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劳务市场现状浅析及未来展望

2021-11-30 06:40汤宏斌李庄武新胜高峰申硕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老龄化

汤宏斌 李庄 武新胜 高峰 申硕

【摘要】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装饰行业由于其标准化程度低、产品个性化强,对手工作业依赖程度较高。近年来,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等原因,导致各地区不同程度的“民工荒”。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劳动力问题不容忽视。在中短期内,如何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提高现有劳动力生产效率是一段时间内建筑企业亟需解决的事项。管理及技术是装饰企业面临产业升级的两大抓手二者缺一不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及技术水平将是下个30年装饰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关键词】刘易斯拐点;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技术转型;技术密集型;老龄化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3.011

建筑行业,特别是建筑装饰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其标准化程度低、产品个性化强,对手工作业依赖程度较高,在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的比重较大,而物化劳动消耗所占的比重较小。近年来,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等原因,导致各地区不同程度的“民工荒”。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劳动力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饱受粗放、低效诟病的建筑行业,如何合理解决劳动力供应及发展问题关系是各建筑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长期来看,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包含建筑装饰企业在内的传统建筑企业不得不面临将生产要素逐渐向技术、资本转变的压力。而在中短期内,如何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提高现有劳动力生产效率是一段时间内建筑企业亟需解决的事项。

1、建筑劳务市场当前现状

1.1劳务市场规模缩减

我国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9.3%)[1],相较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万[2];另外,近年来的数据表明,2017年出生人口是1723万,同比下降63万;2018年出生人口是1523万,同比下降200万;2019年出生人口是1465万,同比下降57万,随着我国新生人口断崖式下跌,劳动力来源急剧萎缩,更加加剧了劳务人员规模缩减的程度;此外,随着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提升,大量劳务人员向高技术含量、高回报、高社会保障的行业或产业迁移,也间接加剧了从事基础劳务人员规模的缩减。

1.2劳务市场结构失衡

伴随着劳务市场规模缩减的还有市场结构失衡。随着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提升,选择从事基础劳务的适龄劳动力日渐萎缩,目前装饰行业劳务人员表现出大龄化的特征;此外,装饰行业劳务人员还表现出素质层次不齐,技术断层等特征,使得企业甄别、筛选、管理难度加大,变相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此外,目前劳务市场还表现出地域结构失衡的现象,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头部地区相较中西部等地区劳务供应更为紧俏,这使得头部地区或城市的装饰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1.3劳务市场管理无序

长期以来,由于建筑劳务市场人员来源复杂、流动性大、相关保障政策不足,加之众多用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且缺少对劳务中长期管理机制,建筑劳务市场就业环境混乱。具体表现为:

(1)由于缺少中长期发展机会及保障,劳务人员进入建筑劳务市场多以短期利益为追逐目标,对诚信、规则甚至法律缺少敬畏。使得建筑劳务市场成为各种纠纷、违约、失信等的重灾区。

(2)由于针对劳务人员的相关保障政策及措施不足或执行不到位,导致劳务人员安全需求、归属需求等难以满足。

(3)由于企业对劳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甄别、激励、培养等管机制施缺失,导致建筑劳务市场技术氛围淡薄,企业难以积聚优秀技术力量形成专业技术优势,更难以带来技术迭代。相反,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反而增加了企业筛选成本及试错成本,对企业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的提升带来了极大的限制。

(4)由于多采取分包的形式,施工企业往往通过劳务班组代表对劳务人员进行间接管理,企业或项目管理措施落地难度较大,且对班组代表自身管理能力及敬业程度依赖度较高,企业较难通过精细化管理方式提升品牌和服务质量,无法积聚管理优势。

2、建筑劳务市场未来展望

劳务市场目前面临着很大的困局,然而在危与机并存的情况下,更是优秀企业自主创新、自我变革的最佳时机。一方面,在劳动力成本逐渐攀升的形势下,通过技术升级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降本增效已成燃眉之势;另一方面,作为非标准产品,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建筑装饰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性质不会变,拥有高超技艺的工匠仍然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关键生产要素,如何吸纳、激励和培养高技艺水平的工匠成为装饰企业中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2.1积极推进技术升级

目前,建筑装饰行业仍处于低生产力水平,仍然以人力、手工等作为主要生产手段,对先进技术、先进生产方式的探索和应用仍然不足。在面临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转型的過程,装饰企业必须充分重视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对企业生存的重大意义,必须充分相信技术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如何通过先进技术、先进生产方式代替重复、低效的人力投入应作为装饰企业当前关注的重点问题。

