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奖章”的身份认同价值与优化策略之探讨*

2021-12-02 06:52华东师范大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贺燕燕
少先队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争章奖章红领巾

华东师范大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贺燕燕

众所周知,“红领巾奖章”是当前我国少先队的一种品牌活动,2018年以前被称为“雏鹰争章”,因其蕴含着独特的育人价值而历来为少先队工作者所重视。2019年是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70周年,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培养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建立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于同年11月联合颁布《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光荣感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要在“雏鹰争章”的基础上开展“红领巾奖章”活动,将其作为评价激励体系融入少年儿童在少先队组织成长的全过程,并制定《红领巾奖章细则》,足见这一品牌活动在少先队教育中的重要性。从组织身份认同理论的角度看,我们以为“红领巾奖章”在培育少年儿童的少先队身份认同方面存在着丰富的价值,为此需要加强这一理论视角的研究。本文将结合组织身份认同理论探讨如何通过“红领巾奖章”以增进少年儿童对少先队身份认同感。

一、“红领巾奖章”的性质所蕴含的身份认同价值

2019年,《指导意见》指出“‘红领巾奖章’是少先队组织日常开展教育活动和评价激励的重要载体”,这是第一次将“红领巾奖章”作为评价激励载体制度化。可见,“红领巾奖章”既是一种评价方式,又是一种激励手段。本文将对其中蕴含的身份认同价值进行分析。

所谓身份认同是指个体使用组织成员身份来定义自己的过程,是个人定义和组织定义的认知桥梁,这种身份认同的形成伴随着个体诸多组织行为而发生,当个体认为组织是自己的一部分时就会产生身份认同。根据组织认同理论,影响身份认同的因素包括组织外部因素、组织内部因素、个人因素三个方面。组织外部因素包括组织声望、组织间竞争;组织内部因素有内部相似性、独特性和传播氛围;个人因素主要是个人需求满足度、对组织特征的认同度和个人综合能力。

1.“红领巾奖章”作为评价方式所蕴含的身份认同价值

(1)“红领巾奖章”中的集体星级章及争章方式所蕴含的身份认同价值。奖章活动设置集体星级章,该章面向中队和大队组织颁发,共五个星级。其中,一星章面向各中队组织,由学校少工委颁发;二星至五星章面向中队、大队组织,由县级、市级、省级、全国少工委颁发,参选集体必须是从下一级星级章获得集体中推选产生。各级少工委以少先队组织开展争章活动的成效和影响力为依据对中队、大队进行考察评定,在争章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少先队组织可以获得集体星级章。从身份认同价值角度,这些集体奖章及争章方式意味着什么呢?根据组织认同理论,当组织外部竞争力强时,组织定义的外部边界将更加清晰,内部一致性得到增强,个体会形成较强的身份认同。由此可见,集体星级章有助于增进少先队员的组织身份认同。当各中队、大队组织之间为获得集体星级章进行竞争时,少先队组织间的竞争力会变大,各组织间的边界将变得清晰,组织内部一致性增强,少先队员会形成较强的身份认同。

(2)“红领巾奖章”中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所蕴含的身份认同价值。奖章活动包括少先队员、辅导员、家长、社会等多个评价主体,建构队员自评、队员间互评、辅导员等他评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少先队员在自评中可以更加深入了解自己,在互评和他评中可以了解少先队组织和外界对自己少先队员身份的认识和要求。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中蕴含着积极的身份认同价值。组织认同理论认为,当个体对组织身份特征的认同度高时,就会形成较强的身份认同。可见,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有助于队员组织身份认同的形成。通过多元评价,少先队员将达成内外部认知的一致,这有助于队员更加了解和认同少先队组织对队员的要求和标准,从而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

(3)“红领巾奖章”的持续时长和活动内容所蕴含的身份认同价值。奖章活动过程包括定章、争章、考章、护章五个环节,奖章活动的持续时间较长,短则一个月,长则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此外,“红领巾奖章”的内容丰富多样、积极向上,如针对特色章,少先队组织开展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活动、在社区中做文明志愿者的活动等等。从身份认同价值角度,如此长时间的活动过程和积极向上的活动内容意味着:当组织内信息传播氛围越积极,个体所了解的组织信息越充分,越有利于个体组织身份认同的形成。当“红领巾奖章”活动的内容越丰富多彩和积极向上时,少先队组织的信息传播氛围越积极,少先队员在长时间参与过程中获得更多关于少先队的信息,从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少先队组织,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

