂隙水;上石炭统(C)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组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含水岩组,赋存裂隙岩溶水;下震旦统(Z)、寒武系(∈)、奥陶系(O)为碳酸盐岩或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组成碳酸盐岩类或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类含水岩组,赋存裂隙岩溶水。

浅层含水岩组砂层发育有2层~3层,累计厚度10m~30m;砂层间无稳定的粘性土分布,含水层之间长只有1m~4m的粘性土相隔,许多地方粘性土尖灭;浅层含水岩组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密切。深层含水岩组由中更新统下部、下更新统和中新统组成;砂层在徐楼、五铺、前常一带最为发育,厚度10m~35m,最厚达60多米。

3.2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关系

基岩裸露的岩溶水分布地区,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其他地区岩溶水受含水层间越流补给影响。岩溶水作为淮北市的主要生活用水供水水源,人工开采是其主要排泄途径。

3.3 岩溶水开发利用现状

2018年,淮北市总用水量为4.36亿m,其中裂隙岩溶水用水量1.417亿m,占总用水量的32.5%,主要用于居民生活和城镇公共等项目用水。为了根治淮北市岩溶水超采问题,淮北市实施了《淮水北调水源置换及地下水压采工作方案》。

根据压采方案,“引江济淮”外调水将于2025年作为淮北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淮北市计划分2018年~2019年、2020年~2024年、2025年及以后三个阶段对限采区内岩溶水进行压采,2025年前的时间利用限采区外的徐楼水源地进行水源置换,见表1所示。

淮北市水源配置方案一览表 表1

4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4.1 含水层结构概化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及钻孔资料,在垂向上将研究区概化为三层,见图2所示。

图2 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化模型

①潜水—承压含水层:该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及上更新统的粘质砂土、粘土及粉砂组成。该含水层遍布全区,仅在北部山前厚度较薄,层厚约10m~55m左右。

②弱透水层:该层层厚范围约5m~40m,由于监测到上覆孔隙水水位与下伏裂隙岩溶水水位存在数米水位差,且径流滞缓,因此将该层概化为弱透水层,既作为孔隙水与岩溶水沟通的主要通道,同时也起到一定的隔水作用。

③裂隙岩溶含水层:该层主要由第三系的砂砾岩、泥岩以及第四系下的灰岩组成。该层除北部山区部分出露,均下伏于第四系地层,层厚约370m~430m。

4.2 模拟范围

对于本次模型,以淮北市岩溶水集中开采区为模拟中心,包括整个限采区及限采区外徐楼水源地,模拟区南北长40km,东西长 25km,总面积为1000km。本次模拟初始时间为2018年1月1日,模拟期设为10年。模拟区范围及限采区位置,见图3所示。

图3 模拟区范围及限采区位置图

4.3 数值模型的建立

依据前面建立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构建相应的地下水流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式中:K表示含水层渗透系数(m/d);H表示第一含水层水位(m);H表示第二含水层 水 位(m);H表示第二含水层初始水位(m);M表示第二含水层厚度(m);m表示弱透水层厚度(m);q表示各抽水井的开采强度(m/d);μ*表示弹性释水系数;t表示时间(d);D 表示模拟区范围;Γ表示第一类边界。

4.4 模型识别

数值模型建立后,利用已有的地下水位观测值资料,采用试错法进行模型识别,确定水文地质参数,使得计算水位和观测水位充分拟合,满足规范要求。

由于水位动态监测孔的缺乏,难以形成平面空间水位等值线;本次模型识别仅依据位于研究区的H162岩溶水监测孔水位动态,进行数值模拟模型的识别;经过反复调参,最终得到较为理想的模型识别结果,拟合结果如图4所示,各地层水文地质参数取值,见表2所示。

图4 H162观测孔水位拟合过程线

研究区各含水层参数赋值表 表2

4.5 模拟结果

利用识别后的模型进行模拟,得到了模拟区以限采方案开采岩溶水2年末、5年末、8年末、10年末的地下水水位等值线图,见图5所示。

图5 不同开采时期岩溶水水位等值线图

5 结论与分析

根据模型模拟,得到了淮北市“压采方案”实施后开采10年期间的区域水位等值线图。对岩溶水水位等值线图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开采2年末,限采区内岩溶水开采井群中心水位出现下降趋势,限采区外水位基本不变;

②开采5年末,随着“压采方案”的实施,限采区内开采中心水位有所回升,回升幅度在0.5m~1m之间,而限采区外的徐楼水源地水位出现下降趋势;

③开采8年末,由于水量压采幅度的增大,限采区内开采中心水位回升较快,限采区外徐楼开采点水位持续下降;

④开采10年末,“引江济淮”外调水开始作为淮北市生活用水主要水源,限采区内水位基本恢复至初始水位状态,限采区外徐楼水源地水位仍保持下降趋势,但随着区域岩溶水补给条件变好,下降速率减缓。

综上,通过地下水流数值模型预测,随着《淮水北调水源置换及地下水压采工作方案》的实施后,淮北市限采区内岩溶水水位持续回升,限采区外徐楼水源地岩溶水水位逐步下降,限采措施对区域岩溶水水位动态有较大影响,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淮北市的岩溶水超采现状。

猜你喜欢
淮北市采区含水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矿井多水平多采区通风系统合理布局研究与应用
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影响因素研究与调整措施
小小书画廊
十几年后的真相
采区疏放水工程排水系统改造方案探讨
龙东煤矿东二采区开采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