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与措施

2021-11-30 00:55秦凤娇
新疆有色金属 2021年5期
关键词:植被土地利用方向

秦凤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〇三队 伊宁 835000)

1 适宜性评价目的

对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目的是通过评价来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以便合理安排复垦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决策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础。评价方法可采用因素限制法和相关因素分析法综合评价方法。按一般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首先对需要评价的土地进行土地质量调查,编制图件,并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文件,提出该土地利用的目标,两者进行比配后,调整利用目标或提高土地质量来完成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以具体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对土地条件的要求,逐个与土地资源类型的性质相互匹配并确认其适宜性过程,使其结果成为土地复垦的依据。依据分级标准对复垦土地适宜性进行分级评价。

2 单元划分原则

2.1 与当地规划相符合原则

在确定待复垦土地的适宜性时,不仅要考虑被评价土地的自然条件和损毁状况,还应考虑区域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统筹考虑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建设发展状况。

2.2 可复垦性与最佳效益原则

在确定被损毁土地复垦利用方向时,除按照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外,应当首先考虑其可复垦性和综合效益,即根据被损毁土地的质量是否适宜为某种用途的土地,复垦资金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相比是否为最佳,复垦产生的社会、生态效益是否为最好。

2.3 因地制宜原则

在评价被损毁土地复垦适宜性时,应当分别根据所评价土地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等具体条件确定其利用方向,在尊重权利人意愿的基础上,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2.4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以主导因素为主的原则

影响待复垦土地利用方向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土壤性质、原利用类型、损毁状况、灌排条件及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此在评价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但是,各种因素对土地复垦利用的影响程度不同,应选择其中的主导因素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

2.5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原则

待复垦土地的评价,一方面要考虑其自然属性(土地质量),同时也要考虑社会属性,如社会需要、资金来源等。在评价时宜以自然属性为主要因素确定其复垦方向,同时顾及社会属性的许可。

2.6 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原则

对损毁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时,要根据已有的资料作综合的理论分析,确定最佳复垦土地利用方向,但结论是否正确还需通过实践检验,着眼于发展的原则。

3 单元类型划分

评价单元是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空间单位,同一评价单元内土地的基本属性、土地特征、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和改良途径应基本一致,同时评价单元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能客观反映出土地在一定时期和空间上的差异。评价单元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质量、复垦工程量的大小和复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对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划分时要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组合方式及对土地的影响,对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出现的各单元类型主导因素做出准确判断,以最小的复垦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值,并考虑矿区生产安全、矿区环境改善,减少自然灾害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土地复垦方向与标准

4.1 土地复垦方向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以特定复垦方向为前提,对被损毁土地的适宜程度所做出的判断分析,离开了复垦方向,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就失去了意义。结合自然条件、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相关规划、公众意愿及当地复垦经验,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初步确定土地复垦适宜方向。

4.2 土地复垦标准

挖损土地复垦区技术标准及压占土地复垦区技术标准

(1)首先应保证安全,杜绝次生地质灾害发生,防护工程要求满足相关规范;

(2)有控制污染和水土流失的措施,保证安全,复垦后无废石和污染物;

(3)对开挖边坡按设计要求放坡,削坡至稳定状态,保证不会发生边坡失稳,无边坡凹凸不平现象,使其与原地形地貌吻合;

(4)场地平整后需要覆土的单元覆表土不小于30厘米,复垦为人工牧草地;

(5)有控制污染措施,保证安全;

(6)地表设施和建筑物进行拆除,可利用材料外运,废弃物拉运至指定地点;

(7)对因土石方堆放而压占的土地,将土石方拉运回填,恢复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土地功能;

(8)进行土地平整,禁止形成局部凸起或凹陷,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9)因地制宜,复垦后土地类型基本与当地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5 土地复垦措施

5.1 预防控制措施

(1)废弃物排放的预防控制措施

复垦项目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

修建垃圾池、防渗卫生厕所,各设施严格按环保要求设计施工;平时加强环保教育,制定保护环境制度、施工人员不得随意随地丢弃垃圾,使大家都能了解生活垃圾对环境的破坏及污染,尽量降低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废水进行处理后方能排放。

(2)施工预防控制措施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场地内严禁分布与环境治理无关的任何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若发生崩塌和滑坡隐患,及时疏散作业人员,进行地质灾害专项勘察、设计,在勘察和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对地质灾害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

5.2 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是指工程复垦中,按照自然环境条件和复垦土地利用方向要求,对受影响的土地采取各种工程手段,恢复受损土地的生态系统,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主要为削高填低、土方拉运、放坡平整。

(1)削高填低

复垦区现状条件下由于开挖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复垦过程中将高处的土方量削填至低凹处,并进行碾压,使其与周边地貌相协调。

(2)土方拉运

对治理区的凹陷地形采取从堆料场拉运土方进行回填的方式,回填采取分层回填压实,分层厚度不大于1m,压实度不小于0.85。

(3)放坡平整

对开挖形成的陡壁边坡采取放坡平整的工程措施。

5.3 生物化学措施

复垦后的土地,要采取一定量的生物化学措施,生物化学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恢复植被和改良土壤等工程。

(1)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方案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布设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体得到有效防护、工程建设中损毁的地貌、植被得到有效治理和恢复,减少因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并将水土保持设施管护责任得到落实,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和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

(2)恢复植被和土壤改良

对剥离的表土在回填时采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土质改良,调整土壤的pH值、增加有机质含量及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同时通过生物措施,种植能加速土壤熟化的生物肥料。生物肥料与良种牧草能够促进土壤的微生物分解、减少水土侵蚀、增加绿色植被覆盖,从而提高牧草成活率及产量。

5.4 管护措施

复垦土地的管护主要是对重建植被的管护,土地复垦初期土壤质量欠良,导致植被恢复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对范围内人工种植的草地进行养护,养护措施有对植被施肥、植被补种、病虫害防治和加强宣传等措施。

猜你喜欢
植被土地利用方向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五台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基于“风险—效应”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识别与测度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2022年组稿方向
追踪盗猎者
2021年组稿方向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