(4)“红领巾奖章”的类型所蕴含的身份认同价值。奖章活动设置基础章、特色章和星级章。其中,基础章评价的是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和少先队标识与内涵的认识和理解。特色章主要着眼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其激励队员兴趣爱好特长的发展。星级章评价的是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由学校少工委根据队员获得基础章和特色章的情况进行考察、评定、颁发。这三种奖章类型蕴含着丰富的身份认同价值。组织认同理论认为,当个体综合能力强,个体可以和组织进行更多的“资源交换”,在组织中寻求更多发展空间和机会,同时从组织和自己的关系中感受到更多组织关怀,有助于产生较强的身份认同。可见,“红领巾奖章”可以促进队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少先队员通过参与“红领巾奖章”,个人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可以担负更多职责,获得更多的荣誉,感受到更多的组织关怀,更加认识到自己与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形成较强的身份认同。

(5)“红领巾奖章”的独特性所蕴含的身份认同价值。奖章活动的独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奖章活动的评价载体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奖章,当队员完成争章目标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奖章;其次,奖章活动具有隆重的颁章仪式,少先队组织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在仪式中授予少先队员奖章;再者,奖章活动的争章计划因人而异,少先队员在辅导员、家长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制定争章计划。那么从组织身份认同角度,这种独特性意味着:当少先队的独特性越显著,越有利于少先队员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因为根据组织认同理论,当组织具有显著的独特性时,个体会形成较强的身份认同。

综上所述,作为评价方式,“红领巾奖章”所蕴含的身份认同价值体现在集体星级章及争章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化、奖章活动的时长和活动内容、奖章类型和独特性等方面。只有少先队组织充分发挥这些身份认同价值,少先队员才会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

2.“红领巾奖章”作为激励手段所蕴含的身份认同价值

(1)“红领巾奖章”中的集体激励所蕴含的身份认同价值。为了引导少先队组织积极追求进步,“红领巾奖章”面向中队、大队组织颁发集体星级章,其中一星章由学校少工委颁发,主要面向中队组织,二星至五星章是从获选下一级星级章的集体中选出,分别由县级、市级、省级、全国少工委颁发。少先队组织在评选中凭借良好的奖章活动开展情况获得集体星级章,这项荣誉将有利于提升组织的声望。那么,这种集体激励意味着什么呢?组织认同理论认为,一个拥有卓越声望的组织,能够激发组织成员更多的自尊,从而产生较强的身份认同。当少先队组织获得集体星级章时,该组织将拥有较高的组织声望,这种声望将提升少先队员的自尊,有利于队员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

(2)“红领巾奖章”中的个人激励所蕴含的身份认同价值。少先队员在“红领巾奖章”中通过实践激励、仪式和荣誉激励实现精神需求的满足。少先队组织利用各种资源,组织少年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得队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体会到成长进步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当队员在争章活动中完成既定目标,经过考评后将被授予相应的荣誉奖章以资表扬。《红领巾奖章细则》规定“各级少先队组织要举行庄重热烈、形式多样的‘红领巾奖章’颁章仪式”。这种对少先队员的个人激励蕴含着丰富的身份认同价值。组织认同理论认为,个人需求满足度会影响身份认同的形成。对于个人层面的组织认同,首先要考虑个体需求的满足。当个体需求被组织满足的数量越多时,就会对组织越满意,进而形成较强的身份认同。少先队员在奖章活动中获得荣誉,实现个人精神需求的满足,当这种需求被少先队组织满足的数量越多时,队员就会对组织越满意,进而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

总之,“红领巾奖章”作为激励手段所蕴含的身份认同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少先队集体和少先队员个人的激励方面,这些身份认同价值的充分发挥将有助于少先队员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

二、 当前“红领巾奖章”存在对少先队员身份认同不利影响的情况

“红领巾奖章”蕴含如此丰富的身份认同价值,有助于少先队员形成较强的身份认同,那么奖章活动的现实状况如何呢?根据文献资料和奖章活动的实施案例,我们发现奖章活动存在一些不利于队员形成较强身份认同的情况。

1.“红领巾奖章”的重视程度不足,活动开展不充分。为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激发组织身份认同,学校要将“红领巾奖章”作为评价激励体系融入少年儿童在少先队组织成长的全过程,但当前奖章活动的实施状况却令人堪忧。学校没有充分理解“红领巾奖章”目的,机械地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开展奖章活动,奖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较为随意且没有建立完整的争章体系,后因少工委宣传力度减弱而不再开展奖章活动。此外,学校和家长过度强调学业成绩,而忽视少年儿童身心其他方面的发展,“红领巾奖章”也因此被忽视。“红领巾奖章”被替代或被简化,如一些辅导员会选择对学生知识学习有帮助的活动主题,在活动过程中辅导员很少使用“红领巾奖章”对队员进行评价。当“红领巾奖章”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被取消时,奖章活动所蕴含的身份认同价值将无法得到发挥,进而不利于少先队员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

