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升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经验

2021-11-30 16:08何兆春张旭峰杨科朋王新昌吴德鸿李正富范永升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通络桂枝胸闷

何兆春 张旭峰 杨科朋 王新昌 吴德鸿 李正富 范永升(指导)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杭州 310005 2.浙江中医药大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SLE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SLE-PAH)是一种因SLE导致肺部小血管损害,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进而出现肺动脉压力升高,并最终发生右心功能衰竭的疾病。SLEPAH临床表现主要包括SLE和PAH两个方面,而PAH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十分相似,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悸、水肿、晕厥等。SLEPAH为SLE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患者5年生存率68%,死亡风险明显高于无PAH的SLE患者[3-4]。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特效药物,肺移植手术也因其术后并发症多、价格高昂等因素,限制了临床应用。

范永升教授是首届全国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学验俱丰。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多年,现将范师辨治SLE-PAH的思路和诊疗经验总结分析如下,以供参考。

1 病因病机

范师认为引起SLE的原因在于 “肾虚、热毒、血瘀”[5-7],而SLE-PAH为SLE累及心、肺的特殊类型,可属于中医“五脏痹”“胸痹”“厥证”等范畴,其病位在心、肺,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肺主气,具有促心行血之作用,肺气宣肃功能正常是血液正常循行的必要条件;反之,只有血液循环正常,方能维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故《难经》有云“呼出心与肺”[8]。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两者之间的中心环节,主要是积于胸中的“宗气”。宗气具有贯心脉而行气血、走息道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因此宗气功能的失调在SLEPAH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医林改错·积块论》曰:“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9]《瘟疫论》载:“邪热久羁,无由以泄,血为热搏,留于经络,败为紫血。”[10]范师认为,SLE-PAH患者多为素体肾精不足、阴虚血少,脉道枯涩,渐致脉络瘀痹,血瘀日久化热;而邪毒蕴结,亦可化热,使得血行不畅加剧,邪热灼伤脉道,脉道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血热炼液为痰,致痰瘀痹阻肺脉,导致肺气宣肃功能失调,宗气不足,故而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伤寒论·辨厥阴脉病证并治》云:“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素问·厥论》云:“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宗气不足,心不能主血脉,肺不能朝百脉,气血运行失常,心气不足,肺脉痹阻,心肺阳气渐而虚衰,阴阳气血不能相接,继而出现“厥证”。总之,先天禀赋不足,加之热毒、血瘀及痰浊等病理因素的参与,导致宗气不足,肺脉痹阻,肺气失宣,心血运行不畅,最终发生SLE-PAH。

2 治则治法

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主。在本病发展过程中,除见心肺阳气虚衰、宗气不足等本虚之候外,更有热毒、血瘀、痰浊、寒邪、气滞、水饮等标实与本虚互见的虚实夹杂之候,故临证应当抓住心肺阳气虚衰、宗气不足、肺脉痹阻、失于宣肃这个根本病机,治以益气温阳、疏通肺脉之法。益气温阳主要从补益宗气、振奋心阳入手,同时须注意温命门之火,因命门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温命门以助心火;疏通肺脉则应根据痹阻肺脉的原因热毒、血瘀、痰浊、寒凝、气滞、水饮等因素,综合运用清解、活血、化痰、散寒、行气、利水等治法。

3 用药特色

3.1 注重益气温阳 范师认为,本病初起时心肺气虚,心不能主血脉,肺不能朝百脉,出现胸闷、乏力、气喘、汗出等气虚之象;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心肺阳气虚衰,气虚无力行血,郁滞成瘀,痹阻脉络,临床上可见胸闷、胸痛、口唇紫绀等证候。故范师予黄芪、党参等补益心肺之气,尤其擅用大剂量黄芪,能补能走,补气兼行水湿,补而不滞。此外益气固表药本身也能够改善免疫功能,预防感染,防止病情复发及加重。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有保护缺血心肌细胞,促进受损心肌再生、抑制心室重构、强心等作用[11]。

