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以独特著史方式展开“寻路”主题

2021-12-02 06:52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少先队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火种著作史料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 忻 平

上海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杨 阳

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出版界推出了许多优秀的党史作品。著名学者刘统新近推出的《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是继《战上海》后又一部富于鲜明时代感的党史著作。刘统教授素以引人入胜的叙事功力、新颖独特的写作风格与扎实细致的史料功底见长,他的作品长期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誉。就我个人的阅读体验而言,读其大作总有酣畅淋漓之感。可以预想到,作为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火种》的出版不仅会激发文史爱好者的浓厚兴趣,也必将促进学术界对中共党史、军史相关课题的进一步探究与讨论。我以为,该书有值得称道的三大特点。

首先,《火种》是一部史料翔实、直面真实的著作。刘统教授以严谨深刻的实证方法研究中国革命史,在大量的原始档案里爬梳史料,洞见为人忽视的历史细节。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海外采集的新史料,同时运用了回忆录、年谱、传记等史料,与档案资料相互印证,展示了历史的层次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叙述更为真实动人,令读者信服。全书以史实为主,评述次之,令读者在阅读丰富的史实后自我感悟,具有直指人心的作用。这是近年来较少见到的一部颇具特色、引人入胜的党史著作。值得注意的是,刘统教授不仅研读史料勾勒文字,而且通过寻访、游历来触摸历史遗迹、考辨史料,采择比较,穿越古今,赋予《火种》历史现场感,令人耳目一新。

其次,《火种》是一部文笔轻松流畅、叙事风格独树一帜的著作,突显了作者善于叙事、娓娓道来的文风。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网络新媒体兴起,叙事方式发生极大变化,讲好红色故事也需要不断调适和更新,适合当代话语表达体系,贴近以青年为代表的广大受众,介入面向公众的历史书写这一全新领域。刘统教授以历史的语境、真实的叙事,讲好党史故事,给予史家以启迪,相信《火种》也将受到更多读者的肯定。

再次,《火种》采用了全新的历史分期。作为一部具有创新性、富于时代感的历史著作,全书以1901年《辛丑条约》为开篇起点,以1929年古田会议为全书的时间下限,突破了传统党史、革命史著述的分期节点,这一历史分期并非标新立异,而是服从“寻路”主题的一个创新,尤其是从上海建党到古田会议这一时期的探索,不仅与该书“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的主题相映衬,也是该书的重点所在。

作者以宏大的视角和更高的站位来回顾20世纪前30年中国革命史,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背景下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既有支持也有误导的复杂关系有着清晰的认识。

概言之,“寻路”的前提与核心是理论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刘统教授的这部新作充分发挥了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必将有效推动党史学习的深入开展。他独具特色的著史方式也将给研究者以启示——在当下应该如何讲好红色故事、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猜你喜欢
火种著作史料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火种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史料二则
武警战士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