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化对话
——基于地域文化的红领巾小社团活动探索

2021-12-02 06:52江苏省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吴丹凤
少先队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红领巾安娜少先队

江苏省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 吴丹凤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近20年来,红领巾小社团异军突起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少先队工作开拓创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效地推进了少先队工作和教育成效的整体提升。丰富多彩的红领巾小社团让每个队员都能找到自己兴趣爱好的生长点,为队员在新时代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得到少先队组织认同的文化浸润,让她们成长为新时代中国文化的学习者与传承者。

在多样的红领巾社团建设中,基于地域文化建设实践发展的红领巾社团是众多红领巾社团中特别亮丽的一道风景。这些红领巾社团与生俱来就烙印了地域文化的印记,为少先队感知了解、认同弘扬家乡的地域文化,增长培养与家乡地域文化相关的各种知识、技能。这类社团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队员与家乡文化对话过程。队员对家乡文化具有特别的兴趣,挖掘每一位队员的特殊潜质,也是满足了社团成员成长需求,促使家乡情结的凝成,培养社团成员成为弘扬家乡地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小使者。

一、在行走中烙刻文化基因

所谓行走,是指红领巾古镇研究院的队员生于斯、长于斯的一切从自然从社会人发展的活动轨迹,以及积累的与古镇相关的文化认知。我们仅以古镇文化社团下的“养正”红领巾小导游为例:红领巾古镇文化研究社团下设“养正”红领巾小导游社团,其小导游志愿者行动历来是我校的品牌活动。它作为荡口实验小学少先队实践活动的特色项目,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古镇社团队员“行走”的风采,荡口古镇的风采。小导游社团以古镇旅游开发为契机,以培养社团成员“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目的,通过这一将行走的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拓展型社团活动课程,让社团成员提高对家乡古镇历史、人文、生态、经济各方面的了解,增强家乡美的意识,在收获志愿精神的同时,在幼小的心灵刻上“我是荡口人”“我的荡口我的家”的文化印记,也即文化基因的天生传递。

1.成长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荡口古镇,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是一个恬静温柔的人文古镇。它像一缕蕴含着千年古韵的清音,在烟波浩渺的鹅湖上荡漾。荡口实小作为东道主,时刻以传承荡口古镇文化为目标,因而学校积极结合“养正”校本课程理念,在2014年正式成立了“养正”红领巾小导游社团。通过“行走”中学习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向各国游客介绍自己美丽而可爱的家乡。

“养正”红领巾小导游社团在成立成长初期,学校少先队社团辅导员尝试用多种途径加强对队员的培养。通过与春秋旅游公司联系,聘请专职导游作为校外辅导员,并与学校中队辅导员双双联手,加强日常问候语、风土人情的口头语言学习。小导游们不仅利用各种校内资源抓紧时间练习,更有甚者在家里找家长扮演游客朋友,配合自己表演。

周末的荡口古镇,总能看到队员们像模像样的导游手势、总能听到游客们对小导游的夸奖、总能感受到队员们东道主的自信和热情……小导游们得当的言行文明、优雅的举止谈吐,处处展现了荡口古镇人的热情和中国当代少年的良好素养。2014年,小导游社团被评为江苏省少先队特色品牌项目。现在,小导游社团已经和荡口古镇本地的美食美景一样,成为了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成熟期——提升文化软实力

“养正”红领巾小导游社团走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学校的品牌活动了,更是市、区少先队的品牌活动。如何将导游志愿服务校本化、课程化,如何使小导游志愿者这样一个社团活动越做越好成为了学校少先队工作者共同关心关注的话题。

如今,小导游们除了在双休日节假日走向荡口古镇街头迎接四方游客外,更关注了与时事结合、与周边社区结合。学校不断扩充志愿者的队伍,扩大服务面,将这一品牌特色项目做强、做大、做亮,试图让每个队员都小导游社团当成一片乐土,服务学习两不误,奉献互助共成长。

