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土元凝胶贴膏基质研究△

2021-12-01 01:57邓玉莹邵炳豪位雪王慧慧王春梅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贴膏剥离强度药量

邓玉莹,邵炳豪,位雪,王慧慧,王春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2488

土鳖虫又名土元,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Walker 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有小毒,可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等[1]。现代研究表明,土元具有溶解血栓、拮抗凝血、促进骨折愈合等多种药理活性[2-5]。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也发现,土元对成骨细胞模型MC3T3-E1 细胞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且可促进骨折大鼠的恢复[6]。本实验使用土元提取物,优化了土元凝胶贴膏基质,为其开发成为一种治疗外伤骨折等疾病的外用制剂奠定了基础。凝胶贴膏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具有使用方便、载药量大、药物透皮吸收效率高等显著优点,且具有局部给药、降低药峰浓度、可随时停药等特点,更适合毒性药物的使用[7]。凝胶贴膏基质主要由骨架材料、交联剂、交联调节剂、保湿剂、填充剂等组成,骨架材料可交联形成凝胶网络结构,提供一定的胶强度和黏性;交联调节剂可避免交联过快导致的涂布困难;保湿剂在保留水分的同时,可增加凝胶贴膏柔韧度;填充剂既可吸附药物,也可提供基质强度。本实验以初黏力、剥离强度、持黏力为指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 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凝胶贴膏基质,以确定最佳的土元贴膏空白基质处方,而后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含药凝胶贴膏处方,本研究所得的凝胶贴膏基质更适用于黏度较低的中药提取物。

1 材料

PB303-S 型电子天平(北京Sartorius 仪器有限公司);CNS-11888 型胶带初黏力测定仪(济南赛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ZY-25 型持黏性测试仪、BLD-200N 型电子剥离试验机(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聚丙烯酸钠(NP-700,北京希比希贸易有限公司);甘羟铝(北京希比希贸易有限公司;分析纯);氢氧化铝、柠檬酸、酒石酸、甘油(北京化工厂,批号分别为20141010、20140814、20170606、20200630);高岭土(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Z25J10Y91491);纯净水(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无纺布;压花膜。

2 方法

2.1 空白凝胶贴膏的制备方法

A 相:称取处方量的酒石酸,加纯净水搅拌至完全溶解。B 相:称取处方量甘羟铝、NP-700、高岭土至蒸发皿中混合,加入甘油搅拌均匀。将A 相边搅拌边加入B 相中,以约60 r·min-1手动搅拌均匀,后置于无纺布上加盖压花膜进行涂布,室温放置成型。

2.2 指标的测定和评价方案

2.2.1 测定方法

2.2.1.1 初黏力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黏附力测定第一法规定采用斜坡滚球测定。

2.2.1.2 剥离强度 取供试凝胶贴膏贴于洁净的不锈钢板上,用2 kg 的压辊以自身质量来回挤压3 次,放置10 min 后,置于电子剥离试验机上进行剥离实验,测力计以300 mm·min-1的速度将其从不锈钢板上拉离并做180°折返,记录测力仪显示的读数。平行测试3次,取平均值。

2.2.1.3 持黏力 将供试凝胶贴膏(6 cm×3 cm)粘贴于2 块不锈钢板中央相接处,用2 kg 的压辊以自身质量来回挤压3 次,悬挂于持黏性测试仪上,垂直放置,悬挂200 g砝码,计时,记录钢板落下的时间(s),平行测试2次,取平均值。

2.2.2 评价方案

为了能全面评价贴膏的性能,本实验采用综合评价方案。将2.1项下的每个指标均标准化为0~1的“归一值(OD值)[8]”。对取值越大越好的因素(初黏力、持黏力及剥离强度<0.333 kN·m-1者),按公式(1)计算归一值(dmax),对剥离强度>0.333 kN·m-1者,按公式(2)计算归一值(dmin)。在单因素试验与载药量考察中,综合评分计算方法为将得到的“归一值”求平均值,按公式(3)计算,在Box-Behnken设计试验中综合评分方法为计算三者几何平均得到总“归一值”,按公式(4)计算。