3.2 注重疏通脉络 SLE-PAH主要病理损害为心肺脉络痹阻,阴阳之气不能接续。心肺气虚则血行不利,可致血瘀;肾阴亏虚,脉道枯涩,同样可致血瘀;热毒灼伤脉道,灼津成痰,可致痰瘀痹阻脉络。予活血通络药物可改善心肺微循环,延缓病情进展,如丹参、川芎、水蛭、穿山甲等。临证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药,如见热毒血瘀者,加半枝莲、积雪草等清热活血;如见阳虚血瘀者,加桂枝、片姜黄、红花等散寒祛瘀;如见气滞血瘀者,加延胡索、降香等行气活血;如见痰浊痹阻者,加瓜蒌皮、薤白等化痰泄浊。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积雪草的有效成分积雪草苷具有治疗心肌损伤、调节免疫、抗炎等功效[12]。

3.3 注重利水 肺为水之上源,肺气亏虚,则水液运化失常。《金匮要略》云:“血不利则为水。”瘀阻脉络,血不行则为水,本病后期肾阳亏虚,气化失司,水湿不化,饮邪上凌心肺则胸闷、心悸;水湿蓄积,湿邪趋下,则下肢水肿。治当通调水道、利水祛湿,可选用地骷髅、地龙、茯苓皮等。临证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药,如见脾气亏虚、水湿内停,加白术、茯苓等健脾祛湿;如见肾阳虚水液停蓄,则加附子、桂枝等温肾阳化气行水;如瘀血水饮互见,加益母草、泽兰、茯苓等活血利水。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益母草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同时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等功效[13]。

4 分期论治

范师提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应当分期分型进行辨证施治。初期多见气阴亏虚证,慢性期多见气滞血瘀证、寒凝脉络证和热毒痰瘀证,终末期多见阳虚脉痹证。

4.1 初期 此类患者多呈隐匿起病,肺动脉压力呈轻度升高,自觉症状不明显,临床多见气阴亏虚证。证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劳累后胸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舌胖或边有齿痕,脉细数或细弱。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药: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可用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桂枝、川芎、当归、炙甘草等。纳差便溏者,加炒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心悸不宁者,加龙骨、牡蛎镇静安神;夜间盗汗者,加糯稻根、穞豆衣收敛止汗;阴虚血瘀者,加麦冬、丹参滋阴祛瘀;心血不足、失眠健忘者,加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

4.2 慢性期 部分患者肺动脉压力呈中重度升高,活动后自觉胸闷气促,活动能力下降,每于情志刺激、劳累或气温骤降后突发胸闷、胸痛,甚至晕厥,多见气滞血瘀证、寒凝脉络证和热毒痰瘀证等。

4.2.1 气滞血瘀证 发作时心胸满闷胀痛,每于情志刺激后胸闷、胸痛加重,甚至晕厥,平素两胁胀痛,善太息,脘腹胀满、嗳气,舌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或弦数。治法:疏肝行气、活血通络。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可用柴胡、枳壳、桔梗、川牛膝、香附、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炙甘草等。情志不舒、心烦易怒者,加郁金、合欢皮等行气解郁;胸闷疼痛较重者,加降香、延胡索等活血行气止痛;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者,加半夏、旋覆花等和胃降逆;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见头晕胀痛者,加天麻、石决明等平肝熄风;口舌生疮者,加黄连、蒲公英等清热消痈。

