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影响分析
——基于资产负债管理角度

2021-11-30 13:04高小辉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1年33期
关键词:会计制度债务资产

高小辉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无法与教育事业相符。为适应财政预算改革进程及调整财务管理制度,促进高校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及财政部开始调整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伴随《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及《学校会计制度》的落实,高校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为规范及改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在《会计》准则基础上,对《财务》准则进行分析,探究资产管理及负债管理等几个方面,探究新财务及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1)新财务及会计制度自原有制度上实施,针对收入及支出具有明确的定义,对财务政策及时调整及完善,增加收支管理的相关内容。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学校经常展开学术研究,对经费进行管理较为重要,将新财务制度作为基础,在条例中有明确的规定,对管理内容及要求进行编制,掌握操作程序的情况下,对内容进行添加。各个高校经费管理过程中,及时处理各项问题,一旦发生预算异常及超标问题,应当及时处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2)为财务管理提供依据:根据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各项财务管理过程中,需明确成本费用,现阶段的高校财务管理中要关注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及调整,整个过程根据大众情况展开分析,将新的财务管理机制落实到实处,达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完善信息机制。

(3)现阶段,高校招生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将资金作为基础,保证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国家政府拨款具有限额,高校不得对外处理资金问题,将新财务制度作为基础,及时控制风险,避免发生严重的债务问题。

■明确财务管理主体、掌握会计职能

新财务总则中对财务适用主体进行调整,明确其中的财务管理任务。新财务适用范围包括全日制高校及成人高等学校等。新财务总则中说明中等专业学校及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不再是适用主体。为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任务,应当分析财政改革要求,新财政中要求完整的学校预算编制及经济核算等进入财务管理任务中。在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新财务中要求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关注资产使用状态,以合理的配置方案使用资产,提升资产的整体利用效率,这对资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1]。新财务中规定了总会计师职责,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高校管理在党委导向下完成管理,高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但部分校长工作繁忙,并非是精通财务管理的人才,伴随高校管理体制不断发生变化,高校面对着更为复杂的社会竞争,财务管理的风险也不断涌现,对此,还需自多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掌握财务精细化的管理策略。新财务制度下要求高校设置会计师岗位,总会计师的职责清晰,协助校长管理财务工作,并承担相关的责任。高校应当建全学校经济责任制,从而在预算管理及风险防范上协调各方工作,提升学校管理水平[2]。

■关注资产管理、合理反映资产

新财务管理制度中关注财务管理任务,通过资产管理措施,完善资产使用情况,合理对资产进行配置,避免发生资产流失。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需对资产管理分类,适当调整固定资产单位标准,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及无形资产摊销办法,规范投资机制,合理对高校资产进行配置及使用,并建立资产共享机制[3]。在实际资产管理过程中,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纳入事业账筹管理方案,对资产进行分类。资产分类管理过程中,基于学校的项目工程情况,适当交付资金,比如,学校建设一个图书馆,在竣工阶段交付相关的费用,财务管理人人员合理记录财务拨款情况,每年年末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统计,避免固定资产受到影响。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可单独建账及单独核算,定期将数据纳入单位大账,高校可建立基本财务管理及决策机制。高校若想顺利实施财务管理制度,根据统一领导及分级管理思想,将职能规划到财务管理核算体系。根据新会计要求进行分类调整,并用于基本建设资金,在支出类会计项目上,管理高校建设的各类开支。比如,在工程资金管理上,主要针对安装工程及基建工程,对成本进行统计,并在负债类增设上应付工程款项目,将基建数据纳入新账户。新财务将基建账纳入统筹体系,保证财务信息准确性及完整性,直观的反映财务情况,对高校的投资项目进行合理核算,并加强监督管理,达到规避投资风险的目标。(2)调整资料单位标准,构建折旧计算体系。新财务制度中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级管理,适当增高固定资产单位价值。通用设备价值自过往的500元调整到1000元,专用设备价值自800元调整到1500元。固定资产折旧能反应高校固定资产的折旧量,其中包括陈列品消耗及图书、档案等,这也是收付向权责发生转变的标志。在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式日新月异,高校资产不计算折旧无法顺利反应资产真实的价值,导致成本核算数据不固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力的依据,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有效处理该问题[4]。

■对负债进行管理,强调风险控制

新财务制度中对借款有明确的定义,借入款是高等学校向银行等介入的款项,不仅包括非金融机构借款,也包括个人借款。负债类科目中可观察到借入款项的改革情况,对内容进行详细划分,让高校合理配置自身预算的同时,也能及时还款。新财务管理制度中明确应付款项及预收款的定义,应付及预后款项中包括高等学校应付职工薪酬及预收款等。新财务引入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关注负债管理变化。现阶段,高校的负债规模不断拓展,高校通过银行贷款,此过程中应当具有严格的审批程序,避免违反固定提供债务担保。高校债务可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学校自会计主体外介入的债务,第二是在结算过程中需关注合理性的结算方式,第三是注重隐性债务,常见未确定收款的项目,第四则是违约金等债务,四类债务具有风险性,需纳入到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工作中。对此,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财务管理措施,减轻学校承担的债务风险。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内部建立筹资风险预警机制及预算偿债基金,完善企业的内部债务运行制度,对制度缺陷进行评价,关注企业内部管理,达到合理控制债务的目的。

■侧重财务监管,防范财务风险

高校财务风险问题较为复杂,指的是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分配及投资等活动风险,在内部及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发生损失。伴随高校教育的改革进程加速,高校法人具有更多的自主权,教学及后勤管理均应当避免转向市场化,高校目前面对的竞争环境较为激烈,财务风险与资金来源风险及债务风险、资本风险相关,高校财务风险会导致学校资金管理面对瓶颈,使学校的资金无法顺利运转,对学校长远发生产生影响[5]。为避免发生财务风险,促进高校健康及稳定发展,应当建立起高校风险控制机制,将还款渠道进行优化及调整,根据各项审批流程,思考其中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并建立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构建起事前监督及事中控制、事后管理的综合管理制度,将日常管理及专项监督整合,以高效的监督及管理制度,促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展。

■结束语

我国在2014 年发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该制度在实施后,清晰界定了总会计师在财务管理上的职责,对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管理,使财务报表工作朝向规范化进展,关注负债管理及风险预测,制定科学的监督及管理方案,是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更为完善,为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会计制度债务资产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公立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实操易错点分析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基于CMMI的软件组织资产库建设与应用实践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资产
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要有预案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