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层螺旋CT 扫描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指导作用

2021-12-02 06:38刘建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0期
关键词:粪石外径征象

刘建方

(泗阳县中医院影像科 江苏 宿迁 223700)

阑尾炎属于一种急腹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属于临床多发症之一。阑尾炎的临床确诊手段与指标包括:临床表现、体征、血常规与超声检查[1]。本文选取100 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无症状健康人100 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纳入对象均实施多层螺旋CT 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阑尾外径、位置、阑尾腔内液体的密度、气体密度、阑尾周围脂肪密度以及腹腔积液等并发症情况,以此证实多层螺旋CT 在急性阑尾炎临床确诊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4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2,患者平均年龄为(45.02±1.36)岁;另取同期无症状健康人100 名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2,平均年龄为(44.68±1.2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同意该试验。

排除标准:患严重精神疾病者;哺乳期妇女及孕妇。

1.2 方法

使用多层螺旋CT 扫描仪进行检查,CT 机型为美国GE LightSpeed Plus 公司四排螺旋。患者在扫描床上仰卧,深呼吸后屏气,进行阑尾区扫描。扫描参数:层厚1.25 mm,层距1.25 mm,电压120 kV,电流300~350 mAs,扫描用时4~6 s,图像数据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以此获得不同角度的重建图像,合理调整窗宽、窗位,全方位观察患者阑尾的位置、形态、内部结构以及阑尾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1.3 评价标准

检查内容包括:阑尾外径、位置、阑尾腔内液体的密度、气体密度、阑尾周围脂肪密度以及腹腔积液等并发症情况。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依据:CT 检查显示征象:直接征象:阑尾增粗肿大(外径大于6 mm),阑尾壁增厚,腔内积液、积气和粪石。间接征象:阑尾周围炎和阑尾周围脓肿。前者表现为阑尾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增高及条索影,腹膜增厚,少量积液,盲肠壁水肿增厚;后者表现为中心为液体密度的团块状影,可出现气液平面。阑尾脓肿、肠腔外气体、肠腔外阑尾粪石以及增强扫描时阑尾壁缺损是诊断阑尾炎伴穿孔的特征性征象,但无上述征象,并不能排除阑尾穿孔。

阑尾炎确诊标准:①手术病理确诊;②临床指标:临床症状在抗感染治疗后消失,临床症状包括:腹痛、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发热。血中性粒细胞正常;CT 复查表现为阑尾周缘渗出性改变减少,阑尾腔内液体消失,阑尾外径减小,壁变薄,有阑尾脓肿时,脓肿范围变小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阑尾炎患者与健康人群阑尾的外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例阑尾炎患者中,经探查发现阑尾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增高、模糊的患者占83.00%(83/100),CT 数值在-40~20 HU;阑尾管壁增厚水肿患者占96.00%(96/100);阑尾腔内高密度粪石患者占30.00%(30/100);阑尾炎合并肠梗阻患者占3.00%(3/100);阑尾炎合并腹腔积液患者占23.00%(23/100)。见表1~表3。

表1 阑尾位置分析 单位:例

表2 100 例成人阑尾炎患者及100 例健康成年人阑尾外径值

表3 阑尾腔内部结构及周围脂肪间隙、并发表现 单位:例

3 讨论

人体的阑尾呈管状蚯蚓状结构,盲肠后内侧壁与阑尾的根部相连接,长度为5~8 cm,直径为3~5 mm,正常管径小于6 mm。由于阑尾腔非常狭窄,极易积攒粪便与细菌,同时阑尾的动脉是回肠动脉的一条末尾分支,如果受到刺激发生阻塞、痉挛的风险非常大,这一系列因素引发阑尾发生炎性反应而导致阑尾炎的出现[2]。患者发病后典型的临床病症表现为:右下腹转移性或固定性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部分病情严重或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还伴有低烧,其中最典型的病症表现为患者右下腹固定位置压痛或反跳痛[3]。现阶段针对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上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或生命体征变化,但是有学者研究发现,这种宽泛的诊断方式存在较高的误诊率,容易延误病情,影响患者的治疗与预后[4]。

现阶段,社会经济的进步带动了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研发出超声检查这种无创、对患者身体损害小的检查方式,将其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与实际的使用价值。在超声检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患者变粗水肿的阑尾,以此便可以明确患者阑尾的具体位置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5]。但是也在不断的临床应用中发现了这种检查方式的弊端。如果患者的病情尚不严重,阑尾无肿胀,超声检查也存在漏诊的风险,则会耽误患者接受及时的治疗。超声检查仪器在寻找阑尾的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阻碍,例如肠道的气体与阑尾位置的变异。如果是体型偏瘦的老年患者或儿童,其阑尾的位置就更难找到。如果在检查中发现患者阑尾区域存在包块,也无法明确是阑尾炎所形成的炎性包块。在临床诊断中疑似阑尾炎的患者,并没有在其阑尾区域发现包块,不可作为排除阑尾炎的依据;同时即使发现包块,也可能是腹腔或其他脏器的异常包块,因此无法绝对确诊。对于异位阑尾炎的诊断,超声检查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对检查操作者要求太高,难度太大。

在使用多层螺旋CT 探查的过程中,患者屏气后在其腹部位置大范围薄层进行迅速地扫描,采取三维重建图像与窗口技术便可以将患者阑尾的病变与阑尾周围的影像学变化直观地展现出来,同时探查出阑尾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病症表现可分为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阑尾肿胀、直径增粗、阑尾腔内可见高密度粪石以及形态不一、粪石与炎症并存等为阑尾炎的直接征象,以此可考虑阑尾炎;而间接征象包括组织周围渗出性病变、阑尾周围脓肿以及阑尾周缘与腹腔内存在气体。本文结果表明,急性阑尾炎患者与健康人群阑尾的外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 例阑尾炎患者中,经探查发现阑尾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增高、模糊的患者占83.00%,CT 数值在-40~20 HU;阑尾内管壁增厚水肿患者占96.00%;阑尾腔内高密度粪石患者占30.00%;阑尾炎合并肠梗阻患者占3.00%;阑尾炎合并腹腔积液患者占23.00%。

将多层螺旋CT 全腹部平扫检查运用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经检查可知:患者阑尾外径超过6 mm、阑尾腔积液、腔内粪石、周围脂肪密度增高、模糊以及腹腔积液等病症出现,可诊断阑尾炎。使用多层螺旋CT 确诊阑尾炎,安全可靠,无痛苦,可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粪石外径征象
◆敷设线缆用材料
敷设线缆用材料
三角形边长与内外径之间的三个不等式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十一岁娃突发肠梗阻,竟是因为吃芒果
阑尾粪石征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
一种便于连接的塑料管
手术治疗植物性粪石小肠梗阻2例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