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18F-FDG PET/CT 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1-12-02 06:38卢万军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0期
关键词:灵敏度影像学淋巴结

卢万军,刘 芮(通讯作者)

(1 广元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 四川 广元 628000)

(2 广元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四川 广元 628000)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肺癌患者总数80%~85%,积极采取各项检查措施及时明确患者是否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对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确保其临床疗效及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1]。基于此,本文将选取我院2019 年11 月—2021年4 月收治的86 例疑似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应用于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实际价值,目的在于为今后临床医生接诊疑似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合理取舍影像学检查手段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11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86 例疑似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本次研究,86 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9:37,年龄为34~83 岁,平均年龄(59.36±0.13)岁。纳入标准:①经查体结果为疑似NSCLC 的患者,需进行相关临床影像学检查进一步确诊病情;②意识清醒,能够积极配合本次研究者;③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18F-FDG PET/CT 检查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者;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⑤入组前患者以独立、自愿、记名等原则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②处于妊娠、产褥、哺乳等特殊时期女性疑似NSCLC 患者;③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18F-FDG PET/CT 检查无法耐受者;④合并其他下呼吸道疾病者;⑤精神系统疾病患者;⑥意识不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⑦肝、肾等功能不全(存在器质性病变)者;⑧拒绝签署知情同意协议者。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86 例疑似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CT 检查,指定同一名操作熟练的技师完成相关操作,具体如下:①仪器选用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PET/CT 显像仪(型号:uMI510),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18F-FDG(放化纯度95%以上);②检查前指导待检者空腹6 h 以上,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6.2 mmol/L 以下;③根据患者体重予以显像剂(4.44 MBq/kg),待45~60 min 后进行扫描;④首先自患者颅顶至双侧股骨中上段行螺旋CT 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流120 mA、管电压120 kV、矩阵512×512、层厚3 mm、球管转速为1.25 r/s;⑤待螺旋CT 扫描完成后行PET 扫描,采集时间为2 min/床位,共个8 床位;⑥上述操作完成后利用配套后处理技术完成图像重建、获得融合影像,由2 名影像学医师采用双盲阅片法得出检查结果。

1.2.2 观察指标 86 例疑似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18F-FDG PET/CT 对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统计分析本文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则提示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6 例疑似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经18F-FDG PET/CT 检查阳性率为90.70%(78/86),病理检查阳性率为91.86%(79/86),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0,P=0.7870 >0.05)。18F-FDG PET/CT 对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为97.47%,特异度为85.71%,见表1。

表1 18F-FDG PET/CT 对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

典型图像:下图为1 例左肺下叶腺癌伴纵隔4L 区淋巴结转移患者检查图像,见图1~图3。

图1 患者PET 图像

图2 患者CT 图像

图3 患者PET/CT 图像

3 讨论

PET/CT 检查有效结合PET 组织代谢、CT 解剖影像学优势,检查结果综合机体内解剖及代谢相关信息[2],从而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被检查者机体内病灶代谢18F-FDG情况及形态学特征,有利于临床医生全面评估患者实际病情[3]。相关资料研究认为[4],18F-FDG PET/CT 检查能够提供机体内淋巴结大小、形态、密度、直径等情况,同时对医生明确淋巴结代谢情况及精准定位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将其应用于诊断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单用PET 或CT 检查。本文也已通过回顾性分析86 例疑似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资料证实,18F-FDG PET/CT 检查对此类病患疾病检出率、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此结论与蒋书情[5]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应用18F-FDG PET/CT 检查诊断NSCLC 纵隔淋巴结转移效果显著,值得今后推广。

猜你喜欢
灵敏度影像学淋巴结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地下水非稳定流的灵敏度分析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