学校少先队同时加强古镇社团和社区街道的实践活动,通过印发宣传单、上街宣传、义务做环境清洁等等活动,社团成员走进社区,关心他人;学校更在加强中队辅导员培训和导游培训的基础上聘请有关礼仪老师,为小导游做礼仪形象的培训。

红领巾小导游利用古镇资源,传承古镇文化,烙印上队员特有的文化印记和文化自信,彰显“养正”红领巾小导游志愿者传播文化的力量,呼唤更多的人提升古镇似水柔情的文化软实力。

二、在探寻中感知文化图谱

地域文化中,特色文化更是荡口古镇让人引以为豪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教育基地和古镇优秀传统文化,开发社团活动校本微活动,让队员们在这片文化沃土更好地“走”起来,让少先队活动课程地域化丰富起来,更好达到育人的目的。

1.寻红色基因

“红色特工”沈安娜是家乡荡口的骄傲。因此,荡口古镇襄义庄也被称为“沈安娜纪念馆”。红领巾小社团的队员们多次来到这里,寻访这位被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开启我们学校特别的寻红色基因之旅。寻访过程中,讲解员阿姨介绍了襄义庄的来历,以及设立这个纪念馆的意义。介绍了沈安娜打入敌人内部,和敌人巧妙周旋作斗争的事迹。队员们了解到,沈安娜是蒋介石召开重要会议时的速记员,她总是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了每一句话,回到家后重新回忆出来,用密码发给党组织。勤奋、勇敢、对党忠诚,这些不正是她血液里的红色基因吗?

在讲解员阿姨的带领下,队员们带着问题去参观去研究。在这里,队员们发现了沈安娜夫妇使用过的真空管收音机。什么是真空管收音机?它在沈安娜的革命生涯中起了什么作用?对这些历史遗物和革命故事队员们一无所知,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开始探寻红色文化的小研究活动:队员们有的画下它的样子,有的朗读它的介绍,有的寻找老师了解真空管收音机的原理;回到学校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寻访曾见过沈安娜的校外辅导员华金生爷爷。华爷爷给队员们如数家珍般地讲述着沈安娜和整个华氏家族的革命故事。队员们再一次为沈安娜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的家国情怀而感动。队员们心中的疑问也解开了,原来这个收音机是真空管短波收音机,沈安娜夫妇和华氏家族的其他革命者常用它来收听来自解放区的声音。另外,它和家里的陶罐、竹管等一样,还用于隐藏沈安娜记录的情报纸条。她曾经把纸条卷得细细的,塞进它背后的空隙里,来防备敌人的突然搜查。

很多队员都对沈安娜从事的速记工作产生了兴趣,小社团的队员们又带来自己的伙伴们一起来研究。研究自己的速记密码,抄写、比赛,还准备将来用速记码来为大队部记录活动实况呢!

挖掘红色之“根”,红领巾小社团成员对红色资源的研究,对红色理念的传承使红色基因植根于每位队员心中,实现了红色文化是队员们实现自我教育、提升红色文化认同的红色大课堂。

2.访古镇文化

(1) “舌尖上的古镇”系列活动

荡口古镇,遍布着不同的小吃店,各色小吃琳琅满目,队员们游古镇,最喜欢的就是“吃”了。有一些队员甚至号称“要吃遍古镇”。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美食不仅仅是在口舌间匆匆而过,能在队员心中留下不一样的余味呢?我们的红领巾古镇文化社团,围绕着“舌尖上的荡口古镇”,开展了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吃在口,留在心。

找一找过去的味道:古镇有很多荡口特色小吃,除了品种多,特色鲜明,还有一些属于过去的“味道”,比如麦芽糖、梅花糕、海棠糕,现在的队员很少能看到。找一找过去的味道,也是队员们喜欢的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品尝那些年的回忆,味道是格外不同的。