(1)提升信息化协同水平

协同是装饰工程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项目后期主要施工力量,装饰工程面临着设计、出图、施工、验收、维修等内部各阶段以及和土建、水电、消防、智能化等外部各专业的协同问题,如何确保信息高效、准确、及时传递是一项重要课题。实际情况是,由于相关意识不足、管理手段欠缺、管理工具缺失,建筑工程协同过程往往存在着信息交互低效、信息衰减、信息失真、信息冲突等问题。例如,设计与施工的信息交互过程、各参建单位的信息交互过程,往往通过会议、纸面文件等形式进行,协同效率低下,而这些都造成了建筑工程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变相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随着云计算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三维扫描、三维放线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信息采集、集成、交互过程更加高效和准确,为各方高效协同提供了可能性。例如,有别于传统单向信息流(信息沿着规划、设计、出图、预制、施工、运维等各阶段单项流动,伴随着信息逐渐衰减,协同性差等问题),BIM技术提供了一种贯穿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协同模式,各方可同步基于建筑信息模型进行信息交互,真正做到了实时、高效、保真。信息化协同是建筑装饰企业实现管理升级、技术升级的基础,如何利用目前已成熟的信息技术,实现装饰工程高效协同是装饰企业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产业升级的必修课。

(2)引入先进生产方式

从技术难度来看,装饰工程极少存在较大的技术难题,装饰企业的技术升级关键在于如何创新地应用现有已成熟的技术手段解决自身问题。特别是对于装饰产品这种个性化定制产品,如何在确保个性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标准化生产,提升工业化水平是技术升级必须要面临的挑战。例如,当前正在逐渐推广的装配式建筑,就是通过设计端深化,将个性化的建筑产品进行构件和单元的标准化,并结合工业化生产方式,采取高效的安装方式,实现批量化生产、模块化安装,致力于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工作业和现场作业,以此提升建筑施工的工业化水平,减少用工压力。

此外,相较于普通工业品,装饰产品具有一次成活,试错成本高等特点,传统的局部论证方式难以在装饰产品的设计研发及测试证明阶段实现充分论证,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生产阶段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牺牲了效率、成本和產品品质,如何提升装饰产品在论证阶段的完备性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基于BIM技术的4D模拟,就是通过在建筑三维模型中引入时间维度,模拟建筑整个生产过程,从而对建筑生产工艺、工法进行检测和验证;进一步引入建筑构件的物理属性、成本属性、工效属性等便可实现5D模拟,进一步对建筑产品的施工组织、劳务计划、资金计划、运维等进行全方位模拟。

2.2积极推进管理升级

(1)营造技术氛围

尽管建筑装饰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不可逆转,作为高度个性化产品,其对人工的依赖不会改变,由此,劳务团队特别是高技术水平的工匠仍然是装饰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劳务市场规模缩减、结构失衡等挑战下,如何凝聚一只高技术水平的劳务队伍是建筑装饰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就要求装饰企业进行有意识发掘、鉴别和培养,并敢于采用更大胆的激励措施以及更有沃的福利待遇;同时,企业应积极进行知识及技术的沉淀、总结、复制和迭代,在吸引更多优秀工匠的基础上,有计划推进人才复制及培养,保障劳务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2)健全管理机制

若想在逐渐缩减的劳务市场中长期吸纳优势资源,必须建立健全劳务人员的中长期管理机制。一方面,要提供发展机遇,不仅要满足劳务人员短期生存需求,更重要的是为劳务人员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为期中长期发展提供可能,由此重建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此外,要创新合作模式,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评价评比机制,全面提升劳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结语: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之疫情蔓延,这一变局正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建筑装饰行业将在变革的风雨中经受考验,劳务市场的变革、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都将对建筑装饰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建筑装饰企业必须以极大的耐心及魄力谋篇布局,持续深化企业改革,摒弃传统粗放、低效的管理模式,向优秀的生产力看齐,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获取优势。无论在何种困局下,管理及技术仍然是装饰企业面临产业升级的两大抓手,二者缺一不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及技术水平将是下个30年装饰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中新社.《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接受中新社专访》,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13日.

[2]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2021年5月11日.

[3]欧阳君山.“制造业是强国之本”,《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9月7日.

[4]曲玥.“人口红利:延续还是替代”,载蔡昉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力问题绿皮书No.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5]蔡昉,都阳.“工资增长、工资趋同与刘易斯转折点”,《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9期.

[6]蔡昉,王美艳.当中国制造业遇到“刘易斯拐点”,《管理@人》,2010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老龄化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健康月历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