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翻译视域下的太极拳典籍英译研究

2021-11-30 21:41林雯娟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翻译方法

林雯娟

摘要:申遗成功后,太极拳“走出去”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以太极典籍《陈氏太极拳图说》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结合深度翻译策略,研究其英译特点,并总结出结构性增补编者按、副标题,正文内容则采用注释法、脚注、文内隐注或文外加注等翻译方法,使得太极拳典籍更具有可译性和可读性,从而有效推动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深度翻译;太极拳典籍英译;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7-0047-03

0引言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太极拳文化走出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太极拳典籍作为太极拳文化的载体,在“走出去”的过程充当“窗户”的角色。国外受众可以借助典籍了解太极拳招式及其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中国的认识。目前关于太极拳典籍英译的研究有太极拳的传播困境及对策[1]、太极拳英译规范、太极拳典籍术语翻译研究[2]。但这些研究主要关注原文本和目標文本的对比及翻译策略、原则等方面,极少关注对文本中除了正文之外的结构性成分。

太极拳典籍多为完整的著作,其结构性要素多,信息量大,文化内涵丰富,由于语言系统和文化背景不同,个人认知能力的差异,目标受众对太极拳师所教授的拳架及其背后的拳理和文化信息了解缺乏深度。因此,译者在语言转换过程中,有必要增补原文缺乏的信息,对某个词或某个概念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保证译文的完整性和丰富性,使得太极拳典籍更具可译性和其英译本更具可读性。目前,需要找到既保留源语文化的特色又要贴合目标语的表达的翻译方法,更好地推动太极拳的传播。

1深度翻译

深度翻译这个概念对中国译界来说是比较新的翻译策略,其提出之后就直接用于翻译研究中[3]。深度翻译是美国学者阿皮亚(Kwame Anthony Appiah)在1993年提出的,指的是通过注释、评注等方法将源文本置于复杂的语言和文化之中[4]。最初深度翻译的表现方法是“评注或附注”,但发展至今,范围扩大至序言、脚注、尾注、文内释义、文外说明、案语或按语、附笔等多种说明性、解释性文本[5]。这不仅保留原语文化特色,还减少目标受众对译文信息的误读或误解,从而实现太极拳典籍的有效传播和太极拳文化的对外交流。

深度翻译只是thick translation在中国译界其中一个译名,任何包括大量解释性材料的目标文本都可以用“深度翻译”来解释[6]。因此,以其为名的英译研究范围比较广泛,其中包括诗歌、小说、医学类典籍、少数民族文化英译、文化负载词类英译等类别。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其李照国英译本中就多次使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充分体现“深度翻译”的特点,比如《上古天真论篇》中的“虚邪贼风”译为Xuxie(Deficiency-Evil)and Zeifeng(Thief-Wind)[7]。因此,含有大量需要进行解释性内容的典籍可结合深度翻译策略,总结出针对性的翻译方法。

2深度翻译视域下的《陈氏太极拳图说》英译

作为介绍陈式太极拳的首部著作,《陈氏太极拳图说》是在陈鑫的《太极拳图画讲义》的基础上,经后人整理、修订,重新补写而成[8]。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拳架拳理相关阐释性插图和说明性文字,又有口诀类解说型表达。在英译过程中,仅仅采用直译、意译或直译+意译等单一的翻译方法,对词、句子、段落等文本的组成部分的处理,而没有基于原文结构的内在逻辑,对译文结构性要素进行有效删减,这不仅无法保留其创作特点,且降低可读性,使得传播太极文化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译者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认知能力和目标语文化,在译文中增补结构性成分, 即编者按、副标题,正文内容则采用注释法、脚注、文内隐注或文外加注进行处理。

2.1按语或编者按

编者按的语言特色表明,编者按是报刊、书籍编者在阅读新闻、文章后连同稿件一起发表的说明、批注或考证性文字,也叫“按语”或“案语”。译文在正文目录前增补一篇“编者按”,内容包括该译本的撰稿历时。作者的目的,即把译文打造成第一个解说太极的知识库,以及为太极宗师和练习者提供可查阅的资源。译者对译文的处理:第一,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转述原文信息,保持作者的意图和指导的完整性,使受众更具广泛性。始终采用汉语拼音音译法,力求保留原文的文化词汇的特色,并对有必要解释的地方进行脚注。第二,根据受众的阅读习惯,改进英译本的逻辑和结构。目标受众可以在开始阅读正文前,有效把握著作整体脉络,将其作为学习太极拳的参考书。除此之外,译者还对章节的顺序和命名进行了小调整,仔细对插图进行详细编号并标注“inscription”。