式中,dmax为取值越大越好的因素归一值;dmin为取值越小越好的因素归一值;Y为本指标测定值;OD为总归一值。

剥离强度越小,揭下凝胶贴膏时痛感越小,但剥离强度同时反映了基质黏度,故本实验对8 篇已发表的凝胶贴膏基质优化实验文献的配方进行了重复[9-16],检测其初黏力和剥离强度,并确定适宜的剥离强度,结果见表1。

表1 8篇文献中初黏力及剥离强度测定值

由表1 可知,凝胶贴膏初黏力和剥离强度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回归系数R²=0.763 9,说明在评价凝胶贴膏基质时不是剥离强度越小越好,8 篇文献中剥离强度平均值为0.333 kN·m-1,故认为以剥离强度为0.333 kN·m-1时评分最高。

2.3 单因素试验

2.3.1 交联时间考察 交联型凝胶贴膏基质强度的来源是交联剂和骨架材料的交联作用,凝胶贴膏基质强度会随着交联时间增加而改变,故本实验首先考察凝胶贴膏交联时间。按照2.1 项下方法平行制备7 张空白凝胶贴膏,分别放置1~7 d 后,按2.2.1项下方法测试指标,按2.2.2项下方法评价贴膏。

2.3.2 优选交联剂种类 本实验考察氢氧化铝、甘羟铝不同用量对凝胶贴膏基质性状的影响。取酒石酸0.4 g,纯净水20 g,搅拌均匀作为A 相,另取聚丙烯酸钠10 g,分别加入氢氧化铝或甘羟铝0.2、0.3、0.4、0.5、0.6 g,混合均匀后加入甘油20 g,搅拌均匀作为B相;制备凝胶贴膏评价。

2.3.3 优选交联调节剂种类 本实验考察酒石酸、柠檬酸不同用量对凝胶贴膏基质性状的影响。分别取酒石酸或柠檬酸0.2、0.3、0.4、0.5、0.6 g,纯净水20 g,搅拌均匀作为A相,另取聚丙烯酸钠10 g、加入甘羟铝0.3 g,混合均匀后加入甘油20 g,搅拌均匀作为B相;制备凝胶贴膏评价。

2.3.4 优选保湿剂用量 本实验选择甘油作为保湿剂,取酒石酸0.3 g,纯净水20 g,搅拌均匀作为A相,另取聚丙烯酸钠10 g、加入甘羟铝0.3 g,混合均匀后分别加入甘油18、27、36、45、54 g,搅拌均匀作为B相;制备凝胶贴膏评价。

2.3.5 优选纯净水用量 取酒石酸0.3 g,纯净水12、24、36、48、60 g,搅拌均匀作为A 相,另取聚丙烯酸钠10 g、加入甘羟铝0.3 g,混合均匀后加入甘油36 g,搅拌均匀作为B 相;制备凝胶贴膏评价。

2.3.6 优选填充剂用量 本实验选择高岭土作为填充剂。取酒石酸0.3 g,纯净水24 g,搅拌均匀作为A 相,另取聚丙烯酸钠10 g、甘羟铝0.3 g,分别加入高岭土0、4、8、12、16 g,混合均匀后加入甘油36 g,搅拌均匀作为B相;制备凝胶贴膏评价。

2.4 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试验

2.4.1 考察因素与水平 以2.3 项下的单因素试验结论为基础,根据试验结果选取对贴膏影响较大的酒石酸用量(A)、甘羟铝用量(B)、甘油用量(C)和高岭土用量(D),采用Box-Behnken 设计安排试验,考察因素与水平见表2。

表2 土元凝胶贴膏Box-Behnken设计因素水平

2.4.2 数据结果与处理 利用Design-Expert V8.0.6 软件安排试验,按2.1 项下方法制备,2.2.1项下方法测试指标。

2.5 验证实验

对得出的最优成型工艺进行3 批平行试验,并测试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膜残留性指标,并将此数据与Design-Expert V 8.0.6 软件中给出的预测值对比。

