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一体”的职业技能竞赛参赛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2021-12-01 12:11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周峰周敏
区域治理 2021年47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职业技能竞赛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周峰,周敏

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能够检验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推动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赛,锻炼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而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真正实现常态化、全程化、全民化发展。

一、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竞赛参与基本情况

学校积极参加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技能竞赛,通过完善机制建设,学校技能竞赛体系逐步形成了常态化。经过几年来的参赛历练,从组织报名到备赛、参赛,从竞赛项目选择到设备采购,从选手选择方式到梯队建设,学院职能部门与专业学院相互配合,逐步形成了竞赛训练与教学改革相互促进、竞赛指导与教师培养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2021年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一共建设52支竞赛队伍,并且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得44个奖项。其中,信息工程学院获得奖项18个,海洋机电学院9个,国际商贸学院7个,分别占据总体参赛数的41%、20%、16%。全校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5项,共计31项,占参赛总数的60%,比去年上升3%。另外,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集成电路开发与应用”和“嵌入式应用与开发”两个赛项,均以省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赛,并且分别获得国赛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

二、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竞赛获奖成因分析

(一)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职业技能竞赛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本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目前的教学模式有探究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各专业通常会选择以探究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项目为辅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就学生的实际状况与个性特征开展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以详细解析基础知识、分析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1]。

(二)成立兴趣小组,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成立专业兴趣小组,在专业中挑选有相同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专业教师以及院校所聘请的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引导学生完成竞赛项目和企业项目,基于理论和实践双重教育指导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2021年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参赛情况来看,院校获得奖项44项,其中有18个赛项成立专业兴趣小组。根据赛项成绩来看,能够发现专业兴趣小组的成立对于职业技能竞赛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的18个与赛项有关的兴趣小组中,有17个赛项获得省级职业技能竞赛等级奖,获奖率高达94%。结合图12021年度福建省技能竞赛获奖情况与是否成立兴趣小组的数据图来看,获取一等奖的5个赛项中就有4个成立了专业兴趣小组,而剩余的25个赛项中,没有成立专业兴趣小组的只获得等级赛项共13个。结合数据统计分析,能够了解到专业兴趣小组获得的奖项明显多于没有成立兴趣小组的。

图1 2021年度福建省技能竞赛获奖情况

(三)提供参赛平台,检验专业技能水平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实操水平,积极组织开展校赛,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市级技能竞赛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在参与省级技能竞赛之前,有23个赛项院校参与校级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以及其他级别的技能竞赛,在这些赛项中,最好成绩为省赛第一名,这些参赛赛项在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的等级奖获奖率达70%。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提供参赛平台,让学生有技能比试的机会,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竞技心理,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四)借助企业优势,提升职业操作能力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在2021年度的省级职业技能竞赛中有参赛队伍共52支,其中29支参赛队伍都存在与院校合作企业项目对接的情况,并且邀请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的校内外参赛培训工作。结合图2能够了解到,参与校企合作对接工作的赛项获奖率基本比没有企业专家介入的要高。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借助企业专业优势以及生产优势,推行全新校企融合模式,由院校专业教师以及企业技能培训导师共同引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2]。

图2 2021年度省技能竞赛获奖情况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多形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企入校,发挥企业高技能专家、工匠的人才优势,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各参赛集训队在竞赛期间,北京新大陆教育有限公司、福建国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航金雁酒店、大金机械等十几家企业专家入校给学生深度指导,提升学生的竞赛水平,实现了校企共建专业、共享师资、共育人才,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

三、基于“三维一体”的职业技能竞赛参赛培训模式创新策略

为进一步探索“三维一体”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式,我们根据院校所参与赛项是否成立专业兴趣小组、是否参加校赛以及其他级别的竞赛、是否存在校企合作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都得出这三个维度对省技能竞赛成绩产生积极影响的结论。因此,我们结合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竞赛获奖成因分析,结合以上三个维度加强院校培训形式,进而形成更为完善的参赛培训模式。

(一)建立专业兴趣协会,实施实训室的开放政策

为提升高职学生专业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应当针对专业课程开设相应的兴趣小组以及专业协会等,让学生参与到与本专业相同的兴趣小组中。教师合理规划专业兴趣小组以及专业协会的活动项目,经由二级学院进行审批后交由院校管理部门进行备案。指导教师结合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为学生进行解析,为学生提供实训项目以及适宜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竞赛项目,让学生自行选择,每周以专业兴趣小组项目讨论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另外,结合实训项目,高职院校应当同步开放项目实训室以供学生完成项目,学生在向学校预约报备允许的前提下,在课后以及周末时间进入实训室开展项目自主探究学习、完成项目实操训练等,进而提升自我实际操作能力[3]。

(二)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出台校企共办竞赛办法

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积极派出学生参赛,并在赛后进行全面总结,将竞赛标准以及规则转化为教学成果,促进各专业成果转化,力求实战练兵,为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训练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为鼓励院校专业与企业合作,院校还需要出台校企共办竞赛奖励,帮助教师选拔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做好完善的学生队伍储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设校级职业技能竞赛和专业兴趣小组参与各类职业竞赛的方式,完成省级职业院校竞赛选手的组建,也为指导老师提供多渠道的选手选拔平台。除此之外,专业兴趣小组之间的竞赛以及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具有相似之处,学生在前者竞赛过程中可以提前感受竞赛环境,增强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流程,指导老师也能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备赛计划以及进度作出适当调整。

(三)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的各项设备基本都是由相关企业提供,这也提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在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前的集训中,采取校企双方共同指导的培训模式,进而加强校企融合。因此,高职院校在建立专业兴趣小组时,应当基于校级、市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模式,构建合适的参赛小组,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参赛队伍指导,学生也能够在集训中获取更多专业的技术资源和设备资源。学生在校企合作共同指导模式下将企业人力以及物力资源应用于参赛培训中,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参赛经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职业技能竞赛培训计划,采取校企双主体评价制度,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率[4]。

在校企合作、资源融合等方面逐级加深,从岗位、企业等层面加强合作,不同层级的竞赛对照着不同的技能应用程度,设施设备、岗位技能、考核标准等方面要与企业需求相匹配。通过竞赛不仅检验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为企业发现人才、缩短岗前培训、降低培训成本等提供了方便,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互利互惠,有利于校企合作项目落地,实现双资源的深入利用,加快产教融合进程[5]。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当树立以赛促教的职业技能竞赛理念,基于“三维一体”职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式,结合专业教学营造良好的职业技能竞赛氛围,将职业技能竞赛与高职院校日常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在职业技能竞赛的带动下,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作用,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激发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教师精准选拔更多优秀的学生,借助专业项目,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在校、市、省三级参赛体系中,学生获取更多的参赛经验,并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竞赛能力,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助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提升学生素质、锻炼教师队伍等方面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技能竞赛中三个维度的联系,促使学生的职业技能竞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职业技能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艺术教育类课程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策略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周末加油站(V)
创新思维竞赛(3)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创新思维竞赛(6)
妙求人数
失踪的十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