由于太极拳典籍英译本的目标受众多为太极拳练习者,或是对太极拳文化感兴趣的外国受众,在英译版著作的正文前提供译者的目的和翻译方法,有助于目标受众有效把握译者思路,及时找到译者增补的信息,减少阅读过程中存在的歧义。

2.2副标题

副标题是针对主标题而言的,对主标题起补充、解释说明的作用,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一:

原文:太极拳谱题词

译文:The Song of Taijiquan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book[9]

“题词”指的就是为纪念人、物或事留作纪念而题写的文字,在目标语中可以译为对应词性的“inscription”或者“dedication”。《陈氏太极拳图说》中的太极拳谱题词是陈泮岭为纪念这本书的出版所攥写的文字。译者为了避免题目中名词堆砌,过于冗长复杂,对原文中的题目进行拆译法处理。将“太极拳谱”单独译为正标题“A song of Taijiquan”,内容简短但信息完整;将“题词”拆译为副标题的成分“in commemoration of”,增译“the publication of this book”,把副标题内容补充完整。这不仅将原文信息传达出来,而且对原文中隐含的意思在译文中进行显化翻译。如此一来,目标受众了解题词的由来和目的后,对正文内容产生好奇,提升阅读兴趣。

2.3注释法

注释法是深度翻译的理论特征,通常的表现形式为“直译加括号内注释”或“音译加括号内注释”[10]。例如,《陈氏太极拳图说》英译本中,无极“No Extremes or Ultimate Nothingness(Wuji)”,太极“Taiji (Supreme Extremes)”。无极和太极是道家思想的概念,抽象且复杂,为保留其特色,便于后人追踪溯源,保留了其拼音的表达,并对其进行括号注释,有效提高类似词汇或概念的可译性。比如,八卦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每一卦对应着一种自然元素,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在英译的过程中,意译其对应的意象,则无法保留原文的特色,直译或音译,目标受众可能会看不懂。所以,对于八卦也是可以采用“音译加括号注释”的翻译方法进行处理,Li(fire), Kun(earth), Dui(marsh), Qian(heaven), Kan(water), Gen(mountain), Zhen(thunder), Xun(wind)。

2.4文内隐注

在本文中,文内隐注指的是不需要额外加脚注、尾注或译注等阐释性文本,而是将解释性信息直接增译在译文中,便于目标受众有效抓取源语所指或文化信息。

例二:

原文:一阴一阳,法象昭章。曲者为阴,伸者为阳。阴阳互用,天道所藏。动静无偏,乃尔之强。

译文:

The yin and yang doctrine indicates the image

That works in accord with the Law;

Bending is allocated to yin,

While stretching to yang.

Yin and yang employ each other,

The way of heaven is to store them both;

Motion and stillness have no partiality,

So they are both strong as usual.

此四个句子是关于懒扎衣所蕴含的拳理的解释。陈鑫先生用哲学术语“阴阳”来解说懒扎衣主要的两个动作:曲和伸。阴阳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哲学术语,在目标语中找不到对等的表达。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译者采取音译法,将其译为yin和yang,然后在其后面增译doctrine,使目标受众明白阴和阳实则是学说。“法象昭章”中法象指的就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现象的总称,译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法象译为“general term of all natural phenomenon”,而是将其译为image并增补了定语“That works in accord with the Law”,这样处理既忠实于原文,通顺地传达原文的文化意象和隱含的信息,又符合目标语的语法结构和逻辑结构。这里并没有选择文外加注,主要是考虑到在文内隐注没有使得译文变得冗长累赘,而且目标受众不用花费多余时间去翻阅就可以看到解释。

例三:

原文:闲来无事看白鹅,右翅舒展又一波。两手引来捼峰势,奚殊秋水出太阿!

译文:Being idle and careless, look at the white goose:

Right wing spread like a wave.

Both arms form a huge hold-ball gesture to prop up the peak;

How come the world is overflowing with autumn waters?

这里的两句是对第五势白鹅亮翅的动作描述。内容主要是说以白鹅为喻体,比喻陈氏太极拳第五势的动作。描写白鹅亮翅的过程:其右翅展开的轮廓像水中波浪一般,展开的两臂靠拢形成弯曲状,形同山峰。为了便于目标受众理解这个动作的形状,译者在译文中进行文内隐注,对原文中的两臂动作进行详细描述,增译了“a huge hold-ball gesture”。所增译的信息简短明了,紧跟正文进行同步解释,正文内容的逻辑连贯,意义忠顺,目标受众可以方便地抓取信息,理解原文。

2.5文外加注

文外加注则与文内隐注相反,并不是直接在文中增译信息,而是放在译文之后或页下作脚注或尾注。

例四:

原文:裆中分峙如剑阁(取其圆意),头上中峰似璇玑(喻中气也)。

译文:The rounded crotch divides the thighs

into two lofty towers, each like a long sword;

The head is crowned, as if with a spherical shield.

