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设计专业外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研究

2021-11-30 10:55刘璠王英政潍坊理工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印刷应用型

文/刘璠 王英政(潍坊理工学院)

目前,高校设计专业主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方向。众所周知,多数设计专业都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来辅助理论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设计专业的外出实践教学更是涵盖多个方面,涉及较多专业课程,由于每个课程对学生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不同,将会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

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变化,不断接受挑战,同时,社会对设计类专业人才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设计艺术来源于生活,渗透生活,并高于生活,设计师往往需要观察入微,还要体现平常之美。在这样的要求下,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逐渐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到目前为止,还有较多高校的设计类专业依旧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将专业教学停留在课本知识和理论研究之上,既不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更与时代审美脱节,造成专业不精、实操为零的现状。因此,不断探索外出实践教学的新方向,完善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以培养应用型社会人才为主要目标,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观察生活,为艺术创作积累素材

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学习之后,在专业课部分可以适当增加外出实践教学的课时量,使学生在充分观察生活后,能够积累大量的创作素材用于设计实践。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高于生活源于生活,以引发观者的共鸣。学生在课堂上仅通过理论知识很难捕捉到生活的细节,同时学生课后观察又常常被忽略,所以合理的外出实践教学可以防止此类现象发生,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关注生活并在教师引导中结合理论知识,升华艺术创作。

当代设计艺术的发展面临脱离生活实际,浮于艺术表面的问题,根源来自艺术创作者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导致其设计的作品浮于表面,不切实际。尤其以需要兼具实用性的艺术为主,例如:环境、产品、工业等相关领域的设计。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想要提升自身作品的高度,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对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将其融合自身的理解,发展为艺术灵感,继而转化为设计作品。除此之外,设计师在生活中偶然得到的即刻的感受也会引发设计冲动,激发设计行为的发生。所以,适当的外出实践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设计灵感的引导,帮助学生获得积累设计素材的经验,并启发学生进行艺术转化。

二、结合时代特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一轮产业革命蓬勃兴起的时代,各行各业都依赖自主创新能力生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结果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需加强。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同时,好的设计作品还要兼具时代特色,顺应时代需求。设计师身处时代之中,所设计的作品必然多多少少会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色,但如何将时代特色融入设计作品并体现出创新性,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显然,设计作品更需要创新性,我们不可能重复设计陈旧的作品,无法吸引受众群体的注意,更与时代脱节,它应当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充满正能量的作品。

因此,在学生阶段就要牢牢树立创新意识,不断锻炼其创新能力。外出实践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开阔眼界,接触最前沿的设计内容,触发创新意识。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各大设计展览,可以使学生了解目前设计发展现状,教师可在展厅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行业发展现状有了清晰的认知,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发展创新。

三、理论与实践并举,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目前实践教学逐渐暴露较多现实问题,例如经费不足、水平不高、基地不健全等问题。主要原因有三:第一,近年来本科招生数量不断增加,过度扩招导致出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费的严重欠缺,这就间接导致了实践教学基地无法保证的问题,造成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第二,高校教师队伍的培养目前也面临较大问题,教师本身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就业,没有经历过较多的实践学习,缺乏科研实践锻炼,其指导学生时自然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第三,不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校内实习基地又难以形成规模,学生的实践学习较随意,不利于在实践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反复练习。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建立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变得尤为重要,加之设计专业对实践学习要求较高,需要让学生将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那么外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就愈发明显了。结合目前的教育现状,大力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制订相对独立和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或大纲,是目前迫在眉睫、亟需完成的教育改革目标。

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包装课程为例,传统的课堂教学只能满足包装结构等基础内容的讲授,涉及印刷方式、承印物等相关知识,学生很难从理论知识里区分出各印刷方式的不同以及印刷效果的差异,更难牢记各种印刷承印物之间的微妙差距,所以对于课程的认知也会较为浅薄,当走向就业岗位时,自然很难设计出优秀的设计作品。但如果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合理穿插实践教学,比如将包装生产车间作为实践教学基地,近距离感受各类印刷机器的实际操作原理,实际观察各类印刷承印物经由不同的印刷机器所呈现的效果差异,明确包装设计从电脑制图到实际印刷的全部流程,使学生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四、完善“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助推课程改革

“第二课堂”是在传统的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其原则是依据各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制定课堂形式。从教学内容上看,“第二课堂”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从教学形式上看,多见于丰富的外出实践教学活动。

高校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再据此修订教学大纲,目前,大多数高校设计类专业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第一课堂教学的模式。但实践表明,这种形式终究会成为历史,“第二课堂”的拓展势如破竹。不断完善和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实现实践教学形式的丰富和扩展,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将成为未来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作为“第二课堂”的主要构成力量,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形式多种多样,区别于传统的课程大纲,具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创新创业等相关内容。鼓励年轻教师首先进行课程改革是目前多见的主要途径,在高校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继续教育,让年轻教师参加更多的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为教师创造到公司、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聘请公司、企业的专家与青年教师共同担任学生的实践学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注入新的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作用。

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多向应用型人才倾斜,而实践教学恰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多年来,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设计专业,

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设计人才的匮乏,设计专业的薄弱。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设计专业必然要迈开步伐,大胆改革,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完善外出实践教学的相关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应用型社会人才。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印刷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01—02合刊
超级印刷机
绿色印刷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绿色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