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12-01 14:00
广东蚕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广西水稻农业

宋 石

(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农业服务中心 广西南宁 530219)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地区逐渐从传统的单季稻改为双季稻,依托先进栽培技术使得广西地区粮食产量爆发式增长。据相关资料统计,广西地区20世纪70年代大力发展杂交水稻,对地区农业增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质量得到跨越式提升,如何在保障现有粮食产量的基础上,侧重抓中低产田改良及提升水稻种植质量,实现区域水稻的阶段性提升,是广西地区有关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此,文章针对现阶段广西地区水稻种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1 广西地区水稻种植条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界于北纬20°54′~26°24',东经104°28′~112°04',东接广东,南连北部湾,西接云南,东北接湖南。广西面积达23.7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西临两广丘陵[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斜坡状西北角。整个地形由山脉、台地、平原、石山、水面组成,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型。珠江、长江、红河、沿海四大水系流经广西。

1.1 土壤

土壤是保障水稻增收及种植质量的重要因素。从水稻种植条件来看,广西地区较我国其他省份而言土壤耕性较差,且土壤贫瘠、低洼易涝,但出色的土壤肥力使其为广西地区水稻种植和我国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为保障广西地区水稻种植营养需求,在栽植前需施加化肥对土壤进行翻耕才能保障其土壤质地,确保土壤具有一定肥力。

1.2 水资源

基于广西地区整体气候及地理条件来看,其岩溶地貌发育良好,能够实现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因此水量相对稳定,水资源比较充足。依据数据调查显示,广西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1 070 mm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水稻种植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广西地区内雨量虽然充足,但降水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广西各地区降水分布不均匀,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地区的水稻种植造成影响。

1.3 光照

影响水稻种植质量的主要因素中光照。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相对充足的光照才可满足水稻发育需求,如光照效果不佳水稻籽粒颗粒饱满度就会降低,会对产量及质量造成影响。据相关数据显示,广西地区平均气温≥10 ℃,积温为5 000 ℃~8 000 ℃,是我国高积温省区之一,其热量资源为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1.4 温度

广西地区气候温暖、热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6.0 ℃~23.0 ℃,年最高气温33.7 ℃~42.5 ℃,最低气温8.4 ℃~2.9 ℃。水稻幼苗最适萌发温度为28.0 ℃~32.0 ℃,最适分蘖期平均气温在20.0 ℃~32.0 ℃以上,最适穗温20.0 ℃~30.0 ℃,最适穗轴分化温度在30.0 ℃左右,最适温度25.0 ℃~35.0 ℃,最适开花温度30.0 ℃左右,气温低于20.0 ℃或高于40.0 ℃将对授粉产生严重影响。据此,水稻适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气温条件下生长[2]。

2 现阶段广西地区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差

因广西地区地貌多数以山地为主,其山地占据总面积60%以上,这一现象导致广西地区农田分布较为零散,种植条件相对较差。此外,水利基础设施是水稻种植的重要条件,上文分析了广西地区降水量,从整体情况上来看广西地区降水量丰沛,但因降水量差异导致部分地区涝转旱的趋势逐渐明显,因此在部分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成为主要困难之一。

2.2 耕地受污染

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下,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农业耕地污染问题逐渐严峻。据环境保护部门与国土资源部门于2020年统计并公布的土壤污染情况来看,我国土壤环境总体受污染情况严重,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问题严重超标。

2.3 病虫害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种植增产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频率逐渐增高,探究其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农药。农药虽然可以杀死害虫,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杀死了害虫天敌,导致了害虫的大量繁殖。

2.4 施肥问题

广西地区部分种植农户不断增加施肥,直接导致地区土壤质量下降,虽然实现了水稻产量的提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水稻种植成本不断增加。此外,广西地区部分农户虽然施用绿色肥料(农家肥),但因产生效果缓慢从而过度施加肥料,对水稻生产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3]。

2.5 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广西地区水稻种植生产存在经济效益差等问题。由于信息化程度低导致信息流通不畅,小农意识固化,普遍缺乏实现水稻种植产业化的意识和观念。同时种植规模小、耕地分布不均也是导致广西水稻产业产量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加之物流储藏条件差、发展不平衡,使之更难以实现产业化。

2.6 机械化水平低下

当今时代,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农业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但因广西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产品质量差等问题仍然存在,广西农业机械化发展较慢,受特殊地形影响制约,推广再生稻等高新技术难度大,不利于农业发展。

2.7 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乡面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民工人数在不断增加,农业种植户数量却在逐渐减少。另外,农作物产量不高,经济效益非常有限,导致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农民回归到自给自足的低要求上,生产期望不高,种植水稻的要求也不高,不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水稻总产量和总收入较低,形成负向循环,不利于广西的水稻种植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

3 改进措施对策建议

3.1 搞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农田基础设施完善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严格意义上来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广西地区农业系统发展应建立相应发展措施及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坚持因地制宜的管理原则,深入调查广西地区地形地貌等硬件条件,结合现阶段部分广西地区基础设施较差的地方,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措施,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系统,保障旱涝地方拥有充分的水资源,以此满足水稻栽培用水需求[4]。

3.2 改善土壤条件

为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提升水稻品质,必须进行土壤环境的调查和检测,采取措施改善土壤环境,满足水稻生产的需要。稻草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土壤持水能力,改善土壤贫瘠状况,还可提升稻米品质和提高稻米产量。掺入沙土和黏土可改善土质耕层结构。施肥应注重科学计算,避免过肥造成土壤结块。要全面调查和评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情况、主要因素、浓度、污染源,加强工业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对重污染企业进行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渣向农田排放,关闭铅、汞、铬等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企业,才能有效地防止重金属污染范围的扩大及污染程度的加深。

3.3 合理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能只靠农药来进行,种植初期要以预防为主,如在选择种子时可采用多种综合防治方法对其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毒在种子中的含量及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3.4 改进施肥方法

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合理施肥,切实解决水稻生长过程中缺肥的问题。例如,当水稻的秧苗长势稳定时施农家肥,保证秧苗在生长季的充足营养,对肥料进行科学配比,减少环境污染,解决水稻安全问题和营养需求问题。

3.5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水稻产业竞争力

如想切实改变广西水稻种植产业化程度低的现状,就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模式。深入农村做好先进种植思想的宣传及推广工作,鼓励种植户转变传统观念,发挥地域优势,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建设现代化农业,提升水稻产业的竞争力。粮食种植面积稳定,采取大农、中农、小农技术措施。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培训,把良种技术、先进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农民群众中去,辐射整个区域,带动广大群众增产丰收。加快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升稻米产业竞争力。

3.6 生产规模化,加大机械化种植力度

针对广西机械化程度不高的现状,应大力推进广西机械化规模生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除种植机械化外,还应推进灌溉机械化。例如,为了更好地准备对稻田灌水,对灌水机进行了维修改造。推动广西地区稻米龙头企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农业发展,提倡规模化生产,加大机械投入。

3.7 优化我国农业政策,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针对广西地区农业情况,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面临的形势,进一步优化农业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要做好农资准备,加强科普宣传工作。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农产品的违法行为,净化农产品市场环境。增加抗灾救灾的保险投入,大力发展节水、因地制宜的节水农业。依托地域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健全产业化融资机制。规范稻米种植产业项目资金管理,推进区域科技创新,防范农业风险[5]。

4 结语

文章以广西地区水稻种植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在参考前人意见及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了广西地区水稻种植问题,结合问题影响因素及形成因素提出若干解决措施,对促进我国广西地区水稻种植产量提高及质量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广西水稻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广西贵港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广西戏曲》
一季水稻
水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