4.2.2 寒凝脉络证 发作时心胸猝然而痛,胸痛彻背,有窒息感,喘促不已,每因气温骤降发作或加重,平素形寒怕冷,面色苍白,多伴有手足遇冷发白发紫,手指、足趾发麻、僵硬、疼痛,舌质黯苔薄白或腻,舌底脉络瘀紫,脉沉紧或沉细。治法:温阳益气、散寒通络。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可用黄芪、桂枝、炒白芍、通草、干姜、瓜蒌、薤白、半夏、丹参、降香、砂仁、川芎、鸡血藤、炙甘草等。平日畏寒怕冷者,加附子、干姜温阳散寒;寒凝血瘀、肢端冷痛者,加炮山甲、全蝎祛风通络,当归、细辛活血止痛;若猝然而发,胸痛剧烈者,急予苏合香丸或麝香保心丸散寒通脉。

4.2.3 热毒痰瘀证 胸痛发作如刺如绞,平日喜食辛辣炙煿,身热汗出,口渴喜冷饮,面红烦躁,大便秘结,数日一行,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化痰祛瘀。方药:小陷胸汤合下瘀血汤加减,可用黄连、姜半夏、瓜蒌皮、制大黄、桃仁、地鳖虫、丹参、蒲公英、金银花、大青叶、蛇舌草、炙甘草等。口腔、皮肤易生疮疡者,加皂角刺、重楼解毒消痈;皮肤红斑者,加凌霄花、紫草等凉血消斑;痰热扰心、失眠多梦者,加石菖蒲、夜交藤等豁痰安神;口渴咽干者,加生地、玄参等滋阴生津;大便秘结者,加杏仁、生大黄等肃肺通便。

4.3 终末期 心肺功能严重受损,心肺阳气虚衰,无力行血,血不利则为水,水湿泛溢,则肢体浮肿,上凌心肺,则胸闷心悸;心肺脉络痹阻,气血阴阳不相接续,则胸中持续憋闷疼痛,或端坐或半卧呼吸,四肢厥冷;心阳根于命门真火,肾阳不振,心阳虚衰,可呈现亡阳危候,临床多见阳虚脉痹证。证候:持续胸闷胸痛,心悸不宁,鼻扇气促,动则喘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汗出不已,面色苍白,肢冷跗肿,纳差便溏,舌色黯,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迟而细或细涩。治法:振奋阳气、活血利水。方药: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可用淡附片、炒白术、茯苓、白芍、干姜、桂枝、党参、黄芪、丹参、当归、川芎、红花、炙甘草。心阳不振、胸闷跗肿者,加益母草、积雪草活血利水;饮邪凌心、胸闷心悸者,加葶苈子、车前子泻肺利水;形寒怕冷者,加仙灵脾、仙茅温肾通阳;舌黯胸痛不已者,加水蛭、檀香祛瘀行气止痛;危重者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冷汗淋漓,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神识昏迷,面青唇紫,四肢厥冷,冷汗淋漓,口开目合,脉微欲绝,此时需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予独参汤或四逆汤回阳救急。

5 医案举例

患者李某某,女,38岁,因“双手遇冷水发白发紫2年,胸闷胸痛8个月”于2016年5月23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手遇冷水后发白发紫,未予重视,8个月前入冬后自觉出现胸闷胸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稍可缓解,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辅助检查提示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1∶1 000,抗Sm抗体阳性,白细胞2.0×109/L,血沉50mm/h,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22g·L-1,补体3(complement 3,C3)0.43g·L-1,补 体 4 (complement 4,C4)0.08g·L-1;心彩超示肺动脉压80mmHg,诊断为“SLE,PAH”,予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针冲击治疗,仍时有胸闷不适,疗效不理想。7d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胸闷胸痛,休息后不能缓解,伴下肢浮肿,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咯血,当地医院复查心彩超提示肺动脉压92mmHg,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入院时西医治疗方案为强的松片25mg/d口服,环磷酰胺针静脉输注0.6g/2周,累计输注8次。查体:BP 110/82mmHg,神清,精神可,面色晄白,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不齐,肺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第二心音亢进,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双手指端发白,皮温低,双下肢轻度浮肿,舌黯红苔白腻,脉细涩。2016年5月24日我院辅助检查ANA 1∶320,抗Sm抗体阳性,IgG 20g·L-1,C3 0.50g·L-1,C4 0.10g·L-1,血 沉 34mm/h,脑 钠 肽 3 000pg·mL-1,心肌酶、肌钙蛋白及未见异常,肺CT检查未见异常,心超示肺动脉压98mmhg。西医诊断:SLE,PAH;中医诊断:阴阳毒,胸痹(寒凝脉络证)。入院后西医治疗继续予强的松片25mg/d口服,并予第9次环磷酰胺针0.6g冲击,同时结合护胃、补钙等对症治疗。

