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一体化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021-11-30 08:42刘晓静王庆红吴庆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外植体科学教学策略

刘晓静 王庆红 吴庆红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生物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

1.设计基于科学探究能力进阶培养的初高中一体化校本课程

精选实验课程,从实验材料、实验技术、实验方式、实验范围、课题研究方面拓展,按照“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代谢→生态研究→生物技术与社会实践”從微观到宏观的层次设计实验内容,将实验内容进行学段水平分类,构建科学探究能力进阶培养的校本课程拓展实验体系。

同时,将实验内容所蕴含的科学探究能力素养水平进行定位分析,设计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学年共六个水平阶段,分别安排相应的实验项目,各阶段知识要求及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呈递进关系,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下图)。

2.科学探究能力进阶培养的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初高中一体化设计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现各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

初一年级主要采用总结归纳式教学策略。例如,“观察多种植物细胞”一课,教学流程: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多种植物材料→完成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类→各组交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在观察、提问以及交流等方面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二年级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例如,“光合作用探究小实验”一课,教学流程:准备实验装置(不同光照强度下收集的气泡量)→诱发→释疑→转化→应用,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上学期,基于问题情景,主要采用发现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例如,“尝试提取多种植物色素并用不同方法进行分离”一课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搭脚手架(出示“色素山水画”,提示色素提取与分离的方法)→进入情境(学生选择材料用具)→独立探索(学生操作,教师适时提示)→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效果评价与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能熟练使用相关仪器,通过观察,科学准确描述生物特征、结构、功能、过程;能设计并制作物理模型;能设计并分析实验方案中的某些环节。在“探究温度对果胶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一课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提出问题(果汁生产企业可能遇到哪些产品品质问题?如出汁率、澄清度等)→猜想与假设(果汁的澄清度与果胶酶的关系)→收集设计方案→实施探究并形成解释(实验操作)→表达、交流与评价→产生新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实验进行科学规范的解释;能够通过对比、分类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推测产生的过程及机理。

高二年级下学期主要采用STEM项目式教学策略。例如,“番茄不同外植体快速繁殖的比较及微型试管苗‘项链的制作”一课的教学流程:发现问题(外植体成苗率低)→设计解决方法(取不同部位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利用科学、技术、数学知识实施解决方法(选成活率高、快速繁殖的外植体制作成微型试管苗“项链”)→将解决方法分享并应用推广。学生能够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解决一些特定的生物学问题,展现出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研究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能力表现逐级提高。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能够按照年级的升高,依次表现出下列能力的逐步提升:观察→描述→发现现象并提出问题→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分析、解释问题并阐明因果关系→对比、分类现象与结果并由此分析推测过程及机理→对问题提出新的研究方案、新的可行的处理思路→理解现代生物技术并能解决一些特定的生物学问题→交流、思辨、反思与修改,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要求都能够在学生的能力表现上找到落点。

以问题为中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问题意识、训练逻辑思维,提升信息提取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证据意识、辩证思维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认知能力群的发展,提升科学思维水平,发展核心素养。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校本研究专项课题“小初高一体化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实践研究”(批号:CDBA19087)课题成果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外植体科学教学策略
不同激素配比对紫花苜蓿幼苗4种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影响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濒危植物单性木兰外植体启动培养
解决苹果矮化砧M9外植体褐化现象的研究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