学一学那时的做法:古镇的小吃众多,最有名的就是青白团子了,青团子用麦叶打成的汁制成,清香的味道,青青的颜色,又好吃又好看。队员们来到花沿桥小吃店,学习打麦汁、做馅料、搓团子、蒸团子,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团子,真是舌香心甜。

“舌尖上的荡口古镇” 系列活动,使队员们吃得开心、玩得开心、活动得开心,古镇的美食文化成为古镇有味道的文化留在了队员们的舌尖和心间。

(2)“水乡的古桥”研学活动

“水乡的古桥”这一研学活动,因为“自由”,从社团开始推进到各个中队开展的活动可谓五彩纷呈:有的中队开展了摄影展览,用爸爸妈妈的手机或者家里的相机,把古镇的桥拍下来,做成课件,或者打印出来,大家分享。有的中队追寻“桥的故事”,古镇的桥,名字很有意思——卖鸡桥、卖鱼桥、花沿桥……这些有趣名字后面,藏着什么故事呢?队员们有的去请教爷爷奶奶,有的采访退休老教师,有的查询历史资料,在这样的过程中,队员们收获了家乡历史积淀知识,更是手、口、脑的能力同步提升。还有的中队,对桥的建筑文化感兴趣,他们研究桥的形状、材料的特点,分析设计的精妙点,还用画笔设计了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水乡桥,激发了队员特别创新的情趣。

(3)“小问号”历史探究活动

红领巾古镇文化社团,队员请古镇开发办华金申爷爷为校外辅导员,给我们的活动进行深入系列的指导。寒假期间开展了“小问号走访老荡口”活动,队员们通过“我的问题”,提出了全面了解了荡口的由来。通过问卷调查,又了解了荡口的近代发展史,尤其是社团成员对北仓河两侧的明清古建筑群、江南第一义庄、华氏始迁祖祠、三公祠、植福寺古戏楼、华蘅芳故居、蔡鸿生洋房等古迹进行的“历史考证工作”,成为社团活动的系列亮点,小研究“组合拳”。

《江苏省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书》中指出:“要注重开发利用各类资源,体现校本特色、地方特色。要从少先队员的现实生活经验出发……”这样的活动才会对队员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而队员才会从中获得真实有效的教育。

红领巾小社团深度走进红色文化资源、古镇传统文化,通过多样化、多角度的文化实践,既彰显红领巾小社团本土特色,又带动更多人感知家乡独特的文化图谱、文化自觉。

三、在浸润中提升文化品格

“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掷地有声的讲话。这是理念,也是实践。我们少先队辅导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发挥我校红领巾古镇文化研究社团的育人功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

因此,这些年我校少先队将古镇传统文化研究融入校本活动课程,以“毓德树人”为目标,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信念,传承民族精神育人才。

1.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

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里处处绽放着悠悠古镇艺术之美,以美感人,以景育人。我们成功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着学生心田,引导队员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通过我们的努力,传统古镇文化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内涵,更是处处彰显着浓厚的育人氛围。

2.对家乡名人的了解与学习

通过走访和了解,红领巾社团成员和各年级的队员们不同程度地知道了荡口镇众多名人,明代首创铜活字印刷的华燧,近代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清末民族音乐演奏家华秋苹,首创乱针绣法的民间刺绣艺术家华图珊,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对老校友钱穆、钱伟长、王莘等专家、学者出生于此地或在本地的荡口文化名人印迹完成启蒙教育。

红领巾小社团通过开展的实践研究活动,将文化基因、本土特色、民族精神渗透到社团文化建设的各方面。让少先队组织育人环境、教育行为的细微处彰显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彩,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的方式重现,从小培养少先队员的家国情怀,增强崇高的民族自豪感,让民族精神成为这一代人最强而有力的民族自信,开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炫彩新时代。

猜你喜欢
红领巾安娜少先队
锻造少先队品牌特色 谱写少先队工作新篇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安娜作品
《红领巾》的“童年照”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加入少先队
加强初中少先队 做好建队工作——学习《少先队改革方案》(七)
“红领巾”是谁
智取红领巾
做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