脚注1:another name for Zhong-qi.

这里的句子也同样是对懒扎衣的描述。原文中“裆中分峙如剑阁(取其圆意),头上中峰似璇玑(喻中气也)。”的解释是两腿分开站立,如同两座塔楼,形同利剑,而头顶正上方的中气如同球形的盾牌一般抵御外侵。译者不仅根据句子的隐含意思,将原文的意象保留下来并增译出来,而且也根据原文括号内的注释内容进行增译或脚注,避免目标语受众对译文看似不相关的意象产生困惑不解。目标受众可以通过译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格,对太极拳的拳架拳理产生好奇之心,探索之意。如此一来,就可达到传播太极拳及其蕴涵的中国文化的目的。

例五:

原文:自从白鹅展翅开,扣合周身护官骸。只有一点真命脉,无妨出入任君裁。

命脉者,肾也,中气之所由来也。动则出,静则入,有定而无定,言不时变易势,故阴阳二气变易亦无定。

译文:Starting from Bai E Liang Chi, Opening and closing is realized by all the bodily structures.

There is only one true supplier of vitality[50]:

Whether to go out or come in, whose final decision is this?

脚注2:Supplier of vitality' refers to the kidneys,

the source of Zhong-qi. To 'go out' means motion, while to 'come in' refers to motionlessness. For every fixed state there is the unfixed. Again, all exists in the constant process of change. Hence both yin and yang substances change and alternate effortlessly and spontaneously, without complication.

这里的四句是对第六势搂膝拗步的第三则描述,后面的句子是对其前面句子中的“命脉”的解释。前面第四势金刚捣碓的译文已经给出脚注The'White Goose Reveals Its Wings'posture,為避免文章啰嗦累赘,在这里的白鹅亮翅没有重复文中隐注或文外加注。在平常语境中,“命脉”通常喻指极为重要的事物,而在太极拳典籍的语境中则喻指为“肾”。但译者并没有把“真命脉”没有被直接译为“kidney”,而是意译为“true supplier of vitality”。Vitality指的是生气,活力等,译者将其代指中气,并增译了supplier表示中气的来源。实际上,译者是对“肾”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同时考虑到句子的格式和篇幅限制,没有把针对性的解释放在正式译文中,而是将其标为脚注。如此一来,不仅避免译文冗长,意思重复,且有效传达原文所要表达的信息,保证文化的有效传播。

3结语

基于太极拳典籍信息量大,文化内涵丰富的共性,如何平衡源语的特点和目标语的规范,提高典籍的可译性和可读性,是太极拳典籍英译的重点和难点。在翻译过程中,采取单一的直译或意译的翻译方法,原文信息会有所缺省。因此,译者可结合深度翻译的翻译方法,根据翻译目的和目标语规范进行必要的结构上的编者按或按语的增补、副标题的增译,正文中的注释法、文内隐注和文外加注。在正文内容的处理过程中,要根据原文句子的隐含意思和意象所指,将原文信息增译出来;或者进行语内注释以及恰当的增译或脚注,一定程度上,保证原文信息的完整性,减少目标受众对译文的困惑。

结合深度翻译策略后,太极拳典籍英译本会有更好的可读性。从而有助于国外读者更好地学习太极拳、理解太极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对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琴.太极拳在世界传播中的翻译困境、问题与对策[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0(2):61-66+75.

[2]秦琴.太极拳术语翻译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67-72.

[3]李倩.“丰厚翻译”视域下农耕文物名称英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21(2):35-37.

[4]Appiah,Kwame Anthony.Thick Translation[J].Callaloo, 1993(4):808-819.

[5]李红霞,张政.“Thick Translation”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J].上海翻译,2015(2):38-43.

[6]廖志勤.小畑译《李白诗集》深度翻译的“多元因果”论视角解读[J].外语学刊,2021(2):107-111.

[7]李照国.黄帝内经素问(汉英对照)[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8]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9]Alex,Golstein.The Illustrated Canon of Chen Family Taijiquan[M].Australia:Matrix Pty Ltd,2007.

[10]李宇轩,谢粤湘.基于丰厚翻译理论探讨中医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的补偿机制[J].中医药导报,2021(4):225-228.

(责编:李慧娟)

猜你喜欢
翻译方法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的模因解读
民俗旅游资料日译方法探讨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探讨
服装标签上英文翻译错误分析
菜单翻译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