2016年5月25日初诊。患者自觉胸闷胸痛,活动后加重,自汗,双手指端发白、疼痛,纳差便溏,双下肢轻度浮肿,舌黯红苔白腻,脉细涩。辨证:寒凝脉络证;治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处方:生黄芪50g,桂枝12g,炒白芍12g,当归15g,通草5g,制附子(先煎)6g,干姜6g,细辛6g,丹参30g,炮山甲(先煎)5g,川芎15g,红花6g,汉防己9g,积雪草30g,茯苓30g,地骷髅30g,炒白术20g。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016年6月1日二诊。药后患者自觉胸闷、胸痛有所改善,双手指端疼痛较前好转,双手仍有发白,皮温偏低,自汗,大便成形,胃纳好转,下肢浮肿消退,加水蛭4g,炒白术减至12g,细辛减至3g,继续服用7剂,服法同前。

2016年6月8日三诊。患者胸闷胸痛明显好转,但活动后仍感胸闷不适,双手皮温低,自汗好转。处方:生黄芪50g,桂枝12g,炒白芍12g,当归15g,制附子(先煎)6g,干姜6g,丹参30g,炮山甲(先煎)3g,川芎12g,红花6g,积雪草30g,茯苓15g,炒白术12g,水蛭4g。 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患者连续服中药6个月后,无明显胸闷、胸痛感,复查脑钠肽正常范围,心彩超提示肺动脉压50mmHg,强的松片减量为15mg/d口服,维持治疗。

按语:范师认为患者病史2年余,现处于SLEPAH慢性期,且素体阳虚,入冬后气温下降,感受寒邪,致使病情加重。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足无力行血,寒性收引,脉络拘急,血行不畅,导致心肺脉络凝滞,四肢不得温煦,水液运化失司,故见胸闷胸痛,面色晄白,双手指端发白、疼痛,皮温低,双下肢轻度浮肿,舌黯红苔白腻,脉细涩。初诊时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当归四逆汤为基础方,方中重用生黄芪补益正气,附子、细辛、桂枝温阳散寒止痛,丹参、川芎、红花等活血祛瘀,防己、积雪草、茯苓、地骷髅利水祛湿,炒白术益气健脾。二诊患者胸闷胸痛好转,仍有指端缺血,加水蛭破血消癥。三诊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继续予温阳益气、散寒通络方药巩固疗效。诸药配伍,标本兼顾,故取效明显。

6 结语

SLE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而SLE-PAH为其特殊类型,属于中医“五脏痹”“胸痹”“厥证”范畴。范师认为其中医病因病机在于先天禀赋之不足,加之热毒、血瘀及痰浊等病理因素的参与,最终引起心肺受损,宗气不足,肺脉痹阻,肺气失宣,心肺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临床可将其分为初期、慢性期和终末期3期,并以5个证型进行分期、分型辨证施治,分别予以益气养阴通络、疏肝行气通络、温阳散寒通络、解毒化痰通络、通阳活血利水等治法,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进行辨病辨证治疗。总之,临床上治疗SLE-PAH应从整体观着手,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分期以及不同证型的特点,辨证施治,方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猜你喜欢
通络桂枝胸闷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滋阴养血通络贴对痛风肾蛋白尿影响的临床观察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喊魂
我的发现
骂村
Big Head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