2.6 载药量的考察

土元贴膏所载药物为土元提取物的冻干粉,其制备方法如下:土元加8 倍量水,提取2 次,每次40 min,纯化后冻干。药物含量设置4 个水平,按2.4 项下得到的最佳配比,分别加入贴膏总质量2.5%、5.0%、7.5%、10.0%的土元冻干粉,制备凝胶贴膏评价。

为尽可能增大载药量,以载药量(X)、高岭土用量(Y)、甘油用量(Z)和为因素,使用正交设计对含药贴膏进行再次优化,因素水平见表3。

表3 土元凝胶贴膏载药量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3 结果与讨论

3.1 单因素试验

3.1.1 交联时间考察 由图1 可知,凝胶贴膏在交联3 d后综合评分最高,其黏性和胶强度适宜,故确定交联时间为3 d。

图1 土元凝胶贴膏交联时间考察结果

3.1.2 优选交联剂种类 由图2 可知,甘羟铝用量在0.2~0.4 g 时综合评分均高于氢氧化铝,同时发现,随交联剂用量增加,膏体硬度增加,用料超过0.5 g时,膏体交联速度过快,难以涂布,故选择交联剂为甘羟铝,在后续实验中甘羟铝的优化为0.2~0.4 g。

图2 土元凝胶贴膏交联剂种类考察

3.1.3 优选交联调节剂种类 由图3 可知,2 种交联调节剂用量为0.2~0.4 g时综合评分高于0.5~0.6 g,且酒石酸综合评分高于柠檬酸,故确定交联调节剂种类为酒石酸,后续优化用量为0.2~0.4 g。

图3 土元凝胶贴膏交联调节剂种类考察

3.1.4 优选保湿剂用量 由图4 可知,随保湿剂甘油用量增加,综合评分先增大后减小,当甘油用量为27~45 g 时综合评分最优,故选用27~45 g 为后续实验考察范围。

图4 土元凝胶贴膏保湿剂用量考察

3.1.5 优选纯净水用量 由图5 可知,随着水用量的增加,综合评分先增大后减小,当水用量为24 g时,凝胶贴膏性状最优,故确定后续实验用水量为24 g。

图5 土元凝胶贴膏水用量考察

3.1.6 优选填充剂用量 由图6 可知,随填充剂高岭土的增加,综合评分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当高岭土用量为4~12 g 时综合评分最优。同时,实验发现,高岭土用量为16 g 时,膏体过硬,难以涂布,故后续实验选用4~12 g为考察范围。

图6 土元凝胶贴膏填充剂用量考察

3.2 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试验

指标测定结果见表4,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见表5,预测效应面图见图7。根据实验结果,以OD值对所选的4个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可得到含有曲率的二阶响应表面模型方程,即OD=0.54+0.10A+0.30B-0.082C+0.64D-0.004AB+0.06AC+0.071AD-0.13BC+0.16BD-0.008 25CD-0.16A2-0.068B2-0.084C2+0.022D2(P<0.000 1,r=0.903 5);方程中模型皆显著,失拟项皆不显著,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凝胶贴膏性状。r>0.9,残差皆分布在一条直线上,进一步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可用来对凝胶贴膏的制备工艺进行初步分析和预测。

表4 土元凝胶贴膏Box-Behnken设计与指标测定结果

根据表5 可知,4 个因素对OD 值影响均显著,即酒石酸、甘羟铝、高岭土和甘油的用量可以显著改变凝胶贴膏基质性状。凝胶贴膏中NP-700 与甘羟铝反应,形成凝胶网络结构,可以提高基质胶强度;酒石酸可以促进铝离子电离,进而调节交联反应速度;高岭土可以增加凝胶贴膏黏弹性,进而改变黏度及药物释放;甘油可以促进皮肤水合作用,且可以改变膏体黏度,不同基质组成间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17-18]。预测响应面图中,等高线越接近椭圆,说明2个因素间相互作用越大。由图7可知,多种因素间存在相互作用。响应面法是一种综合试验设计和数学建模的优化方法,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点进行试验,回归拟合全局范围内因素与结果间的函数关系,并且取得各因素最优水平值[19],其较为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有Box-Behnken 设计和星点设计法,均可以考虑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本实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各辅料合理使用区间,可使Box-Behnken 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效率更高、结果更可信。

