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眶内侧壁-纸样板骨折CT诊断及其意义分析

2021-11-30 12:54张宇峰刘艳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内陷直肌侧壁

张宇峰,刘艳武

(湖北省公安县中医医院放射科 湖北 荆州 434300)

眶内侧壁主要由筛骨纸样板构成,由于筛骨纸样板的骨质较薄,在外力作用下极易出现眼眶内压升高,继而发生骨折[1]。眶内侧壁-纸样板骨折会导致相邻的眼内直肌出现损伤,继而影响眼球的活动性,严重者可导致球后血肿、眼球破裂伤等不良后果[2]。因为该骨折较隐蔽,患者的症状表现轻微,不易被发现,造成临床上漏诊、误诊的情况较为多见。近几年,影像学诊断技术发展快速,CT检查在该骨折类型诊断中获得了广泛运用。CT检查能够直接显示眼部软组织、骨结构以及眶周结构,是目前临床进行眼眶检查的首选检查方法[3]。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眶内侧壁-纸样板骨折的CT诊断及其意义,就本院诊治的60例眶内侧壁-纸样板骨折患者的CT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见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公安县中医医院2019年1—12月诊治的60例眶内侧壁-纸样板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历资料完整;②年龄≥18岁;③经相关检查证实,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出现一定程度的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眼睑肿胀、眶面部青紫、鼻内出血等症状;④对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急性头颅、面部外伤史;②精神疾病;③不配合研究者。患者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18~64岁,平均(36.87±8.50)岁;病程2h~6d,平均(1.23±0.76)d;受伤部位中,左眼31例,右眼27例,双眼2例;受伤因素中,拳击伤27例,交通事故伤12例,跌伤9例,其他12例。

1.2 方法

仪器为Siemens 64排螺旋CT扫描仪(德国西门子),参数为:层厚2~3 mm,层距2~3 mm,矩阵512×512。行常规眼眶轴位扫描与冠状位薄层扫描,横断面基线为听眶线,从眶上壁到眶下壁,冠状面基线垂直于听眶线,从眼球前部到蝶窦前壁。扫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层厚、层距均为1.25 mm,图像传送至ADW4.2工作站,运用骨算法重建,用骨窗(窗宽1500 HU、窗位450 HU)、软组织窗(窗宽300 HU、窗位40 HU,在X、Y轴上选择重建图像)分别观察眶壁骨质、眶内软组织及其与临近结构的关系等情况。

采取双盲法,由两名影像学诊断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独立进行阅片与诊断,意见不一致时经协商达成统一。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CT诊断结果,包括合并症、骨折分型、征象等。骨折分型:依据纸样板骨折形态,分成①线型骨折:纸样板骨折中断、不凹陷;②凹陷型骨折:纸样板骨质断裂且出现凹陷、成角、错位等变化。

1.4 数据处理

数据录入至Excel软件,运用SPSS l9.0系统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合并症

60例患者中,合并眶外侧壁5例(8.33%),合并眶下壁骨折4例(6.67%)。

2.2 骨折分型

60例患者中,线型骨折16例(26.67%),凹陷型骨折44例(74.44%),其中内陷5~7mm有20例,内陷8~10mm有24例,平均内陷(8.14±1.62)mm。

2.3 CT征象

2.3.1 直接征象 眶内侧壁骨质连续性中断,可直接看到骨折线45例(75.00%),包括线型骨折11例,凹陷型骨折34例。

2.3.2 间接征象 60例患者中,合并眼睑积气48例(80.00%),合并眶内积气13例(21.67%)。眼内、眼直肌肿胀58例(96.67%),合并内直肌与眶内脂肪疝入筛窦49例(81.67%);常有筛窦结构变化,伴筛窦积水18例(30.00%),球后血肿3例(5.00%),晶状体脱位1例(1.67%)。

3 讨论

眶内侧壁属于眼眶中最菲薄的部分,在力的作用下易发生骨折,其骨折患病率在眼眶骨折中排名第一位[4]。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眶内侧壁骨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层人群中,但以中青年男性最为常见。眶内侧壁的结构组成中,由前至后分别为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纸板、蝶骨体,当中筛骨纸板是主要部分。筛骨纸板非常薄,最薄处只有0.3mm左右,且有孔洞,因此受外力作用时极易出现骨折。目前认为,头部受到强暴力是引发眶内侧壁骨折的主要原因,包括如拳击伤、交通事故伤、跌伤等[5]。从客观层面进行分析,人体在受到暴露作用时较易出现骨折,直接暴力性骨折一般发生于受力部位。眼部在外力作用下,眼球易向后移动,同时眼球内容物组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其向周边挤压,所以眶内侧壁的筛骨纸板会出现骨折,部分打击力较大的情况下还会引起下壁骨折[6]。

眶内侧壁-纸样板骨折患者在受伤时一般不会有出血表现,12h后下眼睑眶边缘开始出血,出血常呈三角形状,且三角形尖端靠近角膜。部分患者会因为眶内容物向外疝出,眼外肌嵌顿或黏连而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固定,若不及时治疗,会出现眶脂肪萎缩、眼球陷没,继而影响视力[7]。因此,对该病进行及早、准确的诊断尤为重要。

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能够通过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等技术进行显影,在眶内侧壁-纸样板骨折的诊断中可发挥一定的优势。螺旋CT可实现对骨折部位的全方面、多平面扫查,可明确骨折的部位、分型与合并症,具有定位准确、图像清晰等特点,能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对患者的准确、有效治疗具有显著意义[8]。该项检查具有独特的后处理功能和三维重建功能,能够对眶内侧壁展开多层面的检查,可获取准确、全局的立体图像,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较高。

眶内侧壁-纸样板骨折发生后,CT检查一般会出现骨折线、骨折断端移位等直接征象。纸样板内陷是最常见的CT表现,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以下几种间接征象:①眶内、眼睑积气:主要因纸样板骨折引起筛窦气体溢出、流入眶内、眼睑而引起的;②内直肌肿胀:骨折常会导致眼内肌受累,症状表现以眼肌肿胀、变粗最为常见;③眼肌与眶内脂肪疝入:常因外力作用导致眶内压上升,内直肌、脂肪内移,疝入筛窦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内直肌、眶内壁的正常脂肪孔隙变小甚至消失;④患侧筛窦凹陷:筛窦积水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

根据纸样板内陷与眶内容物疝入的情况,可将眶内侧壁-纸样板骨折的病情严重程度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可对骨折内陷深度进行测量,内陷<4 mm为轻度,5~7 mm为中度,>8 mm为重度。本组患者中,中度(5~7 mm)20例,重度(8~10 mm)24例,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眼球内陷、视力损伤等症状,应尽快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快速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尽早恢复视力。

综上所述,眶内侧壁-纸样板骨折应用CT诊断的应用价值高,可清晰显示骨折部位,有助于了解纸样板骨折的合并症、分型与征象,值得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内陷直肌侧壁
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治疗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侧壁设计对双环栅场效应晶体管电热性能的研究
两种术式对小儿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影响
乳头内陷诱发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
柳钢6号高炉应对炉缸侧壁温度超高的护炉实践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腹直肌分离CT表现1例
乳头内陷最好在青春期矫正
直肌返折术治疗水平斜视60例临床研究
层合板上层建筑侧壁抗空爆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