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2021-11-30 13:04北京市实验技工学校
营销界 2021年33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服务体系养老

王 凯 (北京市实验技工学校)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各个地区的养老服务压力也不断增加,在农村地区表现得更加显著。我国在十九大报告中就针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我国已经应该逐步建成医养结合的新体系。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关注养老服务的政策制定和环境优化。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来说,人才缺失问题已经比较显著。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的高素质人才资源本身就比较少,同时养老基础设施也存在较大欠缺。这种情况也导致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较好的作用,应该在后续时间里引起充分重视。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体系也开始得到较好优化与改善。特别是在十九大会议以后,很多农村地区都开始结合十九大精神推动区域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这种情况也使得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显著提升。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仅要面向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同时还要充分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与精神状态,提高老年人的综合幸福感[1]。

■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一)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来看,虽然部分农村在养老服务人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也存在较为显著的问题。

1.养老服务人才数量供需矛盾

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养老服务人才数量供需的矛盾情况非常突出,人才供给完全跟不上需求。一方面,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比例非常多,同时还处于不断增加的态势。而农村养老服务人才的数量规模本身就比较少,并且人才数量增长远低于老年人的增长速度。因此从增长速度来看,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人才缺口问题在未来时间里将会变得更加突出,人才数量供需矛盾也会越来越大,不利于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但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农村现有人才队伍还无法满足这类需求。这种情况也使得农村养老服务人才数量供需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应该在后续发展中充分关注。

2.养老服务人才质量水平较低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虽然已经开始充分重视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制定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与方案。但是结合多数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养老服务人才的总体质量水平还存在较为显著的不足。一方面,农村地区现有养老服务人才大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养老服务培训,或者培训教育内容比较单一。甚至部分养老服务人员还没有形成现代化服务意识,很难在提供养老服务的时候维持良好的心态。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人才对于新型养老理念的认知水平存在显著不足,导致他们在参与养老服务的时候,依然秉承传统理念,无法充分融入医养结合、创新养老等各类模式。

(二)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成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当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数量规模较低和人才质量不高的问题,导致养老服务体系很难取得较好成效。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也是由多方面原因综合造成的。这里也根据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内外部环境,针对具体成因展开全面探索。

第一,没有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当前我国关于农村养老服务人才的政策支持还存在较多不足,无法通过区域政府政策的引导性职能,实现人才激励等功能。使外界人才很难进入到农村环境中,导致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无根浮萍。

第二,社会公益模式没有全面融入。养老服务本身就是一项民生事业,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公益机构中很多人员都具有较高的养老服务知识,如果能够将其引入农村养老服务领域中,就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人才质量。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设计专门的公益岗位,导致社会公益机构很难参与到养老服务中。

第三,农村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不足。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环境来看,农村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存在显著不足[2]。特别是很多农村民众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养老服务人员就是家中的佣人,使得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无意识的歧视养老服务人员,给区域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较多阻碍。

■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改善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职能

在进行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职能,才能够形成人才队伍质量提升的长效模式。第一,地方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区域农村养老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出针对性的政策法规,给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带来制度支撑和财政支持。这也要求政府部门可以制定激励性较强的人才政策,吸引外部人才积极进入到农村环境,同时也可以实现内部养老服务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第二,地方政府部门还要通过政策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化水平。这也要求政府部门可以结合农村养老服务的不同岗位,逐步完善这些岗位的职称评定、从业资格等内容,实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规范化。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有效降低从业人员承担的风险水平,优化从业人员的内外部环境。

(二)增设农村养老服务的公益岗位

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增设农村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岗位。第一,政府部门在农村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设计方面,应该逐步引导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农村老年人协会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其中,最终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体系。第二,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设计过程中,应该全面融入“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旅游养老、互助养老等多种元素,可以给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较好的导向作用。与此同时,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平时参与工作的时候也应该积极实现先进养老知识内容的传输工作,使得养老服务人才质量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三)提升农村养老人员的社会地位

我国农村地区还要着力于提高养老人员的社会地位,解决养老服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工作过程中。这也要求区域政府部门可以在平时的时候做好养老服务活动的宣传教育活动,转变区域社会民众对于养老服务人员的看法。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在平时的时候联动养老机构等主体,共同开展养老服务体系的线上与线下传输。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也应该切实提高自身工作的专业性与规范性。

(四)加快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融入

我国各个高校在后续进行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的时候,也应该立足于农村环境进行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该深入到农村养老环境中去,充分明确农村养老体系的特点以及养老服务开展的难点,并基于此设计人才培养的细节内容,优化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式。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高校也可以考虑设计基于农村养老环境的专项实践活动。

(五)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的质量

鉴于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人才质量水平不足的情况,在后续时间里应该切实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育体系建设水平。一方面,农村地区应该先明确养老服务人才的质量要求。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方向来看,未来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人才的质量要求应该注重医疗服务、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三个方面。即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中不仅仅要有专业医疗服务人员,还要提供日常物质生活服务和精神生活追求,给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提升他们的综合幸福感。另一方面,基于医疗服务、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三个方面的内容,养老服务团队就可以制定各个养老服务人员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并结合他们的具体工作内容,实现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的细化。通过细化指标的综合评价活动,就可以充分明确各个养老服务人员的岗位胜任力情况,直观展示养老服务人员存在的不足与欠缺,可以在后续时间里进行专项提升。这样以后,农村养老服务人才的综合质量水平就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给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创新活动提供较好的人力支撑。

■结束语

综合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活动面临着较多困境,导致养老服务体系无法得到较好的人才支撑,很难全面贯彻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我国各个农村地区的政府部门应该立足于政策角度,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环境,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人才队伍建设新模式。特别是高校力量和社会公益力量的加入,可以较好缓解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缺口问题,可以给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供较好的人力支撑。这样以后,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活动就可以实现较好的优化与调整,推动养老服务的现代化创新转变。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服务体系养老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养老生活
充分发挥培训引领作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建设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