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021-11-30 14:35葛忠良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9期
关键词:贷后信贷业务信贷风险

葛忠良

(浙江萧山农商银行,浙江 萧山 311200)

一、引言

在我国的银行业中,农村商业银行是一类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建立于“三农”的基础上,以广大农村为主要服务市场,广大农业及中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扎根基层并提供其他农村政策扶持性任务。21世纪初,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进程,农村信用社陆续发展壮大并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特别是在2010年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实现了香港上市,极大地带动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快速。农村商业银行不仅是需要盈利保持生存与发展,同时还兼具一定程度的政策性银行性质。在新常态下,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实现小康的宏图伟业,农村的新一轮发展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因此一方面开拓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致力于农村经济的繁荣活跃,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行业改革,做实自身,严控信贷风险,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相关分析

(一)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农村商业银行根植于“三农”,是一类特殊的银行,同样也面临着市场风险。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还由于其客户特性如以农户为主,中小企业为主等,使得其业务范围相对有限,客户实力往往是不符合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条件的实力一般的企业。农民或涉农相关企业如因自然灾害无法按期还本付息,实力一般的企业的履约情况、抵押物等也不如大型企业,所有这些也形成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个体风险。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虽分支机构处于全国各地但同属一个系统,而农村商业银行本身是分散于各地的独立法人,信息系统不完善、数据无法实现共享也使得银行与客户之间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加大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

1.行业风险。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积极开展信贷业务,在部分地区,相关条件要求还有所下降,因此虽然此项风险对于所有商业银行都存在,但是对于风控能力和企业规模都不如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来讲,此风险对农村商业银行形成了较大的挑战。

2.贷前风险。银行的信贷业务受国家政策、监管力度以及地方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较大。而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团队与信贷业务团队的人员素质、管控规则等如果不能从严要求,那么对于客户的实际经营情况、农户的偿债能力、信贷业务涉及款项的用途等缺乏深入的了解,未能采用专业的授信调查模式形成结论,无法就客户提供的资料形成专业准确的判断,则有可能无法辨别客户的欺诈风险,从而形成贷前风险。

3.贷后风险。定期的贷后管理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但当前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分布区域广,部分贷款项目用于农村特色生产等特殊情况,无法做到定期现场勘验。加之当前网络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户特色产业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购销,对其真实的资金流水监控难度加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水平还是相对较低的,客观上形成了贷后风险。

(三)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新特点

综上所述,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出现了风险多元化、客户分散化、监管难度加大等多种特点。农村商业银行对于这些新的变化尚未予以很好的应对,行业风险、贷前风险、贷后风险的叠加,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的信贷风险一定程度上更加复杂化。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内部控制机制尚不完善

一是公司治理机制方面。近年来,多地的农村商业银行以及类似的城市商业银行都存在着治理机制缺失的问题。例如虽然设置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是实际控制者还是经营管理层的董事长、总经理或者行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管理层的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对于某些大额信贷工作人为因素相当大,出现风险隐患。二是授权审批与信息与沟通方面,信贷决策程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环节多、流程长,形式严密但无实质监控的情况,导致工作效率较低,使得客户信息发生了变化农村商业银行不掌握导致错误决策的情况也客观存在。三是内部监督方面,相应的制约机制还不是很到位,决策、监督、执行等权限未能有效分离,使得不同的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着某些部门如信贷业务部门权限大、风险管控等部门权限小等情况。

(二)信贷风险管理手段相对单一

在此方面,主要是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评估体系方面的建设还不完整不科学。例如部分农商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资信情况、企业规模缺乏全面的摸底,主要客户信息库构建还不完整。在信贷业务中,部分农商银行对于客户的评定往往还局限于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等基本数据,缺乏对于财务报告真实性的鉴定,对于客户的资产情况例如是否抵押是否存在担保情况等缺乏深入的了解。此外,部分农商银行设定的评价指标还相对片面,例如财务比率等,对于企业本身产品的竞争力等重要评价指标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导致信贷业务的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出入。在贷后管理方面,部分农商银行的管理手段还停留在现场走访和调查、审阅阶段性财务报表等方式,部分逾期贷款缺乏强有力的催收手段,或者是移交法务部门等进行处置了事。这些情况虽然是通常作法,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商银行贷后管理水平是相当有限的。

(三)信贷资产结构不科学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范围与风险控能力限制,使得利润来源集中在存贷利差,利润来源相对单一,这也是由其信贷资产结构决定的。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商业银行设在县城、乡镇,服务对象主要为本地居民和本区域的农民,提供的业务主要是涉农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等。但这类客户的业务存在着受国家政策、自然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大,如果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部分农业项目将受到极大损失,从而贷款本息就难以保障。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由于此类客户往往都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筛选”过的客户,从而客观上加大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四、新常态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构建

(一)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规范信贷操作流程

首先,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真正发挥作用的,以董事会为主的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使得重大信贷业务项目在管理层审慎讨论后,提交公司董事会决策,杜绝个别人就能“拍板”的不良倾向。其次,建立良好的风控机制。农商银行可以根据单位规模与业务情况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或者类似机构,负责管理农商银行包括信贷风险在内的所有风险重大事宜,该委员会属于非常设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再次,制度建设与流程处理上,要建立贷审分离的信贷业务管理机制,形成业务部门初审,农商银行风控、贷审、信贷决策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联合审查的机制。最后,要结合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建立内部审计与资产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整个信贷工作的风险进行全面监督,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专门进行处置,提高不良贷款的清收率。

(二)建立科学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一是在组织机构上,建立由贷款审查委员会、贷款审批委员会对信贷业务部门已经初步审核过的业务贷款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对信贷业务的风险从根本上进行预防。二是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对于本地区域的重点客户以及拟合作客户,进行长期数据收集,建立起其规模、风险、主要客户、资信情况在内的重点客户数据库,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适时比对,规避高风险客户。三是针对每个立项的信贷项目,要建立专门的风险预警跟踪制度,从项目申请开始,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从贷前和贷后管理两个阶段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强化贷后的精细化管理,从资金用途、客户业务变化等方面都要关注,及时做出评估,定期审查,陫做好风险评判,及时采取行动,降低可能的信贷风险。

(三)加快信贷结构调整

信贷结构调整是防范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的有效方法,是风险分散原则在信贷业务中的具体体现。一是要合理配置信贷资金,合理将长短期资金分配到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业务上。二是要合理选择客户,将不同的信贷资金分配到实力不同的客户上,同时辅以不同的风险管理手段,同时以利率浮动的方式给予匹配,确保风险收益。三是关注不同行业的相关政策,在配置信贷资金上既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又要保障自身的利益与资金安全。

五、结束语

当前,国家对于金融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也高度关注。这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现代金融”“绿色金融”的倡导下,农村商业银行也要不断创新,积极向农业行业与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优质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推进“三农”事业的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贷后信贷业务信贷风险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地方性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考
福建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体系的思考与改进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行贷后管理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