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分析与解读

2021-11-30 21:41吕俊杰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解读分析

吕俊杰

摘要:环境保护工作关系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子孙后代的利益,自从工业革命开展以来,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由此引发了多种环境问题。马克思主义对人类与环境相处提出了自身看法,如何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其生态哲学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从“生态”的概念入手,讨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与形成,阐述当代生态环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希望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分析;解读

中图分类号:B0-0;A8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7-003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更大。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不合理地开发资源,也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由此出现了全球气温升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洪水等自然灾害。生态问题成为人与自然矛盾的主要体现,而马克思生态哲学强调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一思想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保障,以下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生态”的概念

“生态”一词最早源于希腊,在欧洲古代到中世纪对环境科学的研究较少,直到工业革命后,随着人类居住环境受工业废气、废水的污染,人类开始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生态学在该背景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生态自然科学由德国石油生物学家首次提出,主攻方向为动植物以及环境之间的联系,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加之全球气候变化,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所以也将自然的关系纳入生态学研究当中,生态学就是从最初的动植物的学科扩展为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由于涉及人类社会的有关内容,开始与人文学科融合,并且囊括了社会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内容,使得生态学成为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完整闭合的循环体系。将人与自然视为整体有利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发展,这也是马克思赞同人属于自然界这一观点,马克思从更高的维度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问题,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生态保护并提供指导,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

2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

2.1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

2.1.1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从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研究如何与自然相处,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我国古代圣贤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比如人是否是自然的组成,说明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对立关系。马克思没有像古人一样形而上学,而是提出了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界客观存在人也是客观存在的。不过自然界先于人类存在,也就是说人类需要保护好自然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人类在实践当中需要和自然和谐相处,通过人的主观性改造自然以及利用资源满足自身生产活动,由此得出了人与自然状态是辩证统一的结论[1]。

2.1.2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人们凭借社会关系相互联系,共同生存在社会环境当中。全部的人类创造了社会,并且人们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这就说明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事实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实现人类社会有序发展。换言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人和社会的关系,最常见的社会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进行个人利益分配并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研究要点,所以需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由此改善人与社会的关系。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讲,也就是避免由于利益冲突,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1.3尊重和善待自然

原始社会的人们对自然认知存在局限性,为了实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必须适应自然。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人类进行了自然的探索,该阶段最自然的影响有限,而工业文明的到来极大地影响了自然环境,并且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量掠夺自然资源,造成资源短缺。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也是社会实践的主要基础,在大量破壞自然资源的同时生态问题将让人类付出代价。所以马克思生态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就要尊重自然,寻求人和自然界的平衡[2]。

2.1.4人类行为要符合自然规律

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就是自然认知逐渐增强的过程,而科技的发展让人类深入探索自然界和外太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自然规律和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发挥自然的作用,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恶果。马克思认为人类行为如果不遵循客观自然规律也将对人类发展带来灾难,所以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人们也要尊重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和自然处于变化的同时,确保人类可持续性经济建设。

2.2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发展

2.2.1思想形成初期

学生时代的马克思加入了黑格尔派,受黑格尔哲学思想影响开始揭露社会现象。与此同时,马克思开始思考人与自然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类可以适应和改变环境,并且在改变环境的同时避免人与自然存在矛盾。

2.2.2思想形成过程

学生时代的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简单分析了思维层面,随着其思想的提升以及阅历增长开始辩证性的分析生态环境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以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当中都提出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且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期间分离人与自然的生产生活方式,马克思认为自然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自然的作用,由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2.3思想发展阶段

提出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之后,通过不断完善实现了生态哲学和辩证唯物思想的结合,马克思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更加全面和具体的分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且在生态哲学思想中思考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危机等内容,对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思想指导。

3当代生态环境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生态保护意识不足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自然灾害与人们破坏生态存在直接关系,比如过度追求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而不合理地开发林业资源与矿产资源,还存在着乱扔垃圾、随意焚烧秸秆、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问题,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

3.2生态保护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相关法律规范,使得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得以完善。不过部分内容依然未能提出明确规定,使得对自然环境的积极影响有限。主要问题在于体现在缺乏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管以及组织,在环保执行力度方面的不足,还有部分地区的环保部门未能充分发挥监管作用。由于内部制度的不完善,在处理生态违规问题时推卸责任,而群众反馈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未能依法处理[3]。

3.3科技成果的滥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生活,然而在研发科技成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违反人与自然遵循的客观规律,甚至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当前极端天气突发、全球气候变暖都与科技成果滥用有关。而自然灾害面前,科技成果无法根本性的解决问题。

4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4.1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国早期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资源能源,并造成环境污染,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处理难度较大,比如工业城市附近的流域依旧存在重金属污染,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并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部分动物濒临灭绝,这些问题都要引发人们重视。马克思认为,人需要具有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不过不能去改变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因此需要顺从自然发展规律,由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2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经济建设需要基于生态保护基础之上,这是马克思在生态哲学思想中重点强调的内容。如果继续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后期的经济建设中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这也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过程中也需要开展好环境保护工作,让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继续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4.3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指明方向

当前全球各國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而马克思生态哲学方法论为解决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其中提出生态环境不单指环境问题,还体现在社会问题,在本质上是由于人们受利益驱使而破坏环境。马克思并未将该问题完全归结于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下人类犯下的错误,比如资本主义的贪婪导致人与社会关系失衡,进而违背自然规律。所以必须处理好社会关系中的问题,寻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在满足资源需求的同时有效保护自然,进而形成共赢局面[4]。

4.4为美丽新中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不仅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当前美丽中国的建设成为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也是协调经济建设和自然保护的主要体现。“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全新解释了生态文明需要重视经济利润也要发展绿色经济,由此提升人们生活水平,要求准确把握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更多的思考人和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5]。

5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进行的工作,需要全人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人类需要为自然生态保护作出贡献,所以世界各国都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下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做好环境保护宣传,最终保护好人类共有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李林杰.当代生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1(9):232-233.

[2]薄海,文吉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继承和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20,12(6):8-13.

[3]王朋伟.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践行及其当代价值[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0(2):52-60.

[4]祁锦轩.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J].现代商贸工业,2020,13(21):119-120.

[5]于阔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新时代价值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22):125-127.

(责编:王锦)

猜你喜欢
解读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