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线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21-12-02 06:38朱忠军卜秀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0期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骨质

朱忠军,卜秀彦

(1 日照市岚山区卫生健康局 山东 日照 276800)

(2 日照市东港区后村中心卫生院 山东 日照 27680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巨大改变,导致患有痛风性关节炎的人数越来越多,给人们的日常活动、生活、工作均带来严重的影响。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以急性关节炎的反复发作并伴有高尿酸血症为主要特征[1],常见症状为全身疲乏不适,关节及周围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可会造成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会导致肾功能发生损害,严重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现该疾病,应尽早就医治疗,以防病情的发展带来多种危害。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及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X 线、CT、MRI 等诊断方式在临床各大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均能取得不错的诊断效果[2]。鉴于此,本文就X 线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作进一步的分析,并选取43 例该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 年3 月—2020 年4 月接收治疗的43 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6 例,病程为3~13 年,平均(6.18±2.03)年;病发部位:踝部19 例、膝部13 例、足底部9 例、其他2 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受累关节局部红肿、灼热感、刀割样疼痛等临床表现。本次研究均在我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完成。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过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均符合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②认知水平正常者;③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疾病者;②精神异常者;③造影剂过敏者;④临床资料不齐全者;⑤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本组43 例患者分别进行X 线检查和CT 检查,其中CT 检查的具体操作为:使用飞利浦16排CT 机进行检查,检查前设置好相关参数,其中厚度为1 mm,层间距为0.5 mm,FOV 为327 mm,并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引导其保持全身心放松状态,对患者踝足部和膝关节进行检查,其中踝足部扫描时,脚先进,并让患者的双足和地面保持水平状态,同时两足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 cm 左右;膝关节扫描时,脚先进,并指导患者保持双腿平直。分别对患者的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位进行检查,整个检查过程均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X 线检查的具体操作为:使用Philips Essenta DR 检测仪,协助患者保持侧卧位,并引导其保持全身心放松状态,双腿平直,拍摄前设置好相关参数,并对患者的踝关节、膝关节、足底部进行正位片和侧位片拍摄。整个拍摄过程均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

以上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均由2 名以上的影像学专家共同观察分析,并给出详细的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和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②观察和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时间和诊断费用。③分析X 线诊断的特征。主要含有早期、中期、晚期的表现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并分别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比较

X 线诊断结果显示:有26 例骨质破损、28 例骨质缺损、24 例关节变形、35 例软组织肿胀、22 例软组织钙化、19 例软骨下囊变、21 例痛风结节;CT 诊断结果显示:有23 例骨质破损、27 例骨质缺损、21 例关节变形、30 例软组织肿胀、20 例软组织钙化、23 例软骨下囊变、20 例痛风结节。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结果比较[n(%)]

2.2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时间和费用比较

CT 诊断时间短于X 线诊断,但是检查费用高于X 线诊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时间和费用比较()

表2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时间和费用比较()

2.3 X 线诊断特征

本组43 例患者通过X 线检查显示,有24 例为早期痛风性关节炎,具体表现为受累关节部位可清晰看见椭圆形或者梭形的软组织影,软组织肿胀患者骨皮质处可见波浪形或浅弧形压痕,偶尔有钙化或者骨膜反应,但是骨质破坏不明显。有13 例为中期痛风性关节炎,具体表现为受累关节部位未有对称性软组织关节扩大,呈结节状隆起,周围骨质处可见不规则的分叶状和凹缺状,以手指骨和跖趾骨最为常见,另外,可见骨质的侵蚀破坏、软骨破坏和软组织痛风结形成,导致骨质呈凿样囊性损害。有6 例为晚期痛风性关节炎,具体表现为可见软组织肿物呈明显增大的趋势,骨质破坏严重,并且骨质边缘表现出线样硬化,呈类圆形凿孔,可见关节面塌陷严重与关节间隙狭窄等。

3 讨论

临床上,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引起的病损及炎性反应,中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不断地下降,更加容易患痛风性关节炎,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3]。该疾病起病急,发展迅速,且反复发作,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还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下降。因此,对于痛风性关节炎,应进行早诊断早治疗,以迅速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

伴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上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X 线、CT、MRI 等,其中,CT、MRI 检查能清晰看见病变部位,且诊断准确率非常高,检查时较短,但是诊断费用比较高。而X 线检查具有创伤性小、操作简单、诊断费用低,诊出率相对比较高,更加符合临床需求,患者也更加容易接受[4]。因此,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中,X 线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在本文研究中,主要是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别进行X 线和CT 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检查方式在骨质破损、骨质缺损、关节变形、软组织肿胀、软组织钙化、软骨下囊变、痛风结节等方面的诊出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诊断时间和诊断费用方面,这两种检查方法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另外,在本次研究中,通过使用X 线诊断痛风性关节炎,能够将患者病变部位、临床症状表现、病情程度等表现出来,不仅可以给临床医师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信息,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临床上,将痛风性关节炎按照患者的症状,分为慢性关节炎期、急性关节炎期、无症状期等;按照病程,将该疾病分为三个期,即早期、中期和晚期,采用X 线诊断,其表现特征与上述三期几乎一致[5]。因此,将痛风性关节炎的X 线诊断分为三期。研究结果显示,在早期,使用X 线诊断可见椭圆形或者梭形的软组织影,且表现为可逆性改变,软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肿胀情况,骨质破坏不明显;在中期,可见软组织肿胀增大,肿胀软组织内可见不规则的钙化影,骨质破坏严重,边缘硬化且呈骨刺状翘起,关节面和关节间隙变窄情况。在晚期,可见软组织肿块增大,关节间隙进一步变窄,骨质边缘表现出线样硬化,呈类圆形凿孔等情况。

猜你喜欢
痛风性关节炎骨质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