2.“红领巾奖章”的开展范围过小,忽视组织间的竞争。为帮助少先队员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学校要在全校甚至更大范围内开展以中队、大队为单位的奖章活动,以此来增强组织之间的竞争。但现实中的奖章活动却并非如此。“红领巾奖章”的开展范围过小,仅在各中队内部开展,每位少先队员之间进行竞争、争章,缺少了各中队间、大队间的争章活动,忽视了组织之间的竞争。这种仅在中队内部开展的奖章活动忽视少先队组织间的竞争,加大了组织内部的竞争力,模糊组织间的边界,削弱组织内部的一致性,不利于少先队员形成较强的身份认同。

3.“红领巾奖章”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忽视队员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为激发少先队员的组织身份认同,学校要将队员在活动过程中的知识技能、心理素质、参与状态等各方面表现和活动的最终结果相结合作为评价依据,以此来提升少先队员的综合能力,促进其组织身份认同的形成。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奖章活动存在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过于重视他评和对活动结果的评价等情况。如在考章时,辅导员全凭主观臆断,将自己的评价作为依据来评选获章队员,忽视队员自评和互评;或依据“突出表现”、“最终成绩”来评选获章队员而不考虑队员在活动过程中的进步与变化。长此以往,少先队员因无法实现内外部认知的一致而不认同少先队组织对队员的要求与标准,个体综合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这些都不利于少先队员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

三、“红领巾奖章”促进少先队身份认同的改进建议

我们如何通过“红领巾奖章”来促进少先队员身份认同的形成呢?本文将根据组织认同理论,针对奖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红领巾奖章”的重视程度。“红领巾奖章”蕴含丰富的身份认同价值,少先队组织要充分发挥奖章活动中的身份认同价值,帮助少先队员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因此,各地少工委要加强对“红领巾奖章”的组织和管理,建立“红领巾奖章”监督小组,使奖章活动在各个学校得到落实。学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红领巾奖章”的重视,如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奖章活动体系,评选表彰各级优秀奖章校队员,将奖章活动作为辅导员考评依据之一,将“红领巾奖章”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等。辅导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提升开展奖章活动的能力等。只有这样,“红领巾奖章”在学校少先队工作中才可以得到有效实施,可以充分发挥其促进少先队员形成组织身份认同的价值。

2.积极开展中、大队间的奖章活动,增强组织间的竞争。“红领巾奖章”中组织之间的竞争可以帮助少先队员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只有当少先队组织之间的竞争力大时,少先队员才会形成较强的身份认同。可见,为提高少先队员的组织身份认同,学校少先队必须打破以往奖章活动开展范围过于狭小的局面,积极开展中队间、大队间的奖章活动,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开展不同学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奖章活动。通过开展组织间的“红领巾奖章”,学校形成以各中队、大队为单位的组织之间的竞争,这使得各组织间的边界将更加清晰,增强组织内部的一致性,帮助队员形成组织身份认同。

3.完善“红领巾奖章”的评价机制,实行多样化评价方式。“红领巾奖章”中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少先队员更加认同少先队组织的标准与要求,以及提升少先队员的综合能力,进而有助于队员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因此,辅导员在奖章活动中要注重队员的自评,帮助队员在自评中进行自我反省,更好地认识自己。另外,也要注重队员之间的互评和辅导员、家长等主体的他评。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少先队员可以达成个体内部与外部认知的一致。并且,辅导员也要将队员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活动结果相结合作为考评的依据,促进队员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中,少先队员将更加认同少先队组织对队员的标准与要求,综合能力得到增强,从而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

综上所述,“红领巾奖章”作为评价激励体系蕴含着丰富的身份认同价值,只要少先队组织在开展奖章活动时充分发挥这些身份认同价值,就可以帮助少先队员形成较强的组织身份认同。

猜你喜欢
争章奖章红领巾
奖章引路:《“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工作初探
庆祝“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院士百岁华诞
做好“三融进” 进行红领巾奖章探索实践
《红领巾》的“童年照”
基于少先队“红领巾争章”项目的价值观教育思考
“红领巾”是谁
智取红领巾
问计于童 快乐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