图7 土元凝胶贴膏OD值预测响应面图

表5 土元凝胶贴膏Box-Behnken设计结果OD值方差分析

通过Design-Expert V 8.0.6软件分析得出1组最优的成型工艺参数:NP-700 10.00 g、甘羟铝0.40 g、酒石酸0.32 g、甘油36.65 g、高岭土12.00 g、水24.00 g,此时初黏力可粘住直径为18.764 mm 的钢球,持黏力达到600 s,剥离强度为0.321 kN·m-1。

3.3 验证实验

以最优成型工艺进行3批平行验证,结果见表6。验证实验各指标RSD 均小于5%,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实测值和预测值相近,认为此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后续土元凝胶贴膏的开发与应用。

表6 土元凝胶贴膏验证实验结果

3.4 载药量的考察

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为指标,在空白贴膏的基础上对载药量进行考察,结果见表7。由表7 可知,随着载药量的增加,凝胶贴膏黏性逐渐降低,同时在制备含药凝胶贴膏的过程中发现,冻干粉的加入可以起到类似填充剂的作用。为保证在含药量尽量大的同时贴膏黏性不下降,使用正交设计法,以载药量、高岭土和甘油含量为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含药凝胶贴膏处方,结果见表8~9。

表7 土元凝胶贴膏载药量的筛选

表8 土元凝胶贴膏载药量正交试验结果

表9 土元凝胶贴膏正交试验OD值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发现,载药量、高岭土用量和甘油用量对OD 值影响皆显著,说明3个因素对凝胶贴膏均有较大影响。从直观分析表可发现,当X 为1、Y 为2、Z 为2 时,凝胶贴膏综合评分最高,其中X 的1、2 水平间差距较小,为尽量增加载药量,选择最优工艺为X2Y2Z2,即载药量10%,高岭土8 g,甘油36 g。使用最佳处方进行3 次平行验证,其初黏力平均可粘住直径为10.319 mm小球,持黏力平均值为255 s,剥离强度平均值为0.292 kN·m-1,明显优于未优化前(9.525 mm、46 s、0.097 kN·m-1),故认为此工艺稳定可行。

土元冻干粉中大部分为蛋白质,另有少量脂肪和氨基酸,其和A 相混合后呈混悬液,加入凝胶贴膏后会显著降低其黏性,但对基质强度影响较小。目前,中药凝胶贴膏的研究多以植物药为原料,其提取物中含大量多糖、鞣质或各种脂溶性化合物,其可降低凝胶贴膏黏性和胶强度。本实验制备得到的凝胶贴膏减少了填充剂的使用,更适用于各种低黏性药物,如各种动物药、粉质类药材提取物或单体化合物,但可能不适用于含大量脂溶性成分的中药提取物。

最终优化的具体处方为NP-700 10.00 g、甘羟铝0.40 g、酒石酸0.32 g、甘油36.00 g、高岭土8.00 g、水24.00 g,载药10%土元冻干粉,制备方法为将NP-700、甘羟铝、甘油、高岭土混匀后作为B 相,酒石酸、土元冻干粉、水混匀后作为A 相,将A 相边搅拌边加入B相中,以约60 r·min-1手动搅动均匀,后置于无纺布上加盖压花膜进行涂布,室温放置3 d即得。

4 结论

本实验制备得到了初黏力高、剥离无痛感、胶体强度大的土元凝胶贴膏,其基质更适用于低黏性药物及其提取物,后续实验证实,其具有良好的促骨折愈合活性,且无皮肤刺激性或毒性,为土元凝胶贴膏的临床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贴膏剥离强度药量
不同涂层的彩钢板对防水密封胶粘带剥离强度影响的研究
不同涂层的彩钢板对防水密封胶粘带剥离强度影响的研究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剥离强度稳定性的研究
蒙药蒙红贴膏(原蒙古伤痛贴)药效学实验研究
PTFE板材烘板后剥离强度衰减原因分析及改善方法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两倍药量
骨痛贴膏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小型水池抗爆炸冲击极限药量分析
药量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