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皮肤接触联合穴位按摩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

2021-11-30 08:17王丽钠蔡彩萍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比容泌乳母婴

王丽钠,徐 洁,蔡彩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产科,2.胸外科,浙江 温州 325000)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arly essential newborn care,EENC)由世界卫生组织于2013年发布,产后即刻母婴皮肤接触是其中一项重要环节,可显著改善新生儿健康水平,促进产妇产后恢复[1-2]。穴位按摩是中医中一项简单、无创,且操作方便的保健方法,通过对穴位刺激,舒经活络,对产妇产后恢复具有重要价值[3]。产后出血是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严重并发症,尽管大多数产后出血产生的不良后果可以避免,但产后出血致死率仍较高,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健康[4]。目前已有研究证实,穴位按摩对预防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5]。而关于母婴皮肤接触联合穴位按摩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故本文展开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然分娩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纳入标准:①产妇均经阴道自然分娩;②孕周≥37周;③单胎头位;④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剖宫产指征产妇;②合并心、肺、肾、肝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③合并精神系统异常或认知障碍;④凝血功能障碍产妇;⑤既往有剖宫产生产史。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干预,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乳房清洁等宣教,指导产妇进行产后护理,进行心理干预,消除产妇产后焦虑、紧张心理,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仔细告知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注意产妇营养均衡,避免辛辣、油腻等食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母婴皮肤接触联合穴位按摩。母婴皮肤接触:新生儿娩出后,用准备好的干毛巾擦净,擦干过程中快速评估新生儿呼吸状况,使新生儿与母亲皮肤接触,新生儿与母亲持续皮肤接触至少90min,严密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及觅乳动作,当出现舔舌、流口水、寻找等动作时,指导产妇开始母乳喂养,促进早吸吮、早开奶。穴位按摩:分娩结束后2h,由专业的产后穴位按摩师向产妇介绍按摩目的及方法,取得产妇及家属配合,将42℃左右的热毛巾热敷在双侧乳房,在乳房周围涂适量凡士林,进行按摩,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环形按摩乳房乳中、乳根、膻中、中府穴位;采用梳篦法,左手托住一侧乳房,右手呈梳状,从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梳抓,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用大拇指向上下、左右方向牵拉两侧乳头3~5min;一手托起乳房,另一手以手掌大小鱼际轻轻拍打乳房使之颤动,操作5~10min;子宫按摩前嘱产妇排空膀胱,平卧于按摩床上,按摩区域涂适量凡士林,按摩宫底、关元、三阴交穴位,将手掌放在宫底部,用小鱼际肌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子宫5~8min,点按关元、三阴交穴位5~10min;足底按摩采用屈食指手法点、按为主,配合摩、推、掐、括等,力度以患者感觉酸、麻、胀、痛为宜,按摩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三阳经及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阴经5~10min;按摩过程中及时向产妇讲解,询问按摩力度,按摩时手指勿滑动,避免损伤皮肤。以上按摩1次/d。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后24h出血量及出血时间:胎儿娩出后待子宫羊水排尽,将弯盘置于产妇臀下收集血液,后采用卫生垫收集血液,称重卫生垫使用前后重量,于产后24h称重卫生垫,出血量=(使用过的卫生垫重量-使用前卫生垫重量)/1.05g+直接收集到的血液量;②比较两组分娩前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采用迈瑞血球分析仪,配套使用试剂盒DS试剂检测红细胞比容,并配套使用试剂盒M-6LDH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于分娩前1d及分娩后3d进行检测;③比较两组产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恢复情况指标(恶露持续时间、产后第3d、7d子宫底下降高度):记录产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于产后第3d、7d测量子宫底高度,测量前排空膀胱,以测得的子宫底高度与产后测量的子宫高度差为产后第3d、7d子宫底下降高度。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产后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比较

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332、3.452,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partum bleeding volume andbleeding time between the two

2.2两组分娩前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产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产前(P<0.05);观察组产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18、4.685,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分娩前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hematocrit and hemoglobin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delivery between the two

2.3两组产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8.366、10.166,P<0.05),产后第3d、7d子宫底下降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979、3.370,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后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恢复情况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itiation time of lactation and recovery of postpartum between the two

3讨论

3.1 母婴皮肤接触联合穴位按摩在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采用自然分娩的产妇多伴有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指产后阴道持续或间断流血,亦可表现为急骤大量出血,可造成产妇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是目前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6]。产后出血主要由产妇宫缩乏力所致,因而促进子宫收缩是治疗产后出血的关键因素。母婴皮肤接触是临床新生儿早期常用的保健措施,可有效提升新生儿健康水平,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机能恢复[7]。穴位按摩结合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针对产妇生理特点,帮助产妇尽快恢复[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血时间及产后24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母婴皮肤接触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缩短产后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有研究显示,子宫按摩可刺激子宫反应,加强子宫收缩,促进宫内坏死脱模组织及淤血排出,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子宫按摩可直接压迫子宫,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宫腔积血发生[9]。母婴皮肤接触通过早期母乳喂养,刺激乳头神经末梢,神经冲动可上传至下丘脑兴奋室旁核和室上核,加速脑垂体释放催产素,从而促进子宫恢复,减少产后出血[10]。此外,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产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母婴皮肤接触联合穴位按摩较常规产后干预对于减少产后出血效果更好,血细胞水平下降更少,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1]。笔者认为,新生儿与产妇立即皮肤接触时,新生儿受到母亲气味、体温对其感知产生刺激,增加新生儿主动觅食及吸吮,刺激产妇乳头神经,促进子宫复旧。穴位按摩包括对产妇乳房、子宫、足底进行按摩,通过对关元、三阴交等穴位的刺激,帮助产妇恢复体力,消除疲劳,调节脏腑、组织及器官生理,促进宫腔内组织残留物排出,减少出血发生。母婴皮肤接触与穴位按摩联合应用于自然分娩产后,结合现代医学理念及传统中医,共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3.2 母婴皮肤接触联合穴位按摩在产后泌乳及子宫恢复中的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后第3d、7d子宫底下降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母婴皮肤接触联合穴位按摩可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及子宫恢复。穴位按摩可有效疏通乳腺导管,牵拉乳头,且通过皮肤接触,兴奋传导至大脑底部的垂体前后叶,刺激释放催乳素,促进乳汁分泌,并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子宫按摩使子宫收缩加强,促进宫腔内残留物排出,缩短恶露时间,加速子宫恢复[12]。有研究显示,新生儿与产妇乳房接触,促进新生儿早期吸吮,可刺激产妇迷走神经,诱发催乳素及催产素的分泌,促进泌乳[13]。穴位按摩可通过对穴位及反射区的刺激疏解肌肉紧张,疏通经络,调和血气,促进产后泌乳,加快子宫恢复。穴位按摩联合母婴皮肤接触,结合中西医保健措施,共同促进产妇泌乳及产后恢复。

综上,母婴皮肤接触联合穴位按摩可减少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和子宫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比容泌乳母婴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红细胞比容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红细胞比容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火药比容标准物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