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
——由一次讲座而引发的思考

2021-12-02 07:42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幼儿园钱明娟
青年心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设空间环境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幼儿园 钱明娟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要求教师以外显的教育环境为抓手,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对幼儿的影响,重视环境蕴含的教育价值。前不久,有幸聆听了关于《小环境 大空间》的讲座,张园长从空间、格局、材料三方面,以幼儿园的区角、户外、种植地等环境讲述他们的转变,用图片、视频、班级微课程等丰富的形式向我们展现小而精、精而专的环境创设,提出守护童趣、权力转移、自主创设的教育观,传达出一种教育理念:多放手、多支持。

首先,小而精。讲座开始,张园长介绍了他们的园内面积与规模:2000 多平方、7 个班级。小小的空间经过老师、孩子们的共同创设,变得精致、巧妙、细腻。如:游戏空间小,经过流动与固定相结合、平面与立体相结合,放大空间、打开格局,把每个小细节都做到精致化。如:由于空间有限,建构区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孩子们经过讨论,以及多方面“考证”,选择了楼梯的角落,一个精致而温馨的建构区就这样产生了。

其次,精而专。有句话说得好:把一件事做到细致胜过你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凡。听了讲座后,我觉得他们的幼儿园就把环境做到了深入化、极致化。如:户外每所幼儿园都有树,我们都会给树挂个牌子,便于幼儿认识、便于园内树种的统计,但是,他们的树上都有一张“身份证”,上面有文字、图画,都是孩子们设计创作的。他们的班本微课程也是做到了极致化,幼儿在不断观察黄瓜长大过程中,真正发现问题、主动探索。

为什么有的幼儿园环境更大、资源更多,但环境却是死板的、单一的、不生动的?现在的环境创设存在着哪些问题?

第一,由老师来设计的环境。开学初的几天,老师们都很忙,在忙些什么呢?忙着环境布置。老师们忙碌地剪这剪那、贴这贴那,并没有基于儿童的视角和发展水平。

第二,由过分重视美观而出现的环境。有的幼儿园很重视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美观和协调,为布置而布置的环境,没有考虑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甚至是从成人视角出发来审视它的美观性和价值性。

第三,由形式上的“留白”空置的环境。“留白”是留出空间,让幼儿再创作,但有时却出现很多空置的环境,幼儿并没有及时参与进来,变成了形式上的“留白”。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环境创设,把环境真正还给幼儿呢?我整理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先行——深层变革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多元化的社会,更是一个学习多元化的社会,我们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更应多读专业书籍、勤读理论书籍来武装头脑。回顾现在环创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很大的原因在于读书不够多、理念不够新。关于环境创设的书籍有很多,可以和老师一起挑选后制定读书计划,并采用教师自学、共读、沙龙等形式,给大家创设读书的环境和读书的机会。在环创时,遇到各种问题,可以让老师去专业书籍里面找一找,再一起读一读。幼儿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智慧留白——自主创作

(一)主题墙留白策略

主题墙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对幼儿的发展和教育进行开发和塑造,并将主题的系列过程、探索轨迹等展现出来,所以主题墙的设计理念必须以幼儿为主。也有老师疑惑:一块空白留在那里不美观怎么办?这块留白要留到什么时候?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老师还没有把环境的布置权力还给幼儿。幼儿的世界不同于大人,他们的世界是多元的,符号、绘画、文字甚至是随手涂鸦,都表现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主题墙的那一片“留白”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惊喜,也能呈现出儿童缤纷多彩的世界。

大二班的主题墙上,有一块空白的“白板”,孩子们非常好奇,和好朋友讨论起来:老师是不是忘记了这块。于是,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这块“白板”布置些什么?经过讨论,幼儿寻找素材,最终贴上了自己在科学区的小发现。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其想象力,想那块白的地方到底应该放什么才最合适。这片“白板”就是一把开启儿童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智慧钥匙,而且儿童之所以愿意把自己的科学小发现贴在主题墙上,主要原因是凸显这块墙是他们的专属领地。

(二)走廊空间留白策略

《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幼儿园走廊空间是立体的、多彩的,孩子每天都经过并观察、探索,这也是一块值得探索的游戏环境空间。

走廊旁有一块白色的网格,上面没有任何东西,引起了孩子们的驻足讨论:我们要挂一点什么上去呢?孩子们讨论开了,第二天都带着自己画的设计图来到学校,再次展开了交流和讨论。孩子们讨论后决定,在这块“被遗忘的网格”上贴上孩子们的新年愿望信封。瞧!原来空荡荡的“被遗忘的网格”,被孩子们可爱的愿望装饰得多漂亮!每次走过,都要忍不住多看几眼,让我们一起祝福这些可爱的愿望都能成真吧!这个“被遗忘的网格”可以为幼儿创造条件和机会,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三)户外空间留白策略

幼儿园的户外游戏环境都是根据户外游戏情境而创设的,它是生态的、自然的、可挑战性的游戏空间,适当给户外空间留白,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与参与度,能激发幼儿创造性地玩户外游戏。户外环境具有隐性的教育力量,环境空间设计也必须以满足儿童行为需要,并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价值取向,无论是对儿童学习、生活等行为的支持和引导,还是对儿童行为的阻碍或抑制,都投射出设计者的教育认识与教育观念。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户外环境,引发我们去思考,去设计,去改造幼儿园户外环境空间。

这天早上的户外活动是自由乐园,孩子们骑着小车绕着花坛游戏。在一次偶然的骑行中,孩子们发现花坛和大门口之间有一片空地,这片空地该如何利用起来呢?于是孩子们就开展了一次关于“空地改造”的活动。老师将原先的空地拍照后,以照片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们。让他们了解我们需要在什么样的地方进行改造,其次孩子们进行了设计:直行转弯标记、休闲站、安全护栏等。设计后,孩子们和门卫叔叔一起进行场地划分,最后呈现的场景孩子们都非常满意。这块“空地”在孩子们的布置下呈现出丰富化、多样化、儿童化,孩子的游戏兴趣更加浓厚了。

三、敢于放手——探索空间

“孩子们的设计能行吗?孩子们的布置能围绕主题吗?孩子们做的规划真的可以实施吗?”老师心里的各种疑问,只能表明“不敢放手”。其实,孩子的自主创设也是一个阶梯式的过程,只要我们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做环境的主人,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习得很多技能、很多方法、很多经验。如果每个墙面上都有孩子们自己点滴的创作,不但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也使得环境始终保持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环境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得到一种成功感、满足感,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那么,老师在环创中的角色是什么呢?老师只需心中装目标,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就可以了。

我们的“七彩营地”游戏中,开展着野营的游戏,成成小朋友提出:我们的救护站没有房子。于是,在老师鼓励下,成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商量制作一个竹屋。孩子们进行了竹屋的设计,有19 个孩子设计了尖顶的竹屋,16 个孩子设计了平顶的。孩子们收集了很多的竹子,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最后,在门卫爷爷的帮助下成功搭建起一个尖顶的竹屋。孩子们一起合作商量准备事项,一起探索搭建的技巧,还一起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茱莉亚·布拉德在《0—8 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中说到:游戏环境是儿童将会记住的最喜爱的地方,是一个个性化的、舒适的庇护所,它富于感官体验,充满了探索、选择和自由。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儿童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让我们行动起来,真正把环境还给孩子们!

猜你喜欢
创设空间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空间是什么?
创设未来
创享空间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漫观环境